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 莲 嫂 的“福”
作者王安德
很小很小的时候,就知道村里有个女人叫怀莲,同时,又知道她的儿子叫岁贤,现在的年轻娃在看这篇文章的时候,并不知道我为啥要认识他们母子,还要去写她们,不过,这事在我的心中装了四十多年,有些人能猜对,有些人可能想不起,不过,我挑明去说,大家就心明了。
到底是什么?答案是,他家开的小商店。
是的,几十年前,家里开个小商店,卖些农村人和小学生的日用品,方便极了。
那年月,根本没有电视机,也没有手机玩,岁贤家的商店自然成了人们说闲话,谝闲传的地方。
提起了岁贤,村人都知道他是一位好娃娃,在村里生活了几十年,没听说他和谁吵过嘴,打过架,生产队的时候,他大就是村里的老实人,干农活是一把好手,他长大后,在父辈的影响下,又成为务农的能人,再苦,再累,再脏的活,他二话不说,争着干。
他说过"咱是农村人,犁地磨耙,收割碾打,赶车杨场,样样都要会"。
长大后,我去了城里,对村里的事知道的少了,不过,我有个"通讯员",时常来我上班的地方,闲聊的时候,自然讲些村里的人,村里的事,使我重新对村里的人和事有些知情。
也就从那年起,我利用手中的"特权",在春节的时候,让"通讯员"用他的面包车拉上一些米面油,代我慰问村里的一些老人和困难户。
怀莲嫂不是困难户,而是我心中的一位最热心的老人。
每当我回家的时候,总能在巷道里碰见她,而且每一次的她,总是乐呵呵地说"回来了",一句简单的三个字,让我的心暖了几十年。
说起怀莲嫂的"福",还得提起另外一个人,那就是她的儿媳,岁贤的妻子贞玉。
岁贤和贞玉都比我大,但辈份低了一辈,虽说每次相见,她们都是一笑而过,我也就乐意了。
我的"通讯员"对我多次说过"岁贤是咱村的大孝子,贞玉是咱村的好媳妇"。当我问过她俩"为何对母亲那样好?"贞玉和岁贤的脸红到了勃子根,羞羞达达地,"她是我妈",又是四个字,说的很实在。
心实是农村人特有的本领,岁贤和贞玉的心永远是实的。贞玉说"老妈年纪大了, 一日三餐只要吃好了,她就高心",我问过她,对于孝敬老人,你的任务是什么?贞玉笑了笑"作为媳妇,我的任务就是一日三餐",我问过"和婆婆红过脸吗?"她笑而不答,那有锅碗膘盒不"唱戏"的。
就是这么一家人,从来没有吵闹过,怀莲嫂年纪大了以后,也管起了村上的闲事,谁家有了白事,她不请便到,做一些别人不愿做,也不会做的"脏"活,我的父亲去世后,她来后,属于她的"活",她全"承包"下来,整整忙了一天多,也顾不上吃饭,喝水,我过意不去,准备给她付点报酬,她反而翻脸不认人"要付钱,另找人去",我十分感动。
怀莲嫂心很直,说话从不拐弯抹角,肚子里也不藏话,有啥说啥,谁家娃对老人不孝,她就当面锣,对面鼓,当面批评,严格教育。谁家因小事邻居吵架闹事,她也多管闲事,上门调和,村人问她为何这样做,她说"都是村里人,低头不见抬头见,话说明,事说开,也就没事了"。
她心体善良,自我保持良好的心态,对待儿女,以及孙辈,从不打骂,坦护,遇到问题时,应可反复教育,也不又打又闹,俩个孙子长大后,聚妻生子,传承家训家风,被村人誉为好孙子,好孙媳。当人们问她,"你为何这样高寿?"她笑了笑"老天按排下的"。
是的,每次遇到她,她总是乐呵呵的,从来没见她愁眉苦脸的样子,年纪大了,在村里人多的地方,晒晒太阳,聊聊天,走动走动,拉拉家常,快乐快活。
持家是她一生最大的贡献,她常说"家和万事兴",只要家和,再大再多的困难咱也不怕。
怀莲嫂是个"福"人,如今她九十高寿,身体还是那么棒棒的,她对人说"年纪大了,走不动了,做不了什么,尽给娃娃添麻烦",岁贤和贞玉听了,一脸的不高兴"妈,只要您长寿,就是我们的福份"。
顺祝,怀莲嫂身体健康,万寿无疆!

作者简介
王安德,男,1960年6月出生,大学文化,中共党员,陕西,韩城,卫东人,1980年参加公安工作,历任派出所副所长,所长,交警大队副大队长。
自由撰稿人,文学爱好者,现系韩城市作协会员。曾参与韩城市公安局史志编写工作。
几年来,先后编写《红色家庭》巜暴乱冶户川》巜白叶树梁》《201》巜过年了》等文稿,撰写的巜我的女儿是第一书记》荣获全省精准扶贫奖。有多篇文稿发表在都市头条,部分作品在陕西农村网和韩城作家,韩城文学,韩城文学园网站发表。
(图片来自网络,请没对号入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