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 爷(短篇小说)
文/城外
五爷,是我的本家爷爷;我叫他五爷,其实他只活了21岁,我根本没见过他。有关五爷的故事,是我小时候听大人们说的。
五爷生于公元1927年。五爷哥五个,他排行老五,四个哥哥都不识字,一直在家务农。只有五爷例外,家里供他读书,盼望他将来能出人头地、光宗耀祖。五爷爷自幼懂事、聪明。深知父母和兄长们的良苦用心,在校读书刻苦,学业优良,一直念到省城高中。那时,日本已经投降,国共双方开始在东北调兵遣将,明争暗斗。一时间,东北上空战云密布,大战一触即发,弄得人心惶惶。五爷早年订了“娃娃亲”,是邻村的,女方家几次找上门来,希望两个孩子早日完婚,以防女儿在娘家出啥差错。就这样,家里将五爷从学校找回来,选个吉日,张罗着为他结了婚。那一年,五爷才19岁。就在五爷刚入洞房时,村外响起了零星的枪声,吓得村里一家家慌作一团,纷纷跑到大街一探究竟。开始有人说是闹“胡子”了,后来有人说是共军打过来,也有人说是国军队打过来了。后来,还是五爷的二哥带回准信儿:一股国军要进村来抓“壮丁”。大家听了,又纷纷跑回家。五爷家里首先想到了五爷,他是家里的命根子,又刚刚做了新郎,是万万不能给抓走的。家里人把他也喊出来,给他换上衣服,带上盘缠。让他从后山跑了,先回学校念书。送走了五爷,五爷的四个哥哥才带些值钱的东西就近躲起来。国军进村后,将村里剩下的人赶到大街上。新娘子怕了,躲进茅厕里,不慎掉进了茅坑,刚爬起来,就被几个国军搜到,赶到大街上。国军在人群里没找到年轻人,就从人群里选出几个40多岁的汉子押走了。一身臭气的新娘在乡亲面前丢尽颜面,回家后不堪其辱,当晚就悬梁自尽了。面对逃跑的儿子,死去的儿媳,五爷的爹悲痛万分,不久也得病死了。家里开始有五爷的大哥当家。
逃回了省城的五爷继续在学校读书,心里时时惦记着家中的新媳妇,一直挨到学校放假才回家。听说爹和媳妇死了,五爷被突如其来的噩耗惊呆了,僵在院子里不知所措,好半天才恨恨的吐出四个字:国军必败!然后身子一歪,晕倒在地。老大急忙把五爷抱进屋,放在炕头上,让老二、老三套车去镇上请大夫,又让老四去庙里烧几张纸。老四从庙上回来的路上,遇见一个过路的算命先生,就把他领回家,让他算算五爷的吉凶祸福。算命先生听完五爷犯病的经过,又摸了一阵五爷的脉,然后闭目沉思了半晌,才睁开眼说:五爷中邪了,是五爷死去的媳妇索走了五爷的魂,快进鬼门关了,如果不马上将五爷的魂追回来,五爷再有几个时辰就到阎王爷那里报到了。家里人一听,顿时慌作一团,一起哀求算命先生救救五爷。看见算命先生面露难色,不应承这份差事,老大急了,亲自撸下媳妇儿手上的金镯子,递给算命先生作为酬金。接过金镯子,算命先生才开始忙活起来:写符,烧纸,焚香,念咒……忙活完了,算命先生说不出三个时辰,五爷定会醒来,大伙不要着急。说完算命先生收拾完了自己的东西走了。可过了三个时辰,五爷还是没有醒来。正当大伙焦急时,镇里的老中医被请来了。老中医被请到了五爷的炕边,不慌不忙地摸了摸五爷的脉,连忙说:不碍事,不碍事。病人因连日奔波,熬心费力,导致体力不支;又突闻噩耗,悲痛难忍,一时毒火攻心,坚持不住,乃至昏迷不醒……老中医说罢,站起身为五爷掐掐人中,抻抻筋骨,不一会儿,五爷竟然醒了,只是不言语,默默流泪。老中医为五爷开了几副中药,又叮嘱老大用人参、枸杞配老母鸡熬汤,让五爷连喝5日,身体自然康复。老大听了,十分高兴,忙套车送老中医回家。这时有人提起算命先生,老大才知道被骗了,急忙让老二领人去找,要回金镯子。可出去的人村里村外找个遍,也不见了算命先生的踪影。找不回金镯子,老大媳妇坐在地上大哭不止。老大急了,大声吼道:哭啥,见识短,破财免灾,老五救活了,再搭几个金镯子也值……
