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邹丽卿
你猜萍乡五陂下姓宋的人最怕什么?
五陂下宋家的男人或勤劳而敦厚守礼,或智慧而精明能干;宋家的女人或温婉贤淑,或聪颖机敏。他们都热爱生活,是值得赞美的五陂人。五陂下宋家的人不怕苦不怕累,最怕人家问——你哪里人?贵姓?当他们难为情地告诉你——我是五陂下的,姓宋。或许马上就会看见你乐不可支地笑,坏坏地说:五陂下咯送公子喔!你可能把语气和表情夸张到极致,尽情调侃。心里的想法甚至比嘴上说的更多,“哈哈!该只五陂下咯送公子来哩,跟他打几盘麻将就好!”“或者跟他煎嘎嘎、斗牛、玩干瞪眼,都不要错过机会。好赚送公子的钱。”……好像人家来了要是赌博就一定会输钱似的。究竟五陂下的宋公子是怎么演变成逢赌必输的“送公子”的呢?这里有一个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
故事还得从宋氏的来由讲起。现在五陂下有“四大姓”:宋、钟、李、谭。数姓宋的为多,其实,“宋”并不是当地原来就有的姓,而是后来宋姓的人移民到五陂下。此事可以追溯到商朝末年,周武王把商朝旧都商丘附近的土地封给了微子启,建立了宋国(今河南商丘),宋国乃春秋五霸之一,后来宋国被齐国灭了,遗民为了纪念宋国,以国为姓,从此,这世上就有了姓宋的人。
有一年,商丘地区遭遇了百年难遇的洪灾,洪水施展它的暴戾,所到各地各村尽成泽国。商丘虞城有一个宋村,村子里的人都姓宋,其中有一个瘦弱而苍白的青年叫宋书品,是村里唯一的秀才。他举目望去,一片汪洋,无数房屋倒塌,但听得小孩的哭泣、父母的喊叫、犬吠鸡鸣,水上漂浮着衣物、家具、动物的尸体,人溺水而死者不计其数。侥幸活着的人们饥寒交迫,这一幕真是惨不忍睹。

宋书品的心里在滴血,想到更凄惨的还在后面。由于两岸农田被大水冲毁,颗粒无收,人们在洪水后很长一段时间将要忍饥挨饿无处安身。
宋书品跟族长说:“洪水无情如猛兽,我们无法在家乡生活了,不如去逃荒。找一个鱼米之乡安家落户去。”宋族长本来就年老多病,经这洪水一折腾已经奄奄一息,当下就对幸存的宋族人说:“我已年迈,不堪重任,今后就让书品做你们的族长吧。”老族长换了一口气,继续说道:“书品是我们村难得的好青年,年轻有为,又是秀才,有才学。他带领大家我放心!”
就这样,宋书品当上了族长,带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宋族人,远走他乡,颠沛流离,乞讨为生,去寻找富庶的鱼米之乡。
宋公子带着族人一路走,风餐露宿。梦里却时时回故乡,听到堤坝边老筒车挽水时的吱吱呀呀声,山里姑娘婉转清新的情歌声犹在耳边。醒来看见身边落难的族人,衣服既不能御寒,也不能蔽体,小孩哼哼着:“娘,我饿,我饿……”书品背过脸去,潸然泪下。
一群衣衫褴褛的人,一路食不果腹,边走边乞讨。屋漏偏逢连夜雨,兵荒马乱的时候,还遇到了一伙土匪,他们在逃跑中走散了。宋书品只得带着娘亲和弟弟妹妹,还有妻儿,来到了五陂下。
见五陂下自长潭村岚山苑溯五陂河水而上,有五座陂——泉陂、惠陂、渔陂、湖陂、五陂,心想五陂下就是这样而得名。这五陂拦截河水,两岸开渠引水灌溉农田。可以种两季水稻,还有不少鱼塘养着各种各样鲜活的鱼。
水光潋滟,杨柳依依。每陂配套安装了筒车,看见筒车让宋书品想起家乡。这五陂下座落于萍乡城南一隅,山,堆绿叠翠;民,淳朴敦厚。宋书品决定选择在这里落户。
