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恭喜本期上刊诗人:
常工、郭颖、徐惠如、南子苏、皖南小生、吕发良、陈小燕、王楼、马香兰、王永慧、王学志、黄丽萍、诗画人生、蒋来富、曹应喜、汪汉云、赵吉平、李永龙、海洋、夏春宁、蒋尊贵、胡广英、胡广英、温静、赵智梅、 灵皋、王超越、胡桂芹、魏泽宇
本期组稿:南子苏

同题诗;1. 端午安康寄语;2. 端午寄语屈大夫
古体诗词;
1. 常工(外三首)
(1) 屈公耀古今(新韵)
豪门贵胄幼聪明,大志图新治乱行。
辞令娴熟演楚体,寄情寓意比与兴。
身居高位思民苦,长掩涕兮哀众生。
举贤论道据绳墨,图治厉精振宇廷。
王道昏庸难展翅,小人显赫结狐朋。
横行无忌纲常乱,举世皆浊汝自清。
泾渭混淆乌雀闹,圣洁鸾凤远飘零。
不与宵小随声和,岂肯沾污两袖风。
世上众人皆醉客,仅凭己力挽将倾。
同僚嫉妒遭谗陷,遣放沅湘远郢京。
悲愤填膺涉水去,忧思挂念楚天更。
不甘楚没趋炎势,惟愿投江表始衷。
落笔离骚渔父问,纵身汨水浪无情。
一腔热血昆仑志,东逝涛声万古鸣。
岁月悠悠千百载,离骚熠熠九州星。
屈原赋语悬明月,瑰丽辞章世代承。
亮节高风贤者愿,胸怀天下众苍生。
时逢端午丝竹曲,盛世家国笑语声。
(2)七律.读《渔父》悲屈原(新韵)
行走江泽吟唱声,面容枯槁悴憔形。
为何皆醉公独醒,无奈污浊责斥清。
贤圣岂能凝滞物,通达未必自封停。
洁身自好正衣冠,投水鱼腹载誉名。
(3) 满江红.忆屈原(新韵)
文/常工
荆楚屈原,成天问、渔夫唱和。娴赋体、九章卜居,远游辽阔。草木鱼虫皆比拟,飞禽走兽兴辞魄。离骚客,楚韵抒心胸,千年烁。
左徒俸,思稷社。遭陷害,终漂泊。一腔报国志,瞬间淹没。满目疮痍臣子泪,铁肩道义烟灰殁。含恨去、投水汨罗江,长天恻。
注:《天问》《渔父》《九章》《卜居》《远游》《离骚》皆为屈原作品,构成《楚辞》的主体。“左徒”是楚怀王时代屈原的官位。
2. 忆昔过秭归屈原祠感旧
文/郭 颖
岁岁骚节暴雨狂,似为屈子洗冤殇。
孤舟载梦摇三楚,卮酒招魂酹九江。
万里乾坤一汨水,千年风日几端阳。
国亡身殒今何有?惟见祠头那柱香。
3. 端午吟
文/ 徐惠如
(1)
端午来临粽特香,菖蒲艾叶挂楼房。
雄黄伴酒前门洒,驱毒防蛇保瑞康。
(2)
纪念灵均仲夏忙,喧天锣鼓响声昂。
齐心协力龙舟赛,习俗千年佑国昌。
4.(1)端午吟一 (外三首)
文/南子苏
端午来临艾叶香,亲朋好友道安康。
雄黄粽子寻常物,避恶驱邪送吉祥。
(2) 端午吟二(新韵)
时逢端午祭贤英,汨水江头唤祖灵。
夫子殉国千古事,龙舟竞渡号声声。
(3)端午节缅怀屈夫子(新韵)
每逢端午汨罗哀,江水滔滔逐浪拍。
千古离骚鸣浩曲,万朝九唱颂明台。
龙舟竞渡怀夫子,天籁幽鸣恕蠢才。
大楚脊梁难壮志,国临危难漠丘埋。
5. 七律•端午节
文/皖南小生
端午追原入话长,南天苍宿据当央。
龙游八海吟空阔,凤舞九霄归渺茫。
梵殿登临忠烈祭,汨罗凭吊盛名殇。
魂幡鹤引升仙界,惊世骚歌万古扬。
6, 端午节感怀
文/吕发良
每遇端阳必有吟,离骚气节入人心。
忧民爱国尤堪颂,抱石投江不可钦。
留下青山为猎苑,引来黄耳逐宫禽。
龙舟竞渡思屈子,独立江边祭日沉。