五爷病得不轻,被家里人精心伺候了几天才勉强下地,又将养了几天,五爷一大早要去坟地看看爹和媳妇。老大拗不过他,便让老二陪她去,到了坟地,五爷先给爹磕了三个响头,随后就在媳妇的坟前失声痛哭,哭累了,又躺在坟头上望着蓝天发呆,半晌无语。老二怕五爷伤了身子,劝他早点回家,五爷不肯,说自己想在这静一会,让老二先回家。老二无奈,只好丢下他回家了。可到了吃午饭时,五爷还没回来。老大不放心,亲自找到坟地,却不见了五爷。老大慌了,在坟边大喊了几遍,也不见五爷的影儿。老大忙回村召集了十几个人到坟地附近搜山,直到太阳落山了也没找到五爷。到了掌灯时分,一个老猎人告诉老大,他看见一伙土匪模样的人押着五爷钻山了,
老大听了,叫苦不迭:五爷被土匪绑票了!果然,到了后半夜,土匪派人传来话,让五爷家准备两千元流通券赎人,并指定了赎人的时间、地点和交换方式。土匪还搁下狠话:逾期不交钱立马撕票。正值兵荒马乱的年头,五爷家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钱,好在有亲友相帮,勉强凑足了钱,才将五爷赎了回来。五爷赎出来没几天,由于东北地区战事不断,民不聊生,造成通货膨胀,货币贬值,转眼间流通券变成废纸,改用了金元券。借钱给五爷家的亲友们纷纷找上门,承诺借的钱一笔勾销了,都说与其把钱放在家里变成废纸,还不如赎回五爷一条命。他们还夸五爷福大命大连土匪都给耍了。老大明白,土匪是不好耍的。为了五爷的安全,老大不敢留五爷在家里,第二天就让老二套车送他到镇里,搭车回省城躲躲。送走了五爷,老大稍稍松了口气。谁料,老二回来说,五爷一到镇里,遇见一支队伍,就跟着人家走了。老大问是哪支队伍?老二听了不住地摇头,他也分不清是国军,还是共军。五爷走的不明,让老大忧心不已。
让家里人没有料到的是,五爷走后,灾难竟接踵而来。先是“不好耍”的土匪半夜找上门来,找不到五爷和值钱的东西,便打折了老三的右腿后扬长而去。紧跟着村农会找上门来。当时,五爷家这一带还在共产党的掌控下,各村成立了村农会。有人举报五爷参加了国军,村农会闻讯立即派民兵控制了五爷家,除了刚被土匪打折了腿的老三,其余哥仨都被押到村农会,关在一间破屋子里,门口有持枪的民兵站岗。审讯中,哥仨一口咬定五也参加了共军,理由是五爷结婚那天是被国军吓跑的,五爷的爹和新媳妇是被国军害死的,五爷恨死了国军,绝不会参加国军的。村农会的人听了觉得有理,但又不能听一面之词,就派人到镇上了解五爷那天到底跟了哪支队伍。兵荒马乱的年头,常有国、共队伍穿插在这一带,谁也不知五爷那天跟了哪支队伍。由于没有证据证明五爷参加了国军,老大又带头向村农会捐了一头肥猪和一床棉被,村农会就把哥仨给放了,撤销了对五爷家的管制。从此村里人都知道五爷参加了共军,这也为五爷家带来了更大的麻烦。过了一段时间,国民党军队又打了回来,共产党这边的区中队撤了,村农会骨干跑了,这里又成了国民党的天下,各村成立了民众自卫队,被共产党斗倒的地主、富农又挺起腰板,纷纷向穷人反攻倒算,一晚上就打死了三个人。五爷参加共军的事自然被抖了出来。老三还躺在炕上养腿,躲过了一劫,老大、老二、老四,被带到村民众自卫队关了起来。这回,哥仨再也没有了改口的余地,只是解释说,五爷原本是回省城上学的,在镇里被绑去当的兵,而且至今生死未明。