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人简介】 赵百玲,甘肃天水人, 中华精短文学学会签约作家,冀东协会会员,国城会优秀诗人,(魅力朱备) 第三届文化节实力诗人,爱心诗人!凤凰海外诗社秘书长,《词壇》杂志编委《国际联合报》社主任等,与诗相伴的途中,一路摘取岁月的风景,又将多彩的景色排列成四季,滋养出生活的甘甜,倾吐出清新的叮咚,谱写成诗的音符,作品发表于各类平台及纸刊,由此获得一个个人生的佳奖。

浊泪
文/百玲
眉宇之间写满
天高水长
沐浴那缕阳光
有久置不落的锋芒
是谁掀开一帘幽梦
让泣泣的别离
滴入夜的眼睛
却把不老的童谣守候
白杨树下 低吟
一片片叶黄
那是妈妈等待的目光
刻下久长
泪,打湿在千里之外
风干了时光
我想切换过往
一米阳光
2020.6.14

是谁掀开一帘幽梦/让泣泣的别离/滴入夜的眼睛/却把不老的童谣守候……

由百玲新诗《浊泪》说起
文/蒋新生(香港)
读完赵百玲新诗《浊泪》,心情久久无法平静。这是一首抒写游子怀思母亲的牧歌。分离是苦痛的,山高水长,时空变幻,一帘幽梦,令人动容。岁月风干了记忆,结尾时诗人希望切换成过去的一米阳光,重回过去,重回儿时母亲温暖的怀抱,意象轻灵,格调幽旷,令人动容。
这个世界上,母爱是最原始的感情,也是我们人生最后的屏障。妈妈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呢?假想一下原始社会时期,小孩子刚出生时,一定会哇哇大哭,孩子的妈妈首先会想到,啊,我的孩子在叫我啦,所以妈妈这个词就出现了,就固定了下来,代表了那个生我养我、劳碌忧思的母亲啦!英文中的Mather、Mum与中文的妈妈有类似的发音,证明古今中外,人此同心!
我曾经见过三个六七十岁的姊弟,抱头大哭:"我们没有妈妈啦!",因为他们刚刚送走老母亲!这场面是多么令人震撼!原来不仅母亲"养儿一百岁,常忧九十九",而且孩子,无论多大年纪,一旦失去了母爱,人生的根就动摇了。
百玲擅于抓住原始的情感,巧妙抒写离别之情,以及思乡思母之情,原汁原味,充满大西北陕甘道上的泥土味,令我想起了万里大漠上的滚滚风尘,想起了那里生长着一群坚毅勇敢的人们,想起了他们那一种母子血肉相连、命运相依的至情来。而这份至情在诗末得以升华,定格在一片过去的充满耀目光彩的时空上。往昔成了一种永恒,儿时的母爱与呵护,令我们回味无穷,终生难忘。回忆永远是美好的,尤其是他乡游子,人到中年回头望,有妈妈真好!人啊人!无论你多么忙碌,无论你多么伟大,抽空回家看看老妈妈吧!
2020 06 14
赠友
文/无名(深圳)
闲来纸上作耕田,
笔下光阴四十年。
又折桃红笺染处,
白云千里枕诗眠。
[简评]
人活在世上,除了现实生活中的痛苦、欢乐以及忧伤外,还有"诗与远方"。如今网络年代,发表作品便利了,渠道也宽广了,写诗的人多了,读诗以及关注诗歌的人也多了,这是可喜的事情。但能够真正写一首好诗,尤其是古典格律诗词,非短期內可以奏效,更需丰富涵养才能达致。
无名的诗,感情真挚,清新可喜,行云流水,顺流而下,一泻千里。作者的友人是个诗人,四十年来笔耕不辍,岁月悠悠,乐此不疲,作者娓娓道来,刻画出了一个孜孜不倦上下而求索的知识分子形象来。自古圣贤皆寂寞,君子固穷。知识分子头巾气重,我行我素,吾自行吾道,吾手写吾心。古人尝云耕读,耕田读书是下层知识分子的两项重要任务,而写作笔耕更是知识分子承传中华文化道统的重要手段。作者对友人的生活无比欣赏,情真意切,令人欣慰。其实,知识分子尤其是下层知识分子,身处社会低层,自己以及家庭成员的生活已是不易,业余再转换心情,转换频道,进行文学创作,相信不是普通人所能做到!但世事奇诡的是,生活压力越大,文学创作力越丰富,诗穷而后工,古今中外,千载一理也。
到了转句,诗人笔锋一转,回想起当年桃花盛开的青春时代来……桃红浸染在素笺上,物是人非,情怀依旧,感情缱绻缠绵,却又哀而不伤,有一种若远若近、似有似无的哀怨般的忧愁,令人无法自禁……到了尾句,作者又回到了现实,想象起友人枕诗而眠、收获满满的情景来,语调轻松活泼,充满诗情画意,诗人将今昔事件、文学创作、岁月匆匆、新愁旧爱交织在一起,情景合一,寥寥数笔,无限情爱尽在不言中,所谓巾短情长。作者由今思昔,由乐观至感怀伤心,本来情绪一发不可收,应该悲天恸地才是,但此诗精妙处就在于这一点:出于无限深情,诗人不想友人担忧其忧伤的心绪,所以宁肯藏在心中,转而以一种嘻笑的心态,安慰友人,令友人放心。但我们读者却在字里行间,看到了一位聪明贤惠的情深意重的女主角,而难能可贵的是,此名女主角又是一位文采斐然的诗人,这就更令人向往啦!
诗云:槛外耕耘三亩田,心闲寂寂已经年。诗词曲赋名山业,美目情愁伴月眠。情之一字,古今中外真正能看透的又有几多?相思自古伤心事,对于感情细腻的诗人而言,就更加非同小可了!所以,爱情啦,相思啦,苦痛啦,悲伤啦,就成了诗歌的永恒主题啦!
香港蒋新生评于2020 05 29深夜

【诗评者简介】 蒋新生 1970年7月出生于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世界华人文学社副社长,作品发表于《人民日报》(海外版)、《新西兰先驱报》、日本《阳光导报》、美洲《海华都巿报》、菲律宾《世界日报》、《华人头条》、《凤凰诗刊》、《中国诗歌报》、《长江诗歌》《世界华人文学社》、《都市头条》等报纸及电子平台。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