[注] 黄耳 :猎犬名。《述异记》载,西晋名士陆机,少时颇好猎,在吴,有家客献快犬曰黄耳。
宫禽:指在宫中筑巢的燕雀乌鹊,这里指郑袖、靳尚 、上官大夫等奸佞小人 。语出屈原《涉江》:“鸾鸟凤凰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 。”
7, 屈 原
文/陈小燕
离骚一曲永传扬,天问九歌韵味长。
渔父远游无定处,卜居苦写楚辞章。
8,浪淘沙.端午悼屈原(新韵)
文/王楼
端午雨濛濛,天泣屈公。勇肩正道献忠诚。奸佞当权遭陷害,举世同情。
壮志震襄荆,坎坷终生。外交内政并精通,一片丹心如旭日,光照苍穹。
9. 端午念屈子
文/马香兰
每逢端午粽飘香,寓意情寄忠烈殇。
千古离骚心曲谱,豪语难醒大楚王。
艾柳条,插门框,怀念夫子在端阳。
九州世代歌正气,醒世恒言莫相忘。
10. 端午佳节
文/王永慧
端午家家喜气洋,都包粽子悼忠良。
屈公已逝精神在,天问离骚与日长。
11. 端午祭屈原 (外三首)
文/刘开心
(一)
江山千古恨悠悠,屈子《离骚》为国忧。
《天问》忠魂无处寄,汨罗江泪永悲流。
(二)
年年端午祭屈原,汨水悲歌谱壮篇。
历史潮流声浩荡,龙腾华夏换新天。
(三)
长河记忆念怀深,不朽精神励后人。
万世民承屈子志,江山永祭泣乾坤。
12. 鹧鸪天·屈原魂
文/陈小燕
天问百难谁解疑?九歌一曲寄哀思。离骚本是忠君赋,渔父焉知壮士悲。
子兰惑,楚王迷,屈平遭贬望宗祠。汩罗水奏丹心谱,铁骨铮铮怎可欺!
13. 庚子端午悼屈原
文/吕发良
千古冤魂忆屈平,陆离长剑铗中鸣。
衣为蕙芷被明月,车作虬龙食玉英。
弱旅亡秦三户地,丹心卫国九歌情。
侫臣寡合遭迁谪,棹影凌波悼至诚。
14. (1) 七律 .吊屈原(外两首)
文/王学志
又来端午叩阴冥,汨水江边吊屈灵。
黄酒倾觞忠烈祭,绿波飘叶粽香馨。
九州敬义诗書颂,四海诚明文墨青。
遗世离骚千载咏,国亡身殒万夫銘。
(2)破阵子(依钦谱)吊两魂
国破投江屈子,端阳风雨苍冥。乡楚汨罗千载祭,呼唤冤魂雷鼓声。遗留万古名。
奸佞谗言身殁,子胥怒目悬城。义士志人残万笔,怀念忠良众共鸣。还来两魄清。
15. 端阳念屈原
文/黄丽萍(湖北)
端午节时飘粽香,菖蒲蕲艾挂门框。
情真意切祭英烈,路远归来慰国殇。
曲曲悲歌念夫子,行行风雅颂骚章。
世人皆醉独君醒,渔父难清昏楚王。
抱石沉江表正义,胸怀天下众民扬。
屈公浩气升仙界,佑我中华永盛昌。
16.七律·悼屈子(外一首)
文/诗画人生(范志荣)
(一)
不惜微躯洗屈羞,英魂何祭问清流。
为臣谏主怜民苦,报国无门作楚囚。
汨水难消千古恨,离骚可读一腔忧。
江山代有贤人出,且看群星耀九州。
(二)
强秦掠地楚蒙羞,贬入他乡屈子愁。
大爱无疆悲国难,雄才满腹作诗囚。
一条汨水英魂逝,千古离骚绝唱留。
每至端阳天落泪,民抛糯粽竞龙舟。
17. 每逢端午祭英魂
文/马香兰
一曲离骚千古流,忠良为民满腔忧。
奸贼挡道义难行,不与小人污两袖。
身投汨江献忠节,渔父精神世代呕。
每逢端午祭英魂,民间抛粽竞龙舟。
18.临江仙.端午祭思
文/清溪客
隔岸凝望三闾庙,
犹思橘颂霓霄。
汩罗抱石入波涛,
楚辞留后世,
求索传离骚!
浪漫诗魂随烟绕,
九州清气逍遥。
端阳蒲艾寄门梢,
乘风屈子远,
浩瀚白云骄!