宋书品一家定居五陂下,不久附近的人发现他们总有使不完的银子,用不完的金锭,富得流油。女人们穿金戴银,佩戴的珍珠玛瑙都不是普通人能看得到的,都是特别珍贵的那种,看得人眼热。男人出手阔绰得吓人,在面馆吃一碗面人家只要五文钱,宋家男人会给一锭银子。宋家人喜欢积善行德。铺桥修路,修缮庙宇,还在五陂下长潭的路边设有施粥的木棚,过往的人都可以去停息,用膳。更有一些年老的乞丐长年靠宋书品施粥度日。这可能是因为宋家曾经也乞讨过的缘故。
宋书品老了后,他的独生儿子子承父业,依旧富可敌国,依旧积善行德。可就开枝散叶艰难,不管娶了几房妻妾生下多少儿子都只剩得一个。家业传到了第十九代子孙宋瑞的手里,虽家财万贯,到中年还没有儿子。万贯家财无人继承,急坏了宋老爷。听说婆婆岩送子娘娘很灵验,就去求子,捐出黄金百两,白银三百两,铜钱七箱,珠宝一箱。宋老爷晓得岩壁婆婆蛮讲究,爱洁净,恭恭敬敬献了一盆盛开的青莲,虔诚地求道:信士人到中年无子,曾多次求神拜佛,希望能赐予我儿子,但一直不曾如愿。婆婆呀,你就算送我一个败家子我也好跟祖宗交代呀。宋老爷求到伤心处,不禁老泪纵横。岩壁婆婆庙里的主持见他心诚,于是赐给宋老爷一串菩提子,悄悄面授机宜,叫他回家偷偷放入妻子的床垫。
归来数十日,其妻果然怀孕,宋老爷欣喜万分。秋桂飘香的时节,其妻十月怀胎终于顺利诞下一子,宋老爷稀罕这来之不易的儿子,于是取名小宝。只是此子出世就哭,十几天都不停,哭得宋老爷心都痛得死去活来。多方延请医师诊断,并无任何疾病。又听得小宝撕心裂肺地啼哭,宋老爷一筹莫展,不停地踱步,不小心撞上丫鬟捧着的一个陶瓷碗,奶水泼了一地。奶水是奶妈刚挤的。砰砰,砰,陶瓷碗和调羹都碎了。听到陶瓷碗摔烂的声音,小宝居然破涕为笑。可碗碎的声音一停,立即又不停地嚎啕大哭。宋老爷无法,只得每天派几个专人不停摔碗,摔调羹。

小宝在家人的溺爱中渐渐长大,貌赛宋玉,一表人才,人见人爱。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倒也不听摔碗了,却学会了赌博。宋老爷请老师教小宝识文断字做学问。可老师哪里找得到他呀!三天打鱼,四天晒网。每天四下里只顾寻人赌博,且逢赌必输,招惹了一大群好逸恶劳的赌棍,他们靠着小宝每天输的钱就能把日子过得无比舒服。小宝跟他们赌钱分明就是送钱,因为他玩一百次最多赢一次,赢了钱也会随手送还。好在家有金山银山,他花再多的钱都不会眨一下眼。
一则宋小宝是逢赌必输的散财童子,二则“宋”与"送”谐音,所以这些赌棍就送了一个绰号给他“送公子”。开始还只是背地里叫,叫着叫着,大家见宋公子晓得他们的意思还不以为然,就敢当面喊他送公子了。
送公子的父亲见自己真的求来了一个败家子,暗自着急,又花重金请老师教小宝算术,教他经商必备的技能。
老师想教他如何经商,于是打好腹稿,去找宋公子。老师说:“小宝,给你一百两银子,可以吃十头牛或者十几头羊,一顿饭无论如何也吃不完,你会把剩下的钱拿去做什么?”老师想小宝说这么多钱一顿饭用不完,剩下的钱拿去经商,买店面做生意。可送公子回答说:“老师,可以买鱼水(萍乡话鱼水的意思是指鱼苗)吃,一百两银子买鱼水煮一锅子,煮干大概只有一碗,我一餐还吃不饱呢。”老师无语,摇着头,叹着气,捻断了几根山羊胡须。
过了几天,老师又想好了问题,想把学生引导到经商理财的路上来,又问他:“我给你一千斤金锭,让你玩一天,你肯定花不完吧?你会把剩下的金锭拿去做什么?”送公子鼻子里“哼,哼”两声,满不在乎地说:“老师,你难不倒我,我会把金锭磨成粉,拿一架车谷的风车来吹,满天金粉多漂亮呀?就是金子还少了些。”送公子眼睛大放异彩,好像看见了漫天金粉的情景。老师一口鲜血涌上来,当场气倒,躺在床上半个月没有起床。病好了就跟宋老爷告辞回家了。
