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宴清都 * 桃溪最隐幽处》
作者 / 秋水阔(长沙)
点评师 / 金石先生
朗诵 / 梦缘梦
骤雨消烦署。
凉风起、顿知秋意如许。
孤舟南渡,
清江岸就,
问云何去。
攀高又恨楼低,
想那段,巴山夜雨。
忆过去,卷尽纤云,
桃溪最隐幽处。
人间似月无情,
余香破镜,
离去谁补。
空歌至始,
衰音一柱,
事成灰炬。
如今旧墙啼鸟,
巷陌雨,淋花弄绪。
醉梦中,燕子呢喃,
棠花玉吐。

作 者 简 介
秋水阔,原名廖可全 男 1960年出生于湖南。1976年被部队特招为文艺兵,1984年入上海音乐学院深造学习作曲。九十年初在武汉从事音乐教育,曾被中国音乐报和多家权威机构评为优秀园丁,2015年他创作的声乐作品在武汉琴台大剧院公演。如今,他的诗词受到人们的赞誉且发表。

点评师:金石先生
昨日漫步江滩,行走间,天空突然乌云滚滚,倾刻间大雨倾盆。此时的我没有躲避之地,也不想躲避,而是把我的目光投向江面布满水花的江浪上;江花朵朵反倒引起自我的很多感慨。
天有不测风云,江面本是平静的,眼前突如其来的变故,自然而然产生了今昔对比的感叹,情感上有点怅然,但同时也看到一线希望。我又仿佛看到了如今“旧墙啼鸟,巷陌雨,淋花弄绪。醉梦中,燕子呢喃,棠花玉吐。”的另一番景象。
回到家里,在久留之地,在徒然的淋雨之下,在宁静的书屋,我于是写下了这首《【宴清都】桃溪最隐幽处》词作,该词看似咏物,实际上也是在写自己的感怀。
如何看待与欣赏自己的词作,我是这样理解的。
骤雨消烦暑。凉风起、顿知秋意如许。孤舟南渡,清江岸就,问云何去。攀高又恨楼低,想那段,巴山夜雨。忆过去,卷尽纤云,桃溪最隐幽处。
入句这些文字,看似写乌云,实是纤云卷尽,忆往昔那段巴山夜雨,桃溪最隐幽处的实写。借用景象描写,意在抓住特征进行铺陈,且情景交融,含蓄感人。
人间似月无情,余香破镜,离去谁补。空歌至始,衰音一柱,事成灰炬。如今旧墙啼鸟,巷陌雨,淋花弄绪。醉梦中,燕子呢喃,棠花玉吐。
有上片的浇筑,自然过度到下片的引出,这样处理就可以把这些词句注意到这些丽字和表现题材的切合,不使其游离于内容之外,它们都是扣紧词意的主题,是为表现其内涵服务的。并且词作用梦、燕子、棠花等词调动这些名词,使词能达到声情并茂,互动的效果。
谈到这里,想起苏轼咏海棠有句云:“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花中有人,人不离花。如结尾几句,若确若坐实指海棠,花不能言,难以践约。但若细细品味,又是在借喻棠花吐玉,落笔句何尝不是在写人呢?
人闲万感幽单,我辈也难逃脱。但是,人的希望总在风雨后,我总在希望的田野上活着和奔走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