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 院 那 棵 老 枣 树
作者王安德
枣树、是儿时的记忆,更是儿时的欢乐。
看着我家老宅的那俩棵枣树,让我想起了苦命的婆婆、善良的父亲和勤劳的妈妈。
古宅中的那俩棵枣树,长在院子醒目的地上,由小到大,由年幼到如今的巷老,在它的“心里”装着满满的家庭故事。
现在,这个老宅,己有多年没有人住了,但它依旧独守在那儿,期盼着展翅飞翔的那一天。
几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回老家,看望年老的双亲,此时,父母己住在了哥哥的新居。
在和父母聊天时,提到了老宅的那俩棵枣树,父亲有些激动“那可是你婆留给咱家唯一的遗产”。
提到枣树,又一次想起了婆婆,父亲的话也渐渐多了起来。
“枣树,是咱村的传统之树,也称村树。过去,如论你走到村东、还是村南,或者走进每一个家户,圪里圪拉都长满了枣树”。
在我幼小的记忆中,我村南米场那儿,大大小小生长着无法数得清的枣树,有些枣树,估计树身有八九米之高,连着上边的枝枝,少说也有二三十米之高,有的树身不高,但天生长着二三个树杈杈,扩展着的粗枝、细枝方园也有四五米左右,有些树身很粗、很粗糙,树皮一层又一层,永不退色。
就在南沟坡底,有一个八九米高的大枣树,是生产队分给社有家和我家的,到了收获的季节,打下的枣,一家一半,没有争议。
这棵枣树,树身粗壮,高大,扩展的枝杈多而繁茂,由于靠近路口,当枣儿慢慢由青变红的时候,村人路遇,会拣起地上的瓦子片往上捣枣吃,割草的娃娃则用镰刀去捣枣吃,有时不小心,捣枣的割草镰挂在树枝上,下不来,急的娃娃直哭。只有这时,大家又齐心协力,用瓦子片去捣镰,在万炮齐轰之下,镰终于落在地下,娃娃破涕为笑,忙割草去了。
我家老宅的那俩棵枣树是婆婆亲手栽下的,至今已有一百年左右。
那天,父亲和我走进老宅,虽然院里长满了一人多高的荒草,但年老的父亲显得十分的高兴和自信。他站在荒草中,指着那破烂不堪的北房、还有那低诿的西房,又瞅瞅了倒塌的墙壁,给我讲着那我已听过数遍的故事。
面对那断墙残壁,还有那苍老的俩棵枣树,父亲的故事讲的有些伤心、伤感。
他对我说“这个小院,我生活了大半辈子,我和她的感情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
是的,我家的古宅本来在村东那个巷口,是爷爷辈创立的家业,后来由于伯父王醒民参加地下党,被叛徒告密而被捕入狱,为了营救儿子,爷爷赎卖了房屋和田地,也没有换来儿子的生命。
“血染居水河”事件中的十七位革命烈土中就有伯父的名字。
父亲擦着眼泪对我说“土地改革期间,大队分给了这个小院,当时,北房快要塌了,不能住人,西房破破烂烂,是大姑夫和家人凑合着收拾好后,一家老小才有了安身之地”。
往事太多,大多是辛酸的故事,由于故事中的事和人又牵连到父亲的妈妈,那位可怜的老婆婆,父亲的故事也就讲不下去了。
站在此房的门庭前,我和父亲留下了一张珍贵的黑白照,这也是他人生中最后一次在古宅的身影。
父亲一天天在变老,那俩棵枣树也在风雨中变的更加苍老,但是,在我永远的记忆中,她们永远还是那么年轻。
枣树,带给我的是童年时的欢乐和年老时的回忆。每当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时候,那俩棵枣树便渐渐蒙发着嫩芽,看似绿绿的岁叶、岁芽,十几天后,叶芽长大,吐露着香味实足的枣花,在阵阵微风下,枣花洒落满地,黄灿灿的,象似那“金豆豆”撒满人间。
起初,枣花落过后,迎来的便是豆子般大的青色早果,在一天天的煎熬中漫漫长大。
当他长的似如花生粒大的时候,我们就期待它变红的那一天。
果实由青色渐渐地便成了半边红,这个时候,我们就开始向它“下手”了。这个时候,也就是娃娃们最调皮、最捣蛋的时候,他们往往因偷吃人家枣而忘记了上学,往往因偷吃人家的枣而让人家大人揪着耳朵送到大人面前,为了偷吃几棵枣而遭到拳打脚踢。
一年一季的枣果结的很繁,有些树枝压的喘不上“气”,只能“靠”在别人的墙壁上歇一歇。
“红了,红了,看,红了一技又一枝”,每天放学回来,婆婆坐在院子里,望着那枣树,不断地告诉我枣红了的喜讯。
我丢下书包,急不可待地爬上树,由近其远,享受着摘枣、吃枣的快乐,呆在树下的姐姐干瞪眼、干着急,不断地喊着“往下丢几棵,往下丢几棵”。
有时,婆婆为了安全,不让我上树摘,我就寻找一个杆杆子去敲打红了的枣果吃。
有些时候,我不顾婆婆的阻拦,强行上到树上,用手摇、用脚踩、红透了的枣果落了一地,生气的婆婆跺着小脚,将我骂了个狗血琳头。
妈妈护着我,常常为这事和婆婆争吵不休。
几十年过去了,婆婆也离开了我们,父亲也走了,留下年老的妈妈又在不停地给我讲述家中的故事。
俩棵而苍老的枣树还在狐守那个宅院,我又一次仿佛看到了婆婆那佝偻的身影,听到了父亲讲故事的声音。
是的,这是一个红色的家庭,红色家庭将代代相传,传承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传承跟党走,听党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作者简介
王安德,男,1960年6月出生,大学文化,中共党员,陕西,韩城,卫东人,1980年参加公安工作,历任派出所副所长,所长,交警大队副大队长。
自由撰稿人,文学爱好者,现系韩城市作协会员。曾参与韩城市公安局史志编写工作。
几年来,先后编写《红色家庭》巜暴乱冶户川》巜白叶树梁》《201》巜过年了》等文稿,撰写的巜我的女儿是第一书记》荣获全省精准扶贫奖。有多篇文稿发表在都市头条,部分作品在陕西农村网和韩城作家,韩城文学,韩城文学园网站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