有日清早,送公子饭也没吃就让仆人赶着马,拖满满八袋铜钱一起去宣风赌坊。之后,嫌仆人碍事,早早打发他回去了。
人家都说赌鬼经得饿,但终究有饿得不奈何的时候。赌坊旁边有一个包子铺,送公子饿了就去买了几个糖包子,又回到赌坊继续推牌九。天气闷热,赌徒们都光着膀子,围坐在一张大桌子四周。送公子索性也学他们的样,脱了绸缎上衣,赤膊上阵。
赌兴正浓,送公子左手拿着糖包子咬了一口,右手握着一对牌九。送公子看得真切,是一副地牌,就是一张红2点和一张黑2点。不料包子里的糖汁顺着手腕往手臂流下来,送公子顾不上擦,一边用舌头舔着,一边一个劲催促对方开牌,竟是一副天牌,一张红6点,一张黑6点。送公子目瞪口呆,哎呦,妈呀,把押上的铜钱一推,送公子反过手去抚摸后背。原来无意中把左手举得高了,结果糖汁顺着手臂流到了背上,糖汁烫到了背。
赌到半夜,大家都说困了,明天再玩吧。送公子看看还有两袋钱没有输完,哪里会想回家呀!可是没人陪他玩了,只好恋恋不舍地起身回家。一起推牌九的赌徒们提醒他说:“送公子,你家那么远,黑灯瞎火的回去不安全,你就在赌坊住一晚吧!"送公子胸有成竹地说:“不必担心,没准有很多人打着灯笼送我回家呢!”众人将信将疑。
只见他牵过马来,拿出一个麻袋,把一串一串的铜钱拆散放进麻袋里,又如法炮制,装好第二个麻袋。接着,在每袋的底部剪一个铜钱大小的孔,分别挂在马背两边。他跨上马,一夹马腹,马一走动起来,铜钱就往下掉。不知从哪里钻出好些人,拿灯笼的拿灯笼,举火把的举火把,一路上跟着送公子,捡他麻袋里掉下来的铜钱,还为谁先看见一枚铜钱而争抢,吵闹不休。热热闹闹把送公子送回了家。
送公子败家的本领不断刷新,普通的败家子望尘莫及,想破脑壳都想不出来。
宋家的金锭多得不得了,送公子想方设法要花光它。有一天在河边看见人家拿薄的石头片玩打水漂,石头在水面上飘过,溅起漂亮的水花,真的好玩。送公子想,用石头打水漂有什么意思,我要玩就用金锭。送公子拿出金锭打水漂,金锭太重太粗,飘不起来,咕咚一声入了水,不称心。
送公子绞尽脑汁,想到把金锭打成金叶子,金叶子好看,打出的水花更好看。送公子寻思找一个好的水面去玩打水漂的游戏,萍乡城的南门桥无疑是一个最最理想的地方。水面够宽,更要紧的是过往的人熙熙攘攘,有好戏,当然要有好的观众,观众多场面热闹才有趣。
送公子让仆人赶着马,拖满满八袋金叶子来到南门桥。南门桥桥下的码头每日早上男人们在上游挑水家用,女人们则集中在下游,把一家人的衣物拿来,放在石板上使劲搓洗,用洗衣棒一顿捶打,拾掇得干干净净。洗马桶的则要避开这些人,到更远的下游去洗刷。
日上三竿,人们都做事赚钱去了,码头清静得很。送公子算准了这时候来占码头,仆人摆放好八袋金叶子,送公子开始拿金叶子打水漂。
金叶子打的水漂就是好看,一下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人们一窝蜂下到河里,捡金叶子。送公子开始游击,避开捡金叶子的人,不停地打水漂,金叶子在水面上闪耀着金光。他走到哪里,捡金叶子的人就尾随到哪里。南门萍水河里的人比金叶子多,比鱼也多。
有一个人却总跟着送公子,看他满脸焦急,眼睛直愣愣看着飘过去的金叶子不去捡,送公子很奇怪,问,喂,你怎么不去捡?那人压低声音说,这里是张家的地盘,我姓姚,是姚家人,不能捡。
送公子更奇怪了,拿起金叶子又放下,说,为啥呢?
