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手架上的希冀
文/张乐平
每天,当黎明前的第一缕曙光斜洒到脚手架上时,周围是那么的静,唯能听到的是轰隆隆地运料声,头顶是高高的天空。 这时,异地搬迁贫困户胡来城早已提着大水杯,戴着安全帽,背上工具包,从阳光庭院走了三里多路,汗渍渍地攀沿到华阳新城正在施工的高层建筑脚手架上,手拿瓦刀,叮叮当当的剁砖砌砖开始了一天的辛劳。就这样披星戴月的苦累,但总是憨厚的笑着,为了一家人的生计,为了刚考上大学的丫头,为了读研究生的儿子,脑海中总是升腾着希冀,任凭汗水浸透衣背而毫无怨言。 多事之秋,总是在含泪奔跑中看到一线希望心里有了盼头。从偏僻的山村搬迁进城,来到西城区最大的搬迁点阳光庭院定居,上了高层楼,没有了农村的满目青山,也没有了满坡庄稼。没有了房前屋后的瓜果,也没有了补贴家用的自产自足,来城的居家生活窘迫而显得苍白无力。要融入新的生活环境,一切都得重打鼓另升堂,都要从零起步。 百无聊赖的光景昏昏欲睡,没有挣钱门路,没收入还要花钱开支,来城家的日子过得栖栖遑遑,度日如度年,煎熬着,困苦着。人老几辈在农村,过惯了耕田种地的忙碌日子,最惦记的是干农活。于是从百里之外的老家背来了锄和镢头,就近找些空地荒坡种些洋芋,撒些菠菜,拥一些葱苗,整天这儿挖地,那儿除草,种一点,收一些,家里就少买点,就这样紧紧巴巴度过了一两年。

西城区一直在开发修建,他就到建筑工地找些搬砖运料的粗活,一来二去,就与工地上的师傅们熟悉了,由于是从山里扶贫搬迁进城居住的,来城人憨厚,干活也舍得出力,高层施工的师傅们看中了他,从地面的打杂工提携到高层施工面上,来城心灵手不笨,在脚手架上呆了一年半载 ,竟不知不觉学会了做搭架砌墙的技术活,很快成了老把式,从此他凭着这一技之长就有了建筑工地上技工的固定收入,维持和支撑着家里的开销。
他家的一对儿女相继考上大学,花销增大,家庭负担更重了,胡来城作为一家的主劳力,咬紧牙关拼命创收,尽管头发越来越稀疏,风吹日晒的脸也变成酱色,仍然天天都在挣扎,在坚持,在挥汗。活干到累的时候,来城还放开嗓子在高高的脚手架上粗喉咙破嗓子地吼几声秦腔,用搭在肩膀上的汗巾抹把汗,稍稍停顿一下点支烟,吧嗒吧嗒地吸几口,长长的舒口气,缓缓地吐着烟,接着再干手上的水泥活。就这样一年到头三百六十多天,来城除了过年过节歇几天,此外几乎每天都在脚手架上晃动。因为他知道,熬过了现在,往后的日子就会一天天好起来,最让他欣慰的是一对儿女越来越有出息,知道大人的艰辛,上学读书也很下功夫,都通过努力跳出了农门,相继去大城市念大学。如今,尽管来城每天都在奔命流汗,但他心里值得欣慰的是他相信很快孩子们就学有所成,时时地憧憬让他一上脚手架,浑身就有了使不完的劲,他心里明白今天自己辛苦了,就是为了娃们能在大城市手头宽裕安心读书。
时下,尽管已进入夏天,每天早起晚归,高空作业,夏天太热,晒得浑身褪几层皮,冬天太冷,寒风刺骨冷的浑身像冰块。脚手架上的劳作十分煎熬,但来城和妻子总是乐观的认为苦日子终归会过去,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于是,期待着,憧憬着,品味着,在脚手架上夜以继日,以勤快赢得赞许,以汗水换得票子,以心头不时闪现的希冀蓄发着干劲,辛劳而快乐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