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各地存在一种普遍性的思维状况,有很多政客的思维逻辑是,国家有储备粮,能解决人民群众八九个月的吃饭问题,就不需要种植粮食了,把土地调整来种植其他农作物,这些政客应该看看现在的国际形势,现在大部分粮食出口国都限制本国的粮食出口,2020年1月份至3月份千亿只蝗虫侵袭世界多国,所到之处、寸草不生,种植秧苗被蝗虫啃食得所剩无几,导致世界大部分国家在2020年和2021年中隐藏着粮食危机,我们应该要有一个清醒的头脑,一定要把粮食生产放在第一位,就算2020年国家储备的粮食够我们人民群众吃一年,但是还有2021年呢!2021年的国际形势怎么样!我们都还是未知数,在世界粮食危机爆发中,其他农作物是难以代替大米和玉米的,大豆填不饱肚子,白菜也填不饱肚子,辣椒粉也填不饱肚子,
只有大米和王米才能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现在的猪肉价还在三十元上下徘徊,如果没有王米的支撑,要想把一个地方的猪肉价压制下来,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只要老百姓种得有多余的王米,就算猪肉价降不下来,老百姓还可以多喂几头猪,增加老百姓的经济收入,让低效王米的价值暗中转变为高效的养殖收入。
笔者说明一下,本人没有指名道姓的说哪个政客,我是实话实说,我对每一级政府部门的领导都没有意见,对每一级政府部门的领导们的工作都是非常支持,因为大部分政府部门的领导们都想把一个农村农业经济搞强搞大,我只是想提醒一下各级各位领导们,一定要有清醒的头脑,
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一定要思考再思考,投入高过收获的产业结构调整,是没有价值和没有意义的产业结构调整,我们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也一定要注意一件事情,坚决不能让庄稼地变成杂草丛生的荒地,这样会浪费掉国家的资金和农民的土地,还会导致损民而不利己,得不偿失,付出了太多的经济投入代价而得不到回报,给财政增加负担,让人民群众怨声载道,我们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一定要注意细节,不能把眼光放在大面上,我们一定要把眼光紧盯细节上,
我来作一个比喻,一株辣椒树能结一公斤辣椒,能卖三块多钱,但是我们应该把犁地的成本(工人的工资)、育苗成本( 工人的工资)、栽种成本( 工人的工资) 、化肥购买成本、除草翻土成本(工人的工资)、採摘辣椒的成本( 工人的工资)、然后运输成本(运费)、同时还要有种植技术的支撑以及最佳的管理,我们把这些费用合起来推算一下,看种植几百亩辣椒是赚钱还是亏本,同志们!细节能决定成功与失败呀!说一句本心话,在农村我们的老百姓不管种植何种农作物,赚的都是劳力钱,经济价值高的农作物,老百姓用工就会多点,经济价值低的农作物,老百姓用工就会少点,
老百姓并不是没有考虑过种植高效农作物收入能提高,可是现在的农村年轻人百分之九十以上都外出打工了,在家的只是老年人,这些留守在家的老年人由于没有劳力,他们只能种植省力的低效玉米,在说有很多高效农作物不适合山区梯田式的旱地种植,因为犁地和除草的成本太高,山区梯田式的旱地不能与大平原相比,大平原的土地可以用大型农机来耕种,山区梯田式的土地只能靠人工来耕种,所以成本就会很高,梯田式旱地只能种植价值高的中药材和价值高的食用菌 ,也可以种植果树,但是种植果树必须注重海拔地的高低、种植地的土壤、种植地的气候等适合种植何种果树,还有水源的丰富状况和交通运输问题,种植经果林还可以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