不知何时起,萍乡城里就流传一段这样的童谣:南张北姚无事莫撩,姚家喊打,张家喊舍。张家只要一告状,姚家要死一大半。张家当大官的多,子弟多靠读书谋取仕途。姚家则不然,他们会武术,靠开武馆、开赌坊和妓院过日子。
那人说,张姚两家水火不相容,他们各自霸占萍乡城的南门和北门一带,为一点小事都会起冲突。那人哀求送公子说,我们姚家有赌坊,你去那里玩一下,包你满意。
送公子一听有赌坊,就一口答应,明天我就去。那人满心欢喜一步三回头地走了。
第二天,送公子果然如约而至。在北门姚家的赌坊赌得天昏地暗,乐不思蜀。

宋老爷发现金碗——聚宝盆不见了,对他夫人说:孩子他妈,你把聚宝盆藏起来了不是?没有啊!哪里去了?宋老爷惊出了一身冷汗。到处都找了,屋里都翻遍了,就差挖地三尺了,还是不见聚宝盆。
等送公子回家,宋老爷比划着聚宝盆的样子问,看见一个这么大的,金子做的像盆样的碗吗?送公子说,是有一个盆子,我拿它做了金叶子。
宋老爷气得要死,骂道,你这个败家子,把聚宝盆都毁了,以后看你这么活。宋老夫人直跺脚,聚宝盆是你祖上传下来的宝贝,要什么有什么。现在好了,再也没有这个宝贝了。
宋老爷两老商量,我们把剩下的钱财买365间店,租给别人,我们也不要租金,等那一天儿子小宝没有依靠了的时候,每年每个租户请我儿吃一天饭。也不至于饿死了我这可怜的儿了。
送公子在父母死后,关闭了在长潭设的粥铺,没几年败光了家业,沦落为讨米吃的乞丐。这些店主遵照当初的承诺,每人轮流请他吃一天饭。
就这样过去了两年,送公子很纳闷,自己什么都不用做店主们就管饭吃,他们就这么看得起自己,也宝贝自己?还是真有这么好心?送公子问完自己,又问店主,我什么事都不会做,什么忙也没帮,你们为什么给我饭吃?店主们总是只笑不答。
有一天,送公子发火了,说,不告诉我实情我就绝食!逼着大家告诉他为什么会轮流请他吃饭。
他还真有决心,已经三天水米未进,饿倒在床上。大家没办法,怕他饿死,见瞒不下去只好告诉他真相。送公子心下大喜。一边爬起来喊要吃饭,一边立即召集所有店主。送公子说,我要把店面全部卖给你们。店主甲说,我没那么多钱啊,买不起!送公子说,我便宜卖,你有多少钱就给多少。店主乙见他那么好说话,也假装没钱,说,我跟他一样穷,……送公子想也没想就便宜卖了店面。就这样用很低廉的价格全部卖掉了这些店铺。
这败家子拿着最后一桶金还不吸取教训,依然不思进取,又开启新的败家技能。
一年后,有人在村头一个财主家的猪舍,看见一个蓬头垢脸的人跟猪抢食,抓住他仔细一看,原来是送公子。这年天也欠收,人们也没法可怜他。讨米都讨不到。没奈何的送公子饥寒病痛交加,饿死在野外草丛里。总算还有受过宋老爷恩惠的人为其收殓,把送公子草草埋了。

传说那只金碗与银碗是一对,只是宋家人却闭口不谈银碗。
如今五陂下的“宋公子”早已经不是以前的“送公子”,他们不靠金碗,也不靠银碗,靠知书达礼、精明强干,成为了五陂下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把五陂下这座“小庐山”建设成了全国闻名的特色海绵小镇。但见十里花溪美不胜收,一时一幅锦绣的画卷。

【作者简介】邹丽卿,笔名晓丽。江西省首批骨干教师,小学特高级教师,江西省书香家庭。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萍乡作协副秘书长,安源区作协副主席。都市头条认证编辑,萍乡作协微信公众号和都市头条执行主编。《当代校园文艺》签约作家。诗歌、小说和散文散见于《散文百家》《长江诗歌》《诗歌周刊》《现代作家》和国际诗歌刊物《影响者》等报刊杂志。有作品入选《八一诗选》《中国青年诗选》《世界华语童谣大赛优秀作品选》和《当代文学精品选》等书籍。教育教学论文和文学作品都曾荣获国家级、省市级奖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