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雪域军魂》作品集锦――
引子:
一段情要珍藏多少年,
一份爱要期待多少天?
斗转星移,云影风魂,
白云苍狗间年复一年,
风花雪月,
优雅了你的绝代容颜,
世事沧桑,
儒雅了他的风光无限。
“三十二年,弹指一挥间……”
一群把青春和热血,
倾洒在雪域高原的文艺战士,
三十二年后再聚――
杨小华散文集(一)
久别后的重逢
作者 ll 杨小华
配乐Ⅱ杨小华
配图 ll 朱明高
组稿Ⅱ 夏宏霖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恍三十二多年过去了。
自从1977年退伍以来,无时无刻地在思念着昔日的战友,和回忆曾在雪域高原上的青春年代里的点点滳滴:那皑皑白雪,绿绿草原,那涓涓流淌的玉曲河水…还有在那高原舞台的聚光灯下,悠扬的歌舞琴声与靓丽的身影的闪现……
离开了部队回到地方,与战友的联系若即若离,渐趋失联状态。
2009年4月,在重庆壁山县工作的一位老同学约我们几位儿时的好朋友到他工作的壁山县玩。在壁山,我想起了我还有几位战友的家好象在这里,于是,马上掏出手机,按曾断断续续记下的电话号开始联系起来。
最先找到了舞蹈班女战友卿明兰。

“嘟…嘟…嘟……”几声电话铃响起,电话那头传来了一个熟悉又稍有陌生的声音……
真不愧是同在一起战斗过的战友啊,分别这么多年,她一下就能听出我的声音,可她却告诉我她不是壁山的,她的家在重庆渝北,原来是我把她的住址记错了。电话中我们相互简单告知了近况,她还告诉了我很多战友的电话号码,得到了这么多战友的信息,我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一天旅途的疲劳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当即给分别多年都没有音讯的几个战友取得了电话联系。
一个由来已久的计划在我心中由然而生一一战友聚会!
经和几位战友简单沟通,大家对我的计划十分赞同,分别这么久了,都有想在一起聚一聚的愿望。
2009年5月14日,我终于踏上了去重庆与分别多年的战友聚会的旅途。
一路上我思绪万千,许许多多的往事浮现在我的脑海:
1973年,十七岁的我带着保家卫国的美好愿望,加入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个梦寐以求的光荣团体。
在连队干了几个月后,就被选调到团业余文艺宣传队,然后又调到五六零二四部队政治部宣传队,便与今天的战友们开始并肩战斗。
回想那时的情景,我们是那么年轻,那么天真,虽然那时西藏的条件非常艰苦,气候十分恶劣,但一群年轻的少男少女,每天坚持练功,练唱,排练舞蹈;下连队演出,到地方慰问。那时的我们,追求艺术的愿望是那么的强,业务上兢兢业业,战友之间就像亲兄弟姐妹一样,我们在一起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品尝了一道又一道酸甜苦辣。不知道什么是苦,不知道什么是累,共同的爱好,共同的追求把我们紧紧连在了一起,共同的经历,共同的感受让我们舍不得就此分离。 

然而,尽管有多么的不舍,尽管有多么的不情愿,在1977年,象许多部队宣传队一样,我们的宣传队也要解散。
亲如兄弟姐妹的战友们,各自退伍回到了自己的故乡,从此便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思念。
我们终于又可以见面了。昔日的战友如今都好吗?
专职管理宣传队的宣传科杨副科长的胡子还是那么长吗?当年大家都叫他杨胡子。曾扮演过胡传魁的指导员好吗?当年教我吹笛子的陈老兵咋样?那个拉小提琴的张显华还是那么风趣吗?被称为宣传队才子的朱明高还是那么的老道成熟吧?还有个小帅哥夏宏霖,舞蹈跳的特别棒!还有舞蹈队的女兵应该不减当年的美丽吧?那叫吴桂林和叫谢锦中的俩帅哥,他们都还好吗? 想着想着,此次聚会的目的地重庆到了。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我搭上的士快速向预定的宾馆奔去。

早已在此恭候多时,并做好了接待工作的几位重庆籍女战友热情而周到地接待了我们。
久别后的重逢,高兴得我们不知道说什么好,大家在一起紧紧的拥抱,纵情的欢呼,狂热的呼喊,由衷地抒发着各自内心的思念。
变了,变了!昔日朝气蓬勃,亭亭玉立的少男少女们,如今都已是鬓角露岀白发,脸上皱纹交错的老者了。

生活的磨砺,无情的岁月都写在每一个人的脸上。虽然生理年龄老了,可战友们的心理年龄并没有老,杨副科长当即就给我们唱起了他家乡康定的祝酒歌,那豪迈的歌曲一下就把我们带回到了当年。晚饭后我们又在一起狂欢,唱歌,跳舞,喝酒,品茶。一起回忆当年,一起畅谈分别后各自的生活,工作,爱情,家庭…好一派其乐融融与欢歌笑语。

夜已深,情未了。在一阵阵歌声和笑声中我们迎来了黎明,新的一天开始了。
第二天,按预定的日程我们参观了大足石刻,去领略老祖先留给我们的丰富的文化遗产,战友们一路玩的非常开心。回到宾馆后,大家又继续打闹,聊天,寻找当年的足迹和感觉。不知不觉中,两天的聚会要接近尾声了。第三天午饭后,在依依不舍中,在一阵阵祝酒声中,在一句句叮呤和祝福中本次聚会拉下了帷幕。 

在这里,我还不得不悲伤地提一笔,我们的好兄弟,那位开朗活泼,为人耿直,成天打着快板,吹着小号的小谢,因患不治之症,过早地离开了我们,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眷恋。“锦中,愿你在去往天国的路上一路好走!一路平安! 相逢又分手,握别众老友。
相见难,别亦难!再见了,我的老首长!再见了,我的好战友!再见了,我亲爱的兄弟!再见了,我亲密的姐妹!
愿我们各自保重好自己的身体,照顾好自己的家庭,争取在有生之年多聚几次,多唱几首呀拉索,多跳几曲巴扎嘿!

作者简介:
杨小华,1973年入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56024部队政治部宣传队担任笛子演奏。
1977年退伍后,在开州区(原开县)粮食系统工作,先后担任会计,厂长,公司经理;开州区文联副主席;开州区曲艺家协会主席等职务。
多年来一直从事竹笛演奏及教学至今。目前系重庆市民族管乐学会会员,开州区音乐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