19.《浣溪沙》怀念屈原
文/曹应喜
端阳节临粽清香。
斜插艾草饮雄黄。
驱邪禳灾戴香囊。
龙舟划破汨罗江。
纪念屈原傲骨昂。
天问离骚连九章。
20. 浪淘沙;端午节悼屈原
文/蒋来富
端午悼贤人,
悴国忧民。
举杯滴落恨昏君。
才硕德高心似月,
正气长存。
仗剑舞缤纷,
难扭乾坤。
离骚千古忆诗文。
舟过汩罗民祭拜,
不忘忠魂。
21 端阳纪念屈
文/汪汉云
(1) 吊屈原
文/汪汉云:安徽天长
源头汉水远,贯耳楚乡歌。
千载屈原泪,至今盈汨罗。
(2) 爱国情韵
万古汨罗河,而今泛碧波。
龙舟冲浪急,粽子盛情多。
爱国精神鼓,迠功意志磨。
屈原魂魄在,一见也欢歌。
(3) 千古绝唱
端阳有兴唱离骚,壮气昂然音韵高。
烈烈声波冲汉宇,银河顿涌浪滔滔。
(4) 写在瑞阳
曲曲悲歌祭屈原,此情胜过祭轩辕。
世人都把忠良颂,万倾波涛洗屈冤。
(5)爱国情传长
五月端阳粽子香,龙舟竞赛九州忙。
千年习俗长久在,为祭屈原情意长。
(6) 一曲传千古
离骚传代好诗歌,一曲吟来和唱多。
旋律激昂惊日月,韵声响彻动山河。
(7) 端阳思屈原
汩罗江上悼原君,泪水横流心似焚。
本应保身寻复楚,可知畄眼看亡秦!
众生尽醉当须醉,举世皆浑何不浑?
冒昧发声非本意,贤人不及一渔人。
(8) 瑞阳唱离骚
离骚一曲传千古,南岒吟来北塞和。
粽子飘香秦楚赵,龙舟飞跃海江河。
史中良相真稀少,世上贤人有几多?
祭奠屈原为借鉴,为官做亊莫偏颇!
22. 七律.敬奠屈原(新韵)
文/王楼
潺潺楚水漾清波,飞渡龙舟竞汨罗。
酹酒焚香吟祭语,散花抛粽念弥佗。
贤臣忍辱含冤逝,奸佞低头乞苟活。
自古忠良多殉义,英名千载震山河。
23 端午习俗
文/赵积平
艾草菖蒲挂在墙,龙舟米粽饮雄黄,
驱邪请得钟馗至,世界非遗蕴意长。
24.
(1) 咏屈原(外一首)
文/李永龙
屈原命舛苦中行,独创楚辞传世名。
流放江南仍念楚,投江绝命断诗情。
(2) 端午节
端阳劲鼓赛龙舟,赶赶追追任汗流。
艾叶雄黄同避秽,安康和顺度春秋。
25 《悼屈原》
——端午节感怀
文/海洋
汨罗江水唱悲声,群山滴泪亦深情。
端午荡舟撒米粽,祠庙焚香祭诗翁。
屈子肝胆昭日月,雄心报国更赤诚。
堪叹空怀凌云志,遗恨千古碧涛中。
26. 端午感怀
夏春宁
屈原低叹觅芳洲,竞渡飞舟汩水流。
极目遥观天际远,英雄无数写春秋。
27. 端午有感
文/ 蒋尊贵
投江屈子欠思量,大任天予要敢当
跳水归阴空有恨,千年祭奠也荒唐
28. 端午祭(新韵)
文/胡广英(桂林)
汨江泣泪念屈原,裹粽香苏艾糕甜。
洒向天边昂首 望,沉思赋诵祭先贤。
29 端午吟(新韵)
文/ 温 静
艾叶青青糯粽香,汨罗江畔悼国殇。
沉石怀抱逐波去,留下忠魂与日长。
30. 端午民俗诗二首(新韵)
文/ 赵智梅
(1)
驱邪蒲艾挂门前,五子香包展秀妍。
肉粽汨罗千古祭,雄黄伴酒续新篇。
(2)
锣鼓齐鸣士气昂,山河欢悦战旗扬
龙舟竞渡如飞箭,奋勇夺魁喜乐狂。
31 . 七律.凭吊屈原
文/ 皖西南小生
骚人已逝葬沙洲,故国犹余正气稠。
楚水秦风终浩浩,民心社火亘悠悠。
东红冉冉云中出,香客熙熙天际流。
时至端阳欲何往,汩罗江上竞龙舟。
32. 端午屈原怀咏三首
文/灵皋
(1)
端午悲歌千古传,汨罗江上了尘缘。
大夫国破离骚赋,屈子城亡性命捐。
角黍投河成习俗,龙舟击水祭忠贤。
纵身一跃三湘恸,清白英魂垂万年。
(2)
时逢端午语声喧,万众争相颂屈原。
郑袖妖娆终浩劫,大夫刚直落沉冤。
