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 城 印 象
文/马德武

韩城古城,选址讲究,
始于隋朝,续于唐宋,
兴于金元,型于明清,
历史久远,人杰地灵,
古迹荟萃,楼台塔庙,
水桥街巷,皆存一城。
虽经沧桑风雨,却仍保护完好。不愧为韩城一部流动的古书和一张靓丽的名片,更不愧为韩城走向全国、面向世界的一颗神秘而耀眼的璀璨明珠!相信韩城古城一定会与辖内其它文物古迹、人文名胜互连互通、相得益彰,为韩城带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龙门名胜地,韩奕拓土疆
城南绕澽水,西望梁山苍;
东北有平塬,山抱水流淌;
用兵险要地,千军一夫挡。
繁华集一处,千载古城煌。
隋朝基业奠,设县置夏阳。
炀帝大业年,始筑土城墙。
唐金续其功,城墙固可防。
明朝换砖墙,清朝定形状。
城门四面开,楼额曾留芳。①
城外护城河,昼夜碧水荡。
河外拱卫寨,护城民安康。
命舛风雨侵,城池遭祸殃。
城中尚有幸,遗物得安祥。
古屋傲然立,斑驳诉沧桑。
徜徉古城里,石街南北长。
二里龙形体,俯卧有曲张;
北翘圆觉寺,宝塔似首扬;
南入毓秀桥,摇尾招客商;
两翼皆店铺,如鳞披锦裳。
门面分两层,下店上为仓;
后院置居室,前铺布货窗;
青砖灰瓦顶,油漆亮门廊。
青石铺街道,典雅古风扬。
东西小巷横,有短亦有长;
古朴幽境远,窄巷显高墙;
七十二条巷,尊孔崇儒纲;
门楣风格异,处处留书香。
建筑鳞栉比,海量相依傍。
唐宋元明清,五代一城藏。
元建最集中,明清尤张扬。
街东有三庙,街西存两堂。②
西城宅居人,布局如京庄;
家家四合院,房舍分主厢。
黛瓦叠飞檐,明清画卷彰。
南营复湾湾,张高泊子巷。③
走马门楼高,府第溢花香。
东城庙宇多,古殿古柏苍。
乐楼尊经阁,圆觉庆善堂。
大小庙宇群,琉璃饰宫墙。
重檐叠屋宇,金碧映辉煌。
龙壁复古碑,金字耀祥光。
忠厚传世珍,德才幸福长。
营庙高台在,歌戏教化忙。
浓浓灯火中,美食飘清香。
东有文渊阁,西有美食巷。
小吃一条街,招牌悬两行;
食建融一体,仿古筑回廊。
各色小吃摊,品多难计量:
馄饨油酥角,油坨酸拌汤;
羊肉饸饹红,芝麻饼子香;
枣糊酸辣粉,韩城攸面长。
随处可用膳,尽情美味享。
饭香伴歌唱,靓女扮凤凰。
古城活化石,愈久愈芬芳。
三秦小北京,处处兆吉祥。
布点精奇妙,如棋似星网。
古迹集大成,标识更亮堂。
凝重颜容老,透达最沧桑。
历史积淀厚,遗韵骨中藏。
惬意如图腾,恰似龙飞翔。
名城上国榜,新貌美名扬。
东方一明珠,璀璨放光芒!
①古城四门门楼额分别为一一东曰“东带黄河”,西曰“梁奕西襟”,南曰“溥彼韩城”,北曰“龙门胜地”。
②三庙一一指文庙、城隍庙、九廊庙;两堂一一指 县衙大堂、状元祠堂。
③此句指四合院民居连成整片的张巷、高家巷、泊子巷、南营庙巷和湾湾巷等。
作者简介:马德武,陕西韩城人,自由撰稿人。曾在教育、信访、计委、公安机关工作数十年,喜爱写作,系韩城文化协会、韩城作家协会、韩城梅苑诗社、韩城楹联协会会员,曾先后在《人民公安报》、《陕西日报》、《华商报》和《陕西诗词界》、《龙门》、《禁毒‘专刊》、《陕西公安》杂志以及《渭南日报》、《韩城日报》和今日头条、都市头条、诗路文风、新华网、人民网、中国公安网、三秦网及《怡情闲话》等数十家媒体发表诗词、赋和通讯、书评等文章数百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