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初赵雷的一首《成都》唱遍大江南北,心悠悠然向往。五月初夏,成都之旅终于成行。抵达时已是傍晚时分,放下行李,直奔老码头火锅店,开启我们的成都第一餐。
人是一定要爱着点儿什么的,比如绿叶对根的情意,比如草木对光阴的钟情,又恰似此刻我对美食的热爱。香油碟是川味火锅的正宗蘸料,佐以香葱、香菜、蒜末,用蚝油、陈醋调味,入口是个香。鸭肠和毛肚是吃火锅的新宠,本着七上八下的原则,千万不要丢到锅里任其变老。满心欢喜看着这一锅的麻辣鲜香上下翻飞,任由它来挑战你的味蕾,尽享这舌尖上的欢愉。
大快朵颐后,来到了蜚声中外的宽窄巷子。这里是成都夜晚最热闹的地方,是华灯初上的成都风华,是笑靥如花的芙蓉女子,是老成都的“新生活”。
民国仕女 ,懒散老猫, 一个记忆深处的符号。旧时胡同,灯火相融,油纸伞下,古乐玲珑,窗前音容,月下绯红。可是,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一转眼,古老的巷子却又分明看尽了街头的百年。
青砖墙,四合院,高门楼,花墙裙,这是成都的院落文化。宅中有园,园里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树,树上有天,天上有月,这是中国式的院落梦想,也是宽窄巷子的生活梦想。
那些在静静的岁月里独自葱郁凝翠,幽闲爬满灰砖矮墙的藤蔓和野花,逍遥安逸,却也摇曳生姿……
追寻梦中巴蜀传奇的第二站,拜乐山大佛,登峨眉山。看雕凿在岩壁上的大佛,俯视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气势雄伟。记得很小的时候,看过一部电影《神秘的大佛》,到现在情节已经记不得了,可那份神秘却从小一直珍藏在心底,遥远却又清晰……
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行走在险峻的九曲栈道上,近距离观看大佛。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临江危坐,屹立了上千年,俯视三江汇流而过,坐看人世沧桑变化。斗胆摸摸大佛的耳朵,沾沾大佛的福气,还请佛祖原谅我的大不敬……
拜完大佛,我们当晚宿在了峨眉山脚下。美食街是一定要逛的,美味的岩江鱼,钵钵鸡,腊排骨,每道菜都能让你吃到欲罢不能,也让白天的疲乏一扫而光。来来,我有酒,带上你的故事,今夜,不醉不归~~~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乘索道登上峨眉山金顶。金顶又被称作华藏寺,海拔3079米,号称通往天堂的阶梯。路遇朝拜的善男信女,只是不知在这滚滚红尘里向佛祖祈求什么?是愿这世间再无伤悲吗?还是要普渡天下芸芸众生?
鱼嘴又称分水堤,因其形似鱼嘴而得名。它充分利用地形地势,巧妙地完成分流引水的任务,起着自动调节水量的作用。这座历经两千多年风雨的无坝古堰凝聚着先人的勤劳智慧和勇敢,看到这里,我们又怎能不被我们先辈的聪明才智深深折服!
中午时分,就在都江堰旁择个临江的位子,点一道鲜美的三江鱼,叫一盘老妈兔头,品一杯青山绿水茶,看来来往往的过客,赏两岸风光,暂时避开纷扰喧嚣的世事,真切地体会生活中的小确幸。这样的心情,美。
拜武侯,泡锦里。
来成都,自然要去拜一拜闻名海内外的三国文化圣地武侯祠,去聆听一段桃园结义、三顾茅庐的千秋故事,感受古蜀魅力。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盖碗茶飘着古老的歌谣,涂抹着岁月的淡雅,恬静的市井生活场景,让繁华红尘内的锦里,有着红尘外的悠然……
女儿清音丝丝入扣,古琴拨动梦回三国。曲艺文化,变脸绝活,蜀风雅韵,在茶馆重现声色。
一盏茶,一幽室,静度着简单的春秋。远离浮华,神游其中,乐而忘返。人生有太多的未知和不可预测,缘来惜缘,缘去随缘,不怠慢不轻践,不纠缠不强求。如此,甚好。
锦里的小吃,多到你数也数不过来。逛,吃,逛,吃,是此刻生活的全部内容,签签杂乱一下锅,人生欢乐何其多~~
杜甫草堂,位于浣花溪畔,文人墨客的发源地。正如冯至所说,可以忽略诗人的生地和死地,可成都的草堂却是断断忘不了的。只是经过历朝历代修葺,已经把原来杜少陵住的简陋茅草屋改得堪称“豪宅”,在大诗人的茅草屋前逗留片刻,却已难觅他"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爱国主义伟大情怀了~~~
竹林深处,有闲心。看景色如烟,看浅草茵茵,俯瞰涓流,聆听萧吟。回眸,岁月便是风景。转身,光阴成了故事。
大名鼎鼎的春熙路和远洋太古里,传统与时尚的激情碰撞,却又完美地融合其中。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有种天地悠悠过客匆匆潮来又潮往的感觉。
古巷深深深几许, 古韵悠悠悠几深。宛若一首无字之诗,又似一卷无墨之画。择一城终老吧,遇一人白首,倾一世温柔,做临水照花人~~~
曾经看七堇年的文字,写到要有最朴素的日子和最悠远的愿望,即便明日冰天雪地,路远马亡。而在成都,不需等到冰天雪地,也不需看路远马亡,抬头便可见的是日子的悠远与梦想的朴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