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十字
————读蓝幽先生新书偶感
文/蔚文立平
获赠蓝幽先生亲笔签名新出版的《绿十字》一书,不胜荣幸。
据说这本书设计很精巧,封面上的那颗绿十字正好映透书的核心。这让难得要领的我有了牵引,不禁连声赞叹:
“好书!”“好书!”
附庸风雅也罢,真心爱书也罢,放在书柜里,我不时拿出来翻翻,自觉也有些可笑。
向来读书喜欢凭着兴趣挑着看,今天一章,明天一节,同开几本,几年下来书才读完,倒是记得牢些,阅读量始终上不去。
翻开蓝幽先生的书,幸运的是头两篇就是我感兴趣的,他侃侃而谈“诗”:
“理性可以使我们的生活井然有序,但却屏蔽了我们很多超越现实的诗意的东西。我们在循规蹈矩中失去的,正是我们在诗意的栖居中体验到的最深层的哀痛或极度的欢乐(纪伯伦:‘唯深哀与极乐能显露你的真实’)而哀与乐乃是人类感情的极致,人类一切的其他感情皆可涵盖其中。”
蓝幽先生认为:“人类早期的语言文字艺术只有诗歌,发为声是歌,形于文是诗。一切其他文学形式略浅一层,因为它们不是直接出于本真,它们在成文过程中渗入了一定的理性因素。”
看来我爱诗没有错!
蓝幽先生推论,好的散文被称为散文诗,诗化的作品被称为“史诗般的作品”。
我非常认同这一论断!
我特别赞赏蓝幽先生这样的观点:
“……负能量常常成为民族进步的阻力……”“一个民族,只有当她的每一个个体的智慧都得到充分发挥的时候,她才具有恒久旺盛的生命力……包括诗人在内的所有文化人都有不可推诿的启蒙责任。”
读了这么多年的诗,我从来没细想过或是想过而没有答案的问题,终于在这里找到了!这得感谢作者!我想作者同样是兴奋的,当他的智慧和奋笔疾书的辛勤成果启迪读者,并传递下去,什么名啊利啊都显得微不足道。
蓝幽的诗与文都写得很深刻,他总在不断地拷问我们的灵魂……于是我忍不住要了解这位前辈的生平。这算是我的一大嗜好吧,总认为文章是人写的,了解作者就能更好地理解他的作品。其实早有文友劝导过我,多读书,从他的文章中去了解他,别满地找作者生平。虽然我知道文友的话有道理,可那样读书确实难得多。许是我喜欢偷懒,甚至觉得见到作者,理解会更好些,至少误读时不致走得太远。
蓝幽先生是我们四川人,16岁那年初中毕业,因为说了几句称赞右派老师的话,而且认定是实话而一直不肯承认“错误”,被评定“政治不及格”,失去了在故乡念高中的机会。幸好他的父亲在大同教书,在那里才继续他的学业。
就是这么一位直道而行的蓝幽,他的文章也一定有铮铮铁骨,这样的文章才会炼得出真知灼见!于是我些许懂得了点他的诗句:
“……/格言就是那冷冷的一刺/镜有自嘲的白发 背后/是远去的呐喊/……”
高中毕业后,他当过工人、《星星》诗刊编辑、报社记者,一步一步凭着诚实的劳动、艰苦的努力,赢得了大家的认同和尊敬。读他的书就如同听一位智者和你谈知心话,感觉是温暖的!没有那种世俗的虚伪。
在他与流沙河的交集中,我们可以窥见那一代文人肩负的文化使命,如同这颗绿十字的指向。正因为有了他们,把过往与现在连接,继承和发扬成为可能。这是我们应该感恩的!
对于这样一位奋斗一生、享誉业界的文化前辈,我觉得是应该宣扬的,虽然我的能力有限,但总可以鼓掌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