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 捕
作者王安德
案件发生在三十多年前陕西韩城市薛峰乡,那年,我还是一位包乡民警。
包乡民警的概念就是,由辖区派出所委派一名民警,包住于某乡某镇,协助乡镇治安员处理本乡镇范围里的刑事治安案件。
那年夏季的一天,天气十分炎热,工作了一天的乡镇干部,还有我这个"公安员",吃过晚饭后,坐在院里聊天。
东一句,西一句,天南海北,胡拉被子乱撴毡,净说些四五不靠谱的话。
天渐渐黑了下来,街上的行人也稀少稀少的,偶儿有几个村人走过回村。
这时,一个小伙气喘嘘嘘地跑进乡政府大院,进门就喊"公安在那儿,公安在那儿?"我站了起来,大家看看我,又看看那小伙,
"有什么急事?"我急切的问过,
"偷牛贼,偷牛贼",来人前言不搭后语,只说有偷牛贼。
稍作停顿,我又问"偷牛贼在那儿?"
来人是个外地人,不熟悉地形,他忙拉着我的手,就往乡政府门外跑去。

乡政府几名年轻的干部也好奇地跟了出来。
在我不断的追问中,报案人断断续续地说"我是黄龙人,发现一个偷牛贼,我跟他坐一辆三轮车,从黄龙下来,刚才他在前边路口下了车,向北边的沟口跑去"。
来人所说的北沟口,是通往猴山的一条死路,看来,偷牛贼逃跑并不远。
紧急追捕。
天越来越黑,时间越来越紧,事不迟宜,我随即召起了几位年轻干部,带着那位知情者迅速向猴山峡谷跑去。
十几分钟过去,我们跑过了几里山路,连一个人影也没有碰着。
"追,继续向前",
我下答命令,带领大家又向峪峰村奔去。
此时,已是夜里九十点钟,当我们走到峪峰村口时,全村的狗"汪汪汪"地叫个不停。
"谁?"
不远外,一个黑影向我们走来。
走近一看,原来是村支部书记,他刚从山上下来,沿路一个人也没碰到。
"怪了,一条死路,偷牛贼能跑下那里?"

村支书知道原由后,认真分析了情况,建议我们原路返回,严格搜索,力争将偷牛贼堵截抓获。
无奈中,几名追捕人员又沿原路返回,对路边烂窑洞,水渠洞进行检查搜索,当行走到路傍一户人家麦场的那个麦秸时,引起了我们的重视,我们立即将其包围,仔细检查,最终在麦秸中将偷牛贼"挖"了出来。
原来,这个偷牛贼是黄龙柏峪人,几天前偷得本村村民一头耕牛,拉到后山卖了,拿着获得的千余元兴冲冲地赶回家,准备"上缴"老婆时被失主发现,堵在家里,在双方"谈判"处理问题时,偷牛贼乘机溜出门,搭乘一辆过路的顺手车向韩城方向逃去。
失主急中生智,从村里叫来一辆摩托车,骑车追赶至半路时,眼看着偷牛贼又逃向猴山峡谷,他有些慌乱,只得向警方求援。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莫伸手,伸手被捉,
这是一起很小的刑事案件,也是一次偶然的紧急追捕,当刑案突然发生后,乡镇干部没有推诿,扯皮,而是挺身而出,主动加入到追捕的队伍中来,农村基层党支部遇到抓捕罪犯的公安人员时,主动配合,出谋划策,使罪犯很快落网。
这一切一切的事实和行为,充分地证实,只有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才能取得各项工作的决定性胜利。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些无私奉献,见义勇为的好干部,好群众。

作者简介
王安德,男,1960年6月出生,大学文化,中共党员,陕西,韩城,卫东人,1980年参加公安工作,历任派出所副所长,所长,交警大队副大队长。
自由撰稿人,文学爱好者,现系韩城市作协会员。曾参与韩城市公安局史志编写工作。
几年来,先后编写《红色家庭》巜暴乱冶户川》巜白叶树梁》《201》巜过年了》等文稿,撰写的巜我的女儿是第一书记》荣获全省精准扶贫奖。有多篇文稿发表在都市头条,部分作品在陕西农村网和韩城作家,韩城文学,韩城文学园网站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