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7呼叫
作者王安德
“702.702”,“707”呼叫。
“707”是我的刑警代码,“702”是我的上级代码。
“702收到,有事请讲”。
“110转警,马姚路连发抢劫案件”。
“速带值班干警出警”,
“707、明白”。
这个情节并非虚构,更不是从电影片中抄袭的,这是我从事八年刑警生活中最为真实,最为普通的一组镱头。
就在刑警队刚刚扩充组建的那一年,冬季,天冷的让人走不出屋门,大风刮的呼呼的。
星期六的晚上,马姚路连发车匪路霸案件,几名案犯连续对过往运输的外地大货车实施抢劫作案。
接警后,五名公安刑警驾驶125型摩托车立即出警,仅用十多分钟,从天而降,出现在马姚公路。
“蹦、蹦、蹦”,随着三声枪响,三名车匪路霸束手就擒,垂头丧气地落入法网。
连夜突审,破获刑事大案63起,抓捕涉案成员七名,现场缴获各类凶器七件以及被抢现金和财物。
这个案件是韩城公安扩充组建新的刑事警察后打响的第一枪。

一个深秋的季节,古城街广场附近,一个早上上学的孩子没有到校,学校找到家长,问明原因,方知孩子是在上学的路上失踪的。
是走失、还是拐卖、拐骗,家人一头雾水,着急的团团转,街房临居和亲亲家知道了,几十名人撒出去找寻,连个人影都没发现。
天渐渐黑了下来,忙绿了一天的人们陆续返回,无意间,有人在他家的门槛下发现了一封信。
打开一看“孩子在我手上,准备五万元,不许报警”。
这是一封匿名信。
韩城警方在第一时间获知案情后,采取了公开和秘密的方法,对受害者家庭周围进出的“人”,进行了过细的排查,终于有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浮出水面,成为怀疑的“一号”疑犯。
他不是别人,他就是失踪孩子的舅舅董二娃(化名)。

“701”紧锁眉头,“人质在那儿”“人质是否安全”。
这些疑问让破案总指挥疑惑不解。
由于古城街地域位置太广,加之疑犯活动范围难以确定,为了确保人质安全,指挥部只得由疑犯牵着鼻子走。
就在举棋不定,十分困惑之时,“舅舅”的第二封又塞进了门缝。
“晚六时,居水河菜地树下交钱赎人”。
“鱼,上钓了”。

刑警队办公室,“701”来回地度着步子,大脑里不停地檢索着最佳方案。
现在是中午十二时整,离“交钱赎人”还有五个小时。
此时,天空中布满了一层层阴云,不一会,大风又刮的天摇地动,紧接着,倾盆大雨刷刷地从天而降,十几名刑警着急地等待着命令。
又一道警令下达,十几名身披雨衣,手提菜兰兰的“菜农”冒雨走进了居水河北岸菜地。
同时,另一路“菜农”从居水河南岸向那棵大树走去。
时间一分分过去,十几双眼晴同时死死地叮着一个地方。

五时左右,一位披着雨衣的中年男子在一位手提菜兰兰的妇女的相陪下,来到了莲池菜地。
“我是701,请大家作好战斗准备”。
“702、明白”
“703.704.707”明白。
五时三十分左右,居水河南岸的小道上,一个人影慢慢地向大树走去。
“目标出现,请各组缩小包围圈,向大树靠近”。
701又一次发出指令。
“不许动,举起双手”,大树下,正当“交钱赎人”的刹那间,一副冰凉的手铐戴在了“舅舅手上”。

案子很快破了,“人质”人找到了,可恨的是舅舅骗走外娉后,将其带到陵园防空洞里活活打死。
我是“707”,这俩个真实的故事将载入韩城公安“守株待兔”的史册。

作者简介
王安德,男,1960年6月出生,大学文化,中共党员,陕西,韩城,卫东人,1980年参加公安工作,历任派出所副所长,所长,交警大队副大队长。
自由撰稿人,文学爱好者,现系韩城市作协会员。曾参与韩城市公安局史志编写工作。
几年来,先后编写《红色家庭》巜暴乱冶户川》巜白叶树梁》《201》巜过年了》等文稿,撰写的巜我的女儿是第一书记》荣获全省精准扶贫奖。有多篇文稿发表在都市头条,部分作品在陕西农村网和韩城作家,韩城文学,韩城文学园网站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