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一路绽奇芳
文/朱玉华
朋友传来凌老去世的信息,我一阵愕然。早两天我俩还视频聊天,约定“七一”庆祝会上相聚……
凌老姓凌名奇芳,人如其名,他的一生都散发着芬芳。1936年,他生于山区一个贫穷家庭,只读过两年小学,就随父务农。解放后他积极参加地方工作,后来被上级推荐,协助组建路口人民公社(现并入淳口镇)从此他和路口这块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不仅举家迁到了路口乡,自己也多次放弃了调离或进城的机会,从干事、宣委、乡长,直到1996年在乡人大主席的位置上退休。
公务员在一个行政机关工作一辈子,是很少见的。当年的路口乡是全县有名的贫困乡,有人以在本地熟人多,不好开展工作为由,想方设法调离。凌老不,他说:“只要公正廉洁,一碗水端平就好。人熟地熟情况熟有利于工作。”几十年来,他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他的亲民他的务实他的清廉,赢得了乡亲的普遍赞誉。大家都尊称他为凌老。
凌老生活简朴,冬季脚穿解放鞋,夏天一双轮胎底凉鞋,用脚步丈量着全乡的山山水水。他不喝酒不抽烟,甚至连单车都不骑,说步行方便察看庄稼,便于和村民交谈。
凌老学历不高,但好学,文章、诗联都写的不错,毛笔字也有功底,尤其口才了得,作大会报告,风趣幽默,深入浅出,大家听得聚精会神。时间一长,人们戏称他为“天才理论家”。
他工作拣重的挑难的做。修湘东铁路、开荒造田、水利建设等重大工程他都是路口公社(乡)的带队人,和民工同吃同住同劳动,很受大家尊重。他长期联村办点,每到一处,田地增产,农民增收,面貌改变,很受村民欢迎。
在职期间群众拥戴,退休后同样受尊重,多年来,他一直为周边村和退休支部上党课,当宣讲员。
他精心撰写的回忆录《岁月稠》一书,记载着自己的成长经历,表达着对党的感激之情。
他用自己的工资资助公益事业,经常帮扶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和贫困家庭。家乡安装路灯,他捐出1万元。就是在病床上,他也不忘在遗嘱中交待:为老家山区村和现居住地各捐出2万元,上交特殊党费2万元。遗嘱的最后写道:
太平盛世谁想离,癌魔摧身不由已。
国瑞七秩祝华诞,党庆百年近佳期。
期待子孙珍幸福,不忘初心永向前。
民族复兴圆梦日,家祭无忘告祖先。
凌老德高望重,丧事肯定很隆重吧!我想。
“家属遵照其‘不请客、不收礼、不烧灵(屋)、不开追悼会,遗体火化’的遗嘱,一切从简。” 朋友告诉我。
听了这话,我并不觉得惊奇,这是凌老一贯的作风:生怕麻烦别人。
他从来不请客做酒,在职时,不论自己的生日还是子女的婚庆从不张扬。退休后七十、八十岁生日也是“躲”在外地度过的。但平时不论什么人到他家,总是热情相待,让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人生一路绽奇芳。凌老的肉体虽化作了一缕青烟,可他一个共产党员的简朴务实、勤勉清廉的精神却长久地留在人们的心中。
责任编辑:彭永征
朱玉华,网名杉夫,湖南长沙人。文学爱好者,系先锋文学社签约作家,中国乡村作家、乡土作家,华夏精短文学学会会员、签约作家,悉尼雨轩诗社会员、悉尼诗词协会理事,乡土文学社编委、湖南文苑栏目组负责人。有散文集《茴香情》出版。
投稿方式:
邮箱:758774822@qq.com
微信:a13618258998
参加诗歌大奖赛者,请在邮箱标题栏目注明“当代先锋文学诗歌大奖赛”字样,否则视为普通投稿。
投稿格式:标题+作者+正文+简介+照片
当代先锋文学社编委会成员:(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总顾问:周瑟瑟(著名先锋作家、诗人) 刘杰(著名诗人,与海子同时代的三个先锋诗人之一)
首席顾问:魏彦烈 倪庆行 任诚刚 李正栓 杨秀波 龚刚 张小平 李磊 魏红霞
顾 问:王笔正 戴俊明 荒村 廖望月
社长:彭永征
总编:刘艳芹
副总编:项俊平 倪庆行 魏红霞 周丹
小说主编:彭永征(兼)
散文主编:刘艳芹(兼)
现代诗歌主编:项俊平(兼)
古诗词主编:彭永征(兼)
法律顾问:刘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