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陈宇:网名涛声依旧,古城西安人,一个用真诚与心声记载生活的诗者。

《价值》
作者:陈宇
偶然随朋友到山东海边小县城老家,可能是出于礼节,返回北京临行前,当地朋友送了一些本地海鲜,付款时其中仅仅5个海蟹就花了600多元实在让人不解,让我有些不知所措,更有太多感慨……
五只海蟹600多,平均每只120元之多,自我感觉很痛惜。可能自己觉得不具备条件,更品不出什么味来,甚至觉得是一种浪费。如果是海中鱼类那就另当别论了,起码个人愚见,能吃到东西呀,不至于花重金吃不到实实在在的肉。尤其常有这种体会,吃了一顿海鲜,终觉肚中空空如也,总要再有其他什么食物填充才可以。不知从那天起,也不知哪位朋友说起尿酸与痛风,或者关于螃蟹龙虾身上太多寄生虫之风波来,我开始有些这种排斥心理了。于是成了爱花观望但不随意采摘花的主,尤其是针对那些个带壳的海生鲜物,似乎有可远望而不可顾及了。反正这次的5个海蟹都归女儿和她妈妈了,我是连看的欲望都没有。

对于海鲜,的确是当今社会人们都刻意追求的大餐,尤其是一些重大场合,都以海鲜宴表达这场宴请的级别。这无怪乎是海鲜的特殊性,鲜者也,必须是活物才行,况且都是从深海中网之擒之且不伤其毫发,否则价值全无,海生产品都有一共性,野生物的本性及其特殊口感让居于内陆的人们突然间换了口味,眼前一亮的感觉,主要是那个“鲜"味让人痴迷。本来大海是浩瀚的,大海更是神秘的,去过海边的人难言面对海的那种震撼,没去过海边的人,也早已难掩对大海的向往。对于海中食品更是一睹为快一品为乐的那种迫切吧。

我可以毫不掩饰自己的观点,对海的认识,首先是从一首《外婆的彭湖湾》中唱出第一次有了海的依恋,接着张雨生的《大海》唱出起了海的神韵,一首《乡情》吟出了游子的离乡之情更表达了海岛中的难言与誊恋。海是神秘的,皆因海的博大而无边,深不可测的内涵太多让人无从知晓。我热爱海的博大浩瀚无边,更注重海的深远及富有内涵,可能如此心理,我才开始真正去审视自我价值来。

想起海鲜与价值关系,勾起我对身边一些事的更新认知,因自己家族有五人皆为从事美术专业者,对当今书画界一些事略有耳闻,尤其是京苑之地多有趣事,有人因熟悉关系取走了书画家作品再无下文,更无表示,待问及此事,尚觉很自然之事,关系好呀属赠送之意,况且成本不就是一张纸一些墨而矣。当然也有在京三四流书画界大佬,免费赠送的作品实在无法恭维。反正类似情况我收下的有些作品转手就送其他朋友了。"宝剑赠英雄,玫瑰送美女"这才是天经地仪之事,世间有些事可能也不过如此而矣。

东西是否重要,找对人很重要;人是否完美,真诚更重要。大千世界茫茫人海中,又何尝不是如此,看得见的看不见的都会同时登场,这就是尘世烟云多变幻莫测的根本,万物都依然遵循着一个准则,你来与不来,四季常伴,你走与不走,地球照转!
藤蔓虽有参天志,若无高树可依又奈何?溪入沙漠戈壁滩,河道愈走愈窄何时成江河?自然界依然遵循同样的原则,海鲜之所以特贵重,不乏有炒作之嫌,而若无人尊之敬之爱之恋之呢?估计海鲜世界也会一片死壳壳了。任何事物都不可以孤立去看待的!如同虽知风雨通晓云烟,可无风何来云无云何来雨?风何来?若无热气压低气流又会怎样?
价值无限存在才有限,真诚有价失去更无价。有诗曰"一叶尚知秋,万目瞻风流,不是凤追凰,何来世间秀?"

作者:陈宇/主编:墨客刘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