可村民中自卫队不像村农会那么好说话,他们认为五爷既然参加了共匪,五爷家就是匪属,匪属也是杀无赦的,当晚就把哥仨打了个半死。准备过几天一起枪决。就在哥仨即将被押上断头台时,意外的机会救了哥仨,国军来招兵,还差两个名额,村民众自卫队为了向上边交差,就想到了被关押的哥仨,为了活命,老二、老四被迫参加了国军,上了前线,老大也被放了出来。此后,国共两军在这里扯起了拉锯战,五爷家还算相安无事。国军来了,他家是国军家属;共军来了,他家是共军家属。只是老二、老四、老五一去音讯皆无,让留在家里的老大、老三牵挂不已。哥俩盼着那哥仨早点回来,一家人平平安安的过日子。
哥俩最先盼回来的是五爷。那已是1948年的下半年,辽沈战役快要结束的时候,一股被打散的国军窜到了村里,而奉命前来歼灭国军的就是五爷率领的一个连。原来,五爷确实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东北野战军。那天,五爷在镇上遇到的正是东北野战军的一支队伍,队伍里有个五爷的高中同学,正好看见了五爷。听说五爷要回省城读书,那个同学说,国民党大官卫立煌占据着省城,学校早就解散了,劝五爷参加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迎接新中国的到来。五爷本来就恨国民党,在校也受共产主义的影响,所以在国共两党的阵营面前自然倾向了共产党。面对同学的劝说,五爷毅然参加了东北野战军。那时,部队里缺少文化人,像五爷这样的更是凤毛麟角。五爷很快被团长看中,破格调到团部,不久提拔为团参谋。这次部队打回老家,五爷主动请求下放到连队,担任连长,带领一连战士在区中队的配合下,仅用一个小时就全歼了村里的这伙残兵。家乡解放了,众乡亲认出了五爷, 纷纷围上来,请他上台讲话。一身戎装,英姿焕发的五爷被大伙拥到了碾台上。五爷长发飘飘,目光炯炯有神,声若洪钟,慷慨陈词。他说,随着辽沈战役结束了,东北解放了,人民当家作主了……
老大望着五爷,激动的泪流满面,心里说我家祖坟冒青气了,我家老五还活着,人也混的出人头地了……
不料就在这时,一颗罪恶的子弹射向了五爷——五爷倒下了,长眠在刚刚解放的土地上。
原来,躺在附近的一个国民党小兵从昏迷中醒来,偷偷端起枪瞄准了五爷。
后来,老大、老三一起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村农会,老大还当了干部。建国后,老大先是调到区中队任副队长,后来调到县政府工作。至于参加国军的老二、老四,多年后才得到消息:老四在辽沈战役中被打死了;老二随国军,从葫芦岛逃到了关内,又从关内逃到了台湾。等活下来的三兄弟再次相聚时,已是上世纪的80年代末。离开大陆40多年后,老二从台湾回来探亲,三兄弟终于聚到了家乡。期间,三兄弟去了五爷的坟。老二绕着五爷的坟,走了一圈,无限感慨地说:老五活到现在,也才60出头,他活得虽短,却影响了我们全家:死的死,逃的逃。唉!老大沉思了一会,说:五弟确实影响了我们全家,可五弟当时还是个孩子,五弟又是谁给影响了。如果赶上太平盛世,五弟不仅不会英年早逝,还很可能出息个大人物。
以上就是五爷短短一生留给我们的故事,我全记下了。

作者简介:
城外,网名,真名吴金宝,满族,辽宁省抚顺市人,抚顺市作协会员。自幼酷爱文学,曾出版长篇小说一部,在报刊、杂志、诗刊等刊物及网络平台发表短篇小说、散文、诗歌近百篇(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