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康端午继承传统文化
作者:子纯(刘文清) 孙桂芳
诗秋 胡新祥 王警贤 周玲
张君 仁甫 杏儿
题记:相传,屈原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诗篇。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自尽,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但是传说毕竟是传说,例如屈原投江等故事传说远远晚于节日诞生,是后世构建出来的。但这是错的,比如早在屈原年代以前,端午节已经存在。端午节,其真正来源本是南方吴越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的节日,后来经过历史发展才衍变成了各种各样的传说。但是不管怎样说,端午节流传至今,早已经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传统节日,植根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浣溪沙•端午有感
文:子纯(刘文清)
粘腻闷昏梅季烦。明天端午好熏兰。榴红莲碧赏名园。
彩线缠囊清馥溢,祥符挂脖毒徂迁。只叹此俗渐无传。
七 绝 • 端 午 吟
文:孙桂芳
泊地江南龙跃赛,五湖端午纪英裁。
抛书粽子屈夫君,爱国英魂永远再。
2020 6 22 8:

七绝•端阳有感
文:子纯(刘文清)
端阳节为谁人建,自古传闻说屈原。
可叹三湘汨罗水,难清诤士一身冤。
画堂春*端阳祭屈翁
文:诗秋
2020.6.23.于碧云轩
环游小息又端阳,开门帘再推窗。水风湾景映台廊,未到暮来凉。
邻女自缝香曩,敬甜糕粽投江。
但求屈祖雪冤伤,还有果花香。

七绝·楚辞绵长
文/胡新祥(台州)
诗儒会集聚端阳,台砚龙蛇笔墨香。
天问离骚传万古,楚辞绝唱世绵长。
七律•端午有感
文:子纯(刘文清)
儿时端午也期迎,米粽龙舟喜斡萦。
晨起香囊母手挂,中餐蒲酒父亲觥。
成人务实节恬淡,岁月无情心确明。
千载贤愚终复在,湮名垂史不需评。

浣溪沙.端午祭屈原
文/王警贤
端午家家棕子香,民间有祭见晴光。青青艾草挂门房。
首首新词彰国粹,篇篇绝唱运天罡。九歌天问一壶觞。
七律•端午思屈原
文:周玲
梅天阵雨笼端阳,一阕离骚震耳廊。
万众心声祭忠烈,千艘龙啸设关防。
门封蒲绿驱魑魅,身配囊香除患蝗。
湘汨鸣湍悲壮士,粽情伴水慰凄凉。
2020.6.25.

百宜娇·端午怀古
文:张君
鼓角连天,汩罗江上,舟枻浪花争渡。
两岸山歌,燕欢人舞,且看铜锣吩咐。
风铃日暮,号炮响、涟波端午。
把雄黄、团糯寄思,九歌犹唱湘赋。
伤屈子,生逢乱蛊。
孤醒浊清言,不随渔父。
抱石沉江,欲绝国碎,谁问殇魂归路?
关山踏破,叠嶂里、裳云生处。
楚风吹、烈马啸天,黍丰疆固。

七律 端午节
文/杏儿
端午节来花果香,屈原千古为君殇。
昌蒲守节驱邪气,彩线随身化吉祥。
蒹苇苍苍包粽鲜,旌旗猎猎赛舟忙。
九章滴血问天地,一曲离骚万世芳。
端午五首
仁甫
(一)
五律•感慨端午
烟雨笼西湖,踏歌山岭孤。
翠荷迷潋影,绿柳锁云图。
龙吼溪边赛,艾香门上殊。
汨罗皆泪水,任凭酒三壶。
(二)
七律•端午网络诗兴
端午时空意境茏,粽香荔熟网情浓。
墨人言语笙箫画,文客笑谈桃柳松。
静谧如烟诗韵起,动情似玉赋词丰。
且飘夏雨扁舟去,对酒当歌再约逢。
(三)
七绝•却话青蒿粽叶奇
天问离骚已有辞,青蒿粽叶你相知。
不谈龙井遙茶馆,却话青蒿粽叶奇。
(四)
七绝•却将汨水九歌嗟。
一窗霏雨入荷花,汨水九歌烟夕霞。
何计龙舟千嶂过,却将汨水九歌嗟。
(五)
排律•端午吟
时清月复荔盈筐,千古文章独步狂。
蝉叫参天地支日,云腾得雨数龙强
登高顺势辉煌走,蛟跃盘穹正中央,
生炁南方丹桂会,君皇北地子孙望。
思源固本古人拜,祗敬仪恩吾道祥。
端午诗书风土记,先秦文化溯源长。
越吴崇拜图腾去,后世子胥娥女傍。
楚国屈原修法度,丹阳正则却谗伤。
离骚天问九歌后,抱石汨罗哀郢亡。
惊退众人争战气,乘舲船上扒龙浆。
起龙择祭神灵日,收尾游头竟渡忙。
旗舞号挥忙速去,龙舟竞渡祭坛殇。
为君击节风情柳,流腻幽香雨点塘。
兰浴沐汤消夏草,菖蒲辟恶挂门廊。
粽香史载流传韵,馄饺酒旗闻道扬。
尽极星罡云斗步,又崇端午祭苍煌。
千年贤毅传忠德,天地山川心境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