三闾报国无门路,靳尚酬庸有佞言。
汨水滔滔东逝去,丹心款款荐轩辕。
(3)
端午思怀古楚英,汨罗江上万民情。
三闾一去湘山老,太傅千秋屈子评。
天问离骚奸佞妒,九歌河伯世人惊。
龙舟角黍忠魂念,诗祖神州享美名。
注:1.郑袖,楚怀王宠妃;靳尚,楚国大夫。二人系陷害屈原之元凶。2.太傅,指西汉贾谊,著有《吊屈原赋》。
33. 端午怀古诗词(外八首)
文/ 王超越
(1)
惟愿乾坤诗味浓,修辞手法只求精。
九歌天问离骚韵,留作人间伴月明。
(2)端午怀屈原
凭吊屈君泽畔行,遗诗一卷感心灵。
开篇犹见精神美,橘颂才思照眼明。
(3)吊屈原(新韵)
年年粽子祭君情,含泪端杯诗句鸣。
壮举豪言传万古,忠魂赤胆憾千重。
辞章国爱融香草,语意金心颂楚风。
汨水渔歌今唱晚,龙舟竞渡满江红。
(4)屈原颂(新韵)
端阳米粽溢香浓,竞渡龙舟气若虹。
汨水胸襟逾百尺,先生碧血励千公。
忠心赤胆昭星月,壮举豪情献世荣。
天地悠悠诚可贵,悲风一曲荡长空。
(5)端午怀屈原
岁岁端阳引兴长,招魂屈子意彷徨。
忧民智竭甘身殉,济世途穷为国殇。
千古离骚兰桂秀,万家情愫艾蒿香。
倚栏把盏愁思远,南望潇湘赋一章。
(6)屈子行吟
东湖渺渺涌诗泉,屈子行吟伤逐贤。
爱国爱乡千古颂,忧天忧地一心牵。
竭忠尽智歌诚意,临水扬波觅妙天。
无福怀襄悲寂寞,离骚美德永绵绵。
(7)端午节包粽子
巧把玄机箬叶藏,人文历史更传扬。
轻翻细折填充好,侧绕横牵打结忙。
也为江中诗祖祭,同因俗里白蛇殇。
年年五月端阳日,别样心情伴粽香。
(8)端午感怀
艾草驱邪角粽香,诗人谁会忘端阳?
龙舟竞渡千帆快,墨客歌吟百代芳。
名作离骚声去远,宏篇天问韵流长。
汨罗江水听幽咽,盛世迎来新乐章。
(9)苏幕遮·端午忆屈原(新韵)
庆菖蒲,插艾叶。民众习俗,忆悼灵君切。贤遇谗言辞楚界,惆怅投江,饮恨烦愁解。
莅佳节,思绪切。吾辈追思,浪漫诗文阅。岁月峥嵘多杌陧,香草美人,蕴藉精髓列。
34. 七古. 端午感怀
文/魏泽宇
离骚橘领千年咏,灿烂文章万古惊。
耿耿忠心明日月,满腔热血贯长空。
胸藏韬略郢都固,腹隐良谋计可行。
齐楚联盟敌虎豹,秦师无策霸京城。
可叹昏王疏智士,偏听奸佞进圈笼。
阿谀谄媚君王喜,肺腑忠言逆圣聪。
百谏千书遭贬黜,南宫诬陷难词讼。
蒙冤获罪怀朝社,壮志雄图恨未成。
万里楚天多广阔,难容屈子玉鹍鹏。
哀愁凄苦挨煎迫,忧楚忧君忧众生。
吟诵九歌花落泪,婵娟饮鸠暴阴风。
负恩宋玉附权势,妖后当剮遗臭名。
留恋青波桐树绿,徘徊江岸恨重重。
愿当楚殿一寃鬼,不任秦邦坐上卿。
感动龙王邀请去,诗魂飘赴大江中。
竞舟端午风俗日,俎豆千秋祭俊灵。
35.端午节诗词首(外两首)
文/胡桂芹
(1)咏屈原
贞臣“草宪”忧民苦,爱国佳诗心戚吐。
《天问》追求梦影尘,《离骚》比喻情丝缕。
书香入骨写千秋,墨韵传神惊万古。
曲折生涯历难程,楚辞浪漫奠基祖。
(“草宪”: 指屈原推荐的“草宪变法”。)
(2)阮郎归- 追思屈原
屈原诗句载千秋。念贤黄酒瓯。《招魂》酒味梦中游。《九歌》咏不休。
爱国志,雪霜揉。内忧外患愁。英雄自古泪清眸。《怀沙》绝笔幽。
(3)临江仙- 追思屈原
千载髦贤殉后,几江烟雨来时。《怀沙》遗痛置波漪。万民忙急救,未果惨哀思。
《天问》奇文丽色,《离骚》香草情丝。缠绵忧国奈愁诗。清新浪漫梦,变法主持期。
(变法: 指屈原推荐的富强楚国的《草宪变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