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都文学||《今夜难眠》(散文),作者:高令亚

今夜难眠
文/高令亚
夜已经深了,我迷迷糊糊醒来,看了看钟,时针过了“11”的位置。外面的雨越下越大,此刻,我的心绪一时也难以平静下来,我躺在床上已无法入睡,于是,索性起床,打开了电脑。
今天,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日子,滁州朗读者会长——三石哥——组团,带着十几个哥姐们前来藕塘看望我,真的让我不胜感激。上午天阴,不过,有点闷热,看样子要下雨了。这么多天,一直无雨,庄稼晒蔫了,我们的心也像烈日下的草一样的焦枯,亟需一场雨水的滋润。三石哥他们的到来,就像甘霖,滋润着我的心。我静静的坐在电脑旁,默想着我们会聚的场景和那张张阳光灿烂的笑脸……
临分别时,我目送着哥姐们驾着车驶离了校门口,直至拐弯看不到背影。我默默转身往家走,不知怎么的,内心十分惆怅,我真想留下他们,带他们到附近转转,看看山,看看荷,看看田野,吹吹风,和他们多说会话儿,可惜,相聚时间太短。
还在几天前,董哥和明姐就同我联系,说朗读者哥姐们要来藕塘看望我,由三石哥带队,得此消息后,我内心十分激动,一是读友会聚,一是感动知遇。我和滁州朗读者结缘也已两年之久,从相识到相知,一路走来,感情甚笃,他们朗读作品,我间或发些诗作,以文会友,雅趣共赏,互相鼓励,就这样,朗读群成了我们的精神家园和交流平台,我在朗读群里的朋友也多了起来。
朗读群里有很多佼佼者,让我们感受到诵读的无限魅力。他们热爱朗读,把它作为自己的业余爱好,抑或精神寄托。他们热爱生活和自然,爱读美文和经典,向人们传达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写诗文是创作,其实,诵读诗文也是艺术再创造。将一篇诗文,用声音完美的演绎出来,需要研磨作品的思想和情感,把握好节奏和语音的轻重缓急,要用声音恰如其分的表达意蕴,着实不易。写作者的本意,需要诵读着耐心的揣摩,用心的品味。非常荣幸的是,我的一些并不出色的作品,经过他们的诵读,就有了活力和感染力。渐渐的,我喜欢上了朗读,喜欢上了聆听,喜欢上了朗读者们。他们都可称得上中国好声音,普通话杠杠的,吐字清晰,声音清脆圆润。男声浑厚低沉,刚劲有力;女声清亮温婉,情意绵邈,像音乐般令人荡气回肠。我们的三石哥,资深媒体人,是滁州电视台的名主播,声音富有男性的阳刚和磁性,浑厚响亮,振奋人心,我很喜欢他的主持风格,幽默风趣,谈笑自如。女声更是人才济济,那声音脆如珠玉,空灵如鸟唱,只要你愿意,就能在群里听到她们发声,就能静静享受聆听诵读带来的快乐。从声音里,我们感受到她们优雅、细腻的情怀以及对艺术的热爱和执着,她们也是一群追梦人,对生活乐观开朗。
在朗读群,打动我的是他们的真诚和善良。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而我有一群知己相伴,当复何求!我是一个知性重感情的人,虽不善于交际,但对朗读者们的知遇之情非常感动。还在去年深秋时,滁州朗读群有一次重要的聚会,在聚会前,我的同学朱晓静得知我生病,就联系群里的姐妹来藕塘看望我,那一次,确实让我吃惊和感动不已,因为,来的几个人,除了晓静我认识,其他的并不认识,只是在群里有过互动而已,所以,她们能够一起来看我,并鼓励支持我,我怎么不激动?那一次,我也作为特邀,参加了朗读者在滁州萝莉缘酒店的聚会。那次聚会,我结识了很多朗读爱好者,聆听了他们的诵读,也加深了我对朗读的理解和热爱。今年5月22日,滁州朗读者爱心公益协会正式成立,我在爱人的陪同下,到滁州参加了盛典,那天,我很开心,见证了协会成立的整个过程,并应邀参加了午宴。此前,我写了几首小诗,祝贺协会成立,没有想到,得到了群里的哥姐们热忱的称赞,使我诚惶诚恐。
昨天上午(此时已过了零点),三石哥和哥姐们如约而来,我兴奋的去迎接他们,虽腿脚不便,但步伐有力,精神抖擞。他们一行十几个人,能够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看望我,真的令我激动和不安。我只是一个普通的乡村教师,一个普通的朗读爱好者,却让他们如此关心,如此厚爱,真的使我很惭愧。他们的到来,像一阵清风,给我带来了夏日的清凉。他们给我鼓励和安慰,给我加油,让我体会到了人生的价值。我一一记住了他们的笑脸和美好的祝福,我感受到了人性的善良和真诚。我的居屋很简陋,粗淡的茶水,普通的坐凳,但他们并不嫌弃。落座后,他们开怀畅谈,笑语不断。我也从拘谨到放松,渐渐融入其中。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阳光和帅气,感受到了乐观对于生活多么重要。在屋里,三石哥现场朗诵了我的作品《流年似水》,声音真诚饱满,感情激昂,句句打动我的心,听着听着,我差点掉了泪。是啊,光阴已逝,青春匆匆,我们已是五十多岁的年纪,而我近年又患疾病,身体不好,听了三石哥的诵读,怎么不感怀?喻皖波老师,诵读了安徽老作家汪森老师为我写的诗《永远的烛光》,再次感动了我。汪老前辈已是七十多岁高龄,我们相识也只是短短几个月时间,只是在网上文学群里神交,并未谋面。我很敬佩汪老的为人,朴实真诚,他给了我很大的支持。他的这首诗,喻老师精彩诵读,赢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
一番叙谈后,他们因为还要赶往定城,就要同我匆匆而别。于是,我们在校门口合影留恋,依依而别。临别时,他们每个人还分别和我单独合影呢,我的心情好激动,无法形容。
望着他们远去的车,我的心忽然觉得一片茫然。孔子说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啊,我应该感到快乐,有这么些真诚善良的朋友相伴,我的后半生将会觉得很幸福。我对朗读者并没有多少贡献,但他们却给予了我这么多的鼓励和支持,让我终生难忘。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会携手共进,为了朗读事业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感谢相遇,感谢滁州朗读者,感谢我的好哥姐们,祝福我们友谊长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