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大漠孤烟》作者简介
王海璠,笔名洋帆,教师。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人。陕西省榆林市作家协会会员,榆阳区作家协会会员。
曾在《榆林日报》上发表浅谈《应加强农村中的人民调解工作》,中国新课程研究会指导刊《学生之友》上发表论文《也谈教师听课和评课》,《榆林教育》上发表论文《农村教育目前的窘境》,发表出版长篇小说《拨运》《曙光》,第三部小说《大漠孤烟》已经出版。

《大漠孤烟》内容简介
李智全抱负远大,总是不满足现状。他看到国家改革开放政策促使世事巨变,也想趁着大好时机大干一番事业,美美气气挣一把钱。于是,就从镇政府干部岗位上分流出来搞企业。从办楼板厂起步,不久增设了加油站;再将楼板厂扩大,增制水泥电线杆。几年后,业厚财旺,情绪高涨,远去他乡买山开煤矿。风风光光实现了大老板的愿望。
可是,好景不长,不几年光景,由于种种原因,被迫将心爱的煤矿卖掉。卖又卖得肮脏,并未获得合同中所协定的全部金额,这使李智全经济损失惨重。之后,他又偶遇“扶企”者,喜乐于怀,本想有幸被扶,趁此东风再大干一场,却又被“扶企”骗了一笔。他实不甘心,在灰心丧气中,又将买煤矿时所集的大笔钱投入到租赁的千亩荒原上种植树苗,想通过种植树苗实现经济效益的回转,可事与愿违,树苗却不好销售。
由于铺底资金当初全是银行和个人贷款。眼看着所有贷款都到期,他心急如焚。然而心诚运糟。正在为债务焦急之时,国家经济大整顿又迅猛展开,即控制国民经济中所有不正渠道。这一控制使他失调,贷大批乡民的款不能返还,引起乡民的不满,便纷纷到政府上访,造成社会秩序混乱,负面影响极大,只能以非法集资罪将其入狱以平民怨。
这是一部继《平凡的世界》后,又一部具有陕北题材的力作。

《大漠孤烟》作者自序
本人才疏学浅,可偏偏爱上了文学。就像年轻男女追求恋人一样,喜欢文字,尤其喜爱小说。不只是爱看,更想亲自写一写。
十年前,我从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工作之余,动笔试写了第一部长篇小说《拨运》。三年时间书稿初成,却欲终止,满心顾虑,总觉得自己作品文简意俗,羞于面世示人。再是,这三年笔耕,忙乱不堪,消耗了大量精力。给家庭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窃以为仅是初 稿,即已如此,如是出书,还要投入大笔费用。再说,即便成书,不要说售出,白送也怕遭人嘲笑。
就这样在犹豫纠结中,初稿一直压箱。一年之后的一天,巧遇知音邻校同行高明成,彼此交谈,得知对方与自己有共同的爱好,也在创作一部长篇小说《个人行动》,草稿也已完毕,字数三十余万,正待出版发行。我挑灯夜读,先睹为快。故事情节感人,描写细致,爱 憎分明,刻画人物具体逼真,语言朴实,通俗易懂……当他得知我对出书失去信心,已然放弃时,很不乐意,他耐心说服我,让我拿起勇气。在看了《拨运》初稿后,越发表示一琮要将我说服通。
与此同时,陕北本土作家左子初也说:龙是“神物”,可在天上做文章,电闪雷鸣,刮风下雨。蚯蚓也是“神物”,松动土壤能让植物茁壮成长,也是一种成就。还说:熊掌、燕窝是珍贵之食,土豆丝也有它独特的味道。
经文友们这样鼓励,使我深受启发,道理真是这样,餐桌上的山珍海味是菜,醋呛白菜也是菜;京剧、秦腔是曲子、民谣山歌也是曲子,各有其味,各有所爱。
终于让我再次找回自信心。文有百家,自成一体,不可半途而废,文字成书,就是自己的劳动果实。文中所书,全为乡下俗事,有浓厚的地域色彩。若成书,或可活跃这一方百姓的文化生活。许多年后,打开书页,或许会追回鲜活的记忆。
于是,便一鼓作气,重新玩弄起来。
当第一部长篇小说《拨运》出版发行后,受到市、区不少领导的热心支持和各界人士的鼎力相助,在读者中引起了不错的反响,这让我深受鼓舞,更坚定了继续写作的信心。后来,我出版发行了第二部长篇小说《曙光》情况仍然如此。颇感欣慰,激情难抑,又写了第三 部长篇小说《大漠孤烟》。十月怀胎,《大漠孤烟》即将临产,是丑是俊,期待读者评说。
写作期间,命运一次又一次玩弄自己,情绪极其低落,在坚持中放弃,在放弃中坚持,顽强不屈,如在梦中游走,终得书稿告竣。
本书以农村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为背景,以经济建设为主线进行描述。四十年来的巨变,真是令人欣忭,大漠山川日新月异,累累硕果家丰户足人人皆享,这是改革开放给人们带来的新生活,本人愿在这文化领域的平台上,纵览美好景象,并对这一美好景 象的局部区域做一次粗略的记录,也算表达我对文字、文学痴爱的心愿。

王海璠
2018年元旦于榆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