
•散文诗两篇•
红 尘 情 难 舍
•文/淮南居士•
人,就这样过来,纵然千难万险;路,依旧漫漫无涯,只是有你相伴!
感恩遇见,最是嫣然一笑;机缘牵手,何惧红尘苦难。

最怕你哭,一片相思,就是一片云,一片云是最合适手帕,擦去风霜痕迹,只有你的微笑胜似惊涛骇浪,犹曾闲庭信步,纵然优雅老迈,还记在童心灿烂的心底。

夜还长,比路还远。一路走来,但见月色幽蓝,更添星光灿烂。谁与同行?迎面走来依然是你——蹉跎少年……
——作于:2020年盛夏

歌 声 里 的 万 般 情 愁
同一首歌,有不同的感受……听《涛声依旧》之后,一个愁字,有万般的情怀……
第一次读《枫桥夜泊》,恐怕是近五十年前的时候,但读的是字词;第二次读《枫桥夜泊》,记不清是什么时候的事了。不过,一定也没读出意境。

五十岁时看叶楠先生编剧的《巴山夜雨》又读《枫桥夜泊》,突然读出一个愁字,一种似愁非愁的情绪。那是在乡下之夜,一个人坐在空旷的屋里,忍不住泪流满面。我以为读懂了,《枫桥夜泊》就是一个愁字。
直到有一天夜,听了陈小奇先生,根据张继先生七绝《枫桥夜泊》创作的歌曲《涛声依旧》,我才真地理解了《枫桥夜泊》之愁,远非是红尘俗人之愁,既不是离人之愁也不是悲者之愁。那种凄美艳美惊美绝美情怀,让我无法忘记这首词这首歌。

第一次听毛宁在央视唱《涛声依旧》,仿佛夏日坐在井台,穿过清凉的风,走进冷淡的原野,怀想千古,回望幽旷美人天水一方,天之涯海之角,忍不住又想起李叔同送别友人感慨而写《送别》,你说是怀念友人也有友情;但《涛声依旧》却多了男女之恋之别之念之痛。曾经,一位友人为我三唱,但都听不出那离人之愁,那枫桥之伤,那夜泊之恨,那听涛之美……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听过上百遍《涛声依旧》。除了听过毛宁之唱,还听江涛蒋大为之唱。如果说毛宁之唱是清净凉风,江涛之唱是蛙鼓夏夜荷残秋末,那么蒋大为之唱则有一种回望来时路苍茫无限低头见月朦胧醉酒之禅。至于在全民歌中听过多少人唱这首歌恐怕屈指难数。
听江涛唱,总会追念壮岁为伏加尔河纤夫之倔之伤之哀之奋,听蒋大为之唱,又以为穿过差不多六十年岁月,爱过恨过放下捡起无所谓功名利禄浮尘而已。

从《枫桥夜泊》到《涛声依旧》,都在深刻着一种愁。从春到冬的愁从花开到草枯的愁。不是一个人的愁,也不是一个时代的愁。所以,不同人唱这同一首歌才有万般愁。
夜泊枫桥听涛声依旧,张继愁陈小奇愁,毛宁愁江涛愁蒋大为愁我也愁……
这一个愁字真重真美!
——原创作者:淮南居士
作于:2020年盛夏

诗 人 简 介
汪道波,笔名:淮南居士,河南省信阳市人。中国诗歌网诗人,凤凰网,网易签约作家。
曾在《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中国教育报》《拍卖与收藏》《世界佛教报》《词刊》《福建音乐》以及网络平台发表诗词小说散文评论等三千多篇。
主编过《梵音》《挥洒红尘》《中华佛教文化魅力书系》,个人网络作品集《孤独者》《背影》等。
酷爱文字,喜欢唐诗宋词意境,却不愿被其格律束缚。所写虽也七字四句或五字四句,但仅借其体而已。己在中外纸媒网络平台发表大量作品,编发出版过丛书专著。
诗观:生活即诗源,人生即诗境。诗寄情更言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