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潍县名吃———崖头大烧饼
戴淑贞 王致升 陈成业
白浪河水村东过,今天唱支烧饼歌。
爱心哺育金麦穗,舞台唱响福慧多。
结婚生子过百岁,升学寿宴面子大。
芝麻多多福气足,串门访友亲情乐。
喝茶就嚼大烧饼,脆香减肥顶呱呱。
白浪明珠军埠口,崖头烧饼甲天下。
崖头大烧饼的由来:
大崖头村位于潍坊市潍城区的东南部,毗邻白浪河水库,河水子村东流经市区入渤海。1959年位于白浪河库区的邻村姚官庄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鬹甗陶等做饭器具,作为龙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齐国故都营丘位于白浪河水库西南角,姜太公在此生活多年。西汉宰相公孙弘,年轻时曾在水库西北的浮烟山读书牧猪。人们将班超从西域带回的芝麻粒撒在陶饼上,口味更加喷香诱人。在制作陶饼时,火苗直接舔着面饼,经常会出现烤糊的现象,所以百姓又称之为胡饼(糊饼)。经过历代人的改进,陶饼以圆薄酥香脆者为胜。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已有“烧饼做法”,与唐代的烧饼做法相差无几。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小李家村的武法安在城里跟南门的李超师傅做了烧饼制作学徒工,掌握了这门手艺。之后他回家做起了烧饼生意。后陆续传到大崖头、花家、沙窝等村,形成了老潍县“水库路烧饼”基地。尤其是改革开发以来,“老潍县烧饼”在大崖头村迅速发展,成为传承“老潍县烧饼”的主要板块。
崖头大烧饼的寓意:
人们将代表着团团圆圆、多子多福、岁岁平安的烧饼,不仅作为每日早餐,而且在孩子满月、过百岁、过前三岁生日时的必备赠送礼品;也是逢年过节、结婚祝寿等的赠送佳品。
家里来了客人,要是不捎几包多福团圆、吉祥如意的烧饼回家,潍坊人就觉得没有尽到地主之谊,要愧疚好久。但凡来潍坊的朋友,要是不吃崖头大烧饼,不捎回几包潍坊鬹甗陶饼,也像没来过潍坊似的。而今,“老潍县名吃”——崖头大烧饼,以其淳朴厚道、香脆圆满、多子多福等独特内涵,成为了潍坊文化走向世界的名片。
崖头大烧饼的特点:
崖头大烧饼材料由白浪河水浇灌而成的特选小麦面粉、黑白芝麻、食盐、糖、牛奶等材料手工精制而成,以其热量低、助消化、无油低糖低盐环保而深受人们青睐,是男女老少咸宜的中华好美食。烧饼大体有早餐烧饼、佐餐脆香烧饼两类。制作过程分为和面、醒面、做面剂子、抟面饼、粘芝麻、烘烤、出炉、凉透、包装等步骤。早餐烧饼有鼓烧饼、肉烧饼、菜烧饼等品种。佐餐脆香烧饼分甜、咸两个系列。香中微甜,久食不厌;淡咸开胃,让人爱不释手。具体细分为咸、甜、五香、奶油、海鲜、麻辣、蔬菜、肉松等多个品种。新研发的蔬菜系列产品深受青年人喜爱,蔬菜含量20%,营养丰富,口感宜人,是旅游充饥和馈赠亲友之佳品。崖头大烧饼,直径一般为20cm,比周村烧饼稍厚,代表着潍坊人敦厚淳朴的情怀。产品主销潍坊地区,省内外各大超市均有销售;近年来产品还远销南洋、日本及欧美地区。
走在康庄大道上的人们“从兴趣中寻找商机,从吃喝玩乐休闲中挖掘金矿”,潍坊面食文化正日益丰富着人们的生活。多子多福烧饼圆圆人生路宽,岁岁平安福慧满满阖家团圆。“老潍县名吃”——崖头大烧饼”。好吃,真的奇好吃啊!
崖头大烧饼,您吃了吗?
崖头大烧饼歌
潍坊餐具鬹甗陶,孕育崖头大烧饼。
白浪水润金麦穗,炉火红旺香薰情。
娃诞百岁家家乐,宴寿福慧户户兴。
面团抟出大舞台,碾磨创新路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