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难见真情——读冯再光《美国航空志愿队赋》想到的
文/蔚文立平
今天是“九一八事变纪念日”,我们不能忘记那些在民族危亡时刻挺身而出,用自己血肉之躯阻挡日寇的所有同胞和国际友人。中华民族在外侮当前的时候,捐弃前嫌,重修于好,团结一致,结成了广泛的统一战线,也得到了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和帮助。而积极开展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的持久战的指导思想注定了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不过是幻想。难怪叶剑英元帅后来在“重读<<论持久战>>”一诗中感叹不已。
“一篇持久重新读,眼底吴钩看不休。”
叶帅的诗是极好的,连藐视历代帝王“稍逊风骚”的毛泽东都如是赞扬道“此人有些文化”,其诗“酣醇劲爽,形象亲切,律对精严”。
一九四一年正当中国人民反对日本法西斯的斗争进行到最艰难的时候,美国空军教官陈纳德上校(后来因战功卓著晋升准将少将直至中将)组织一支空军前来支援中国,计飞机68架,飞行员110 人,机械师和后勤人员150人。这对于武器处于劣势的中国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一支美国航空志愿队来到中国反法西斯战场参加对日战争,在这后面是美国人民的慷慨和同情,而中国人民的善良也赢得美国人民认可。在这世界上,很少有两个国家的人民如此吸引。邓小平曾经说过,庚子赔款不说,就抗日战争美国给中国的帮助比其它国家要多得多。且没有什么附加条件。当年的庚子赔款美国返给中国办学,创办了清华留美预备学堂,即是今天的清华大学的前身。
著名辞赋作家冯再光以骈赋的文体把这段事迹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以志不忘。骈赋格律极为严格,讲究平仄。因此读来朗朗上口,容易记忆,加之字数较诗词多,记述史实见长。
“一代飞虎……匡危而结真朋。”患难可见真情。他们当中有的刚从学校毕业不久,有的是富家子弟……可是他们却来到千里之外的中国,有的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四载交锋,茂绩潜惊世界;千次搏杀,鸿威震慑东瀛。壮举流芳,一群胆勇;啸声遗韵,万钧雷霆。”1941年12月7日,在云南首战告捷10架入侵日机,被击落6架,击伤3架,志愿队无一损失。同时保卫着滇缅公路这条国际抗战物资源源不断的运输线,并轰炸阻挡日军试图越过怒江兜击抗战大后方的部队,使其溃不成军,几乎全军覆灭,挫败了其灭亡中国的计划。志愿队从此被称为“飞虎队”。如果这次没有“飞虎队”的狂轰滥炸,日军56师团渡过怒江后几乎没有屏障,云南失守,中国的大后方将沦陷,驼峰航线势必停运,中国失去国际支援。而日军继续进攻印度,东南亚将完全落入日本势力范围,整个战局后果不堪设想。
此后飞虎队除对日作战,还帮助中国组建空军,协助飞越喜马拉雅山,从印度接运战略物资,以突破日本封锁,被称为“驼峰航线”。三年多中美双方共运送70万吨急需物资,33477人,航空队损失563架飞机,牺牲1500多人和很多机组人员失踪,成为当时维持抗战的空中生命线。
至抗战结束,航空队共击落日敌机2600架,击毁1500架,击沉或重创223万吨商船44艘日军海军船只,击毙66700名以上日军,毁损日军13000艘100吨以下内河船只,摧毁573座桥梁。为抗日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
“伊昔风雨横斜,层云漫卷。”即使艰难的情景,作者没有忘记铺展一点浪漫情怀,况我华夏泱泱大国,何惧小日本乎?又工业强国加盟,胜负早已没有悬念,不过是时间问题。据说当年德国日本的有志之士一算美国的钢铁石油枪炮生产量就知道胜负了。就国名来看中华、美利坚是挺吉利,日本有点自作孽的意思,叫小日本还好,叫大日本就更糟糕了。当然这似乎有点迷信,权作笑话罢了。
接着作者尽述战绩。“画虎翼以诛狐犬”“炸越境日航狼窝,断怒江倭奴臂腕。”“穿越驼峰,忘生死为豪隽。挺枪跃马,怒挡神风”“驱魔魍,挞兽行;射天狼,除世患。翼护重镇,安定仰昆;力保要衢,畅达滇缅。摧坚而彀弩弓,灭害以净疆畎。”“轰暗堡,破隘关;铲祸根,发神箭。歼敌机三千,毙暴凶七万。功耀旻天,德辉禹甸。”等等等等,不一而论。
然而战争是残酷的,是血与火的洗礼,是要付出生命代价的。那些勇士,不远万里,放弃舒适的生活环境,来到中国,把中国人民的苦痛当作自己的苦痛,我们是应该感恩的。而他们也见证了中国人民发自内心的善良是其他民族不能相比的。勿怪乎美国人民对中国人民情有独钟。据说,当年德国的希特勒也认为中华民族是优秀的民族,东方应由中国来管理。这也让很多历史学家迷惑不解。作者用他神奇文字这样描述道:“神鹰凋殒,雄姿化为彩霓;逸虎夭殇,美范顺成丽典。而或返程油尽,阵亡于雪山;斩蛇力穷,殉节于田畈。翅伤陨命,魂归于昊穹;弹尽撞机,身献于烽燹。亦有中弹跳伞,福佑其生;遇救突围,幸免于难。善民救盟友,不图还酬”
“昭昭动情之举,万代炫煌;赫赫撼魄之功,千秋流绚。于是落日湮灭,盟军凯旋;玉宇澄清,春光焕灿!”作者的浪漫情怀至此达到了峰巅,是必胜的使然。
中国人民没有忘记那些在我们危亡时刻伸出手来帮助我们的国家和人民,更不会忘记那些长眠于长空、大地的勇士。
“夫虎威常在,龙德永存。树碑以祭英烈,承志以励子孙。”
作者高屋建瓴,“铝谷涵映流岁,善民辨识德邻。失其仁,民不容其劣;顺其道,国可享其尊。应乎天,世能正其序;顺乎势,朋将敞其门。盟友之情,结于战火;烈士之训,立于陵坟。乱则丧邦亡己,和则富国利民。行事且记前辙,铭史能启后人。秉持国本,泰定乾坤!”可谓高瞻远瞩。
畅想未来盛世,未尝不是一种美好的愿景?!
注:冯再光先生撰《美国航空志愿队赋》由中央文献出版社收录在《抗战精神赋》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