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城疫情随感
文/王建军
1月24日零时起,启动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一级响应。这天是春节假期刚刚开始,看疫情通告我所在地区并没病例患者,但我依然响应政府号召尽量少出门,不但利国利家,而且借此时机在家做些过去想干而没时间干的事。在家读书、看电影,想去换换空气了,就在居住小区内或大门口转几圈,走了一会儿懒散步、晒晒太阳、或低头看看车底下的流浪猫、或抬头仰望干槎槎的树枝上十几只被冬天的灰尘染成深褐色的麻雀聚集在一棵树冠上,一阵唧唧喳喳、一阵安静,呼啦啦又飞到不远处的一棵树冠上,在城市水泥森林里,他们生活的空间也是越来越小,灰蒙蒙的天空下这几十颗小区美化树也就成了它们生存交流娱乐的一块乐土。

市、区两级疫情通告随时发送,一时间外区县纷纷上报确定病例几个,而我家乡一连几天都是0例,由此我不禁想起外地朋友到我这里叙情、交流时我尽地主之谊,介绍家乡时我总是必有一句颇为自豪的说:“中国著名红学大家周汝昌先生曾说,‘世界历史上没有比宝坻更好的地名。’自新中国成立以后,宝坻经过几代人辛勤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几乎没有灾害。”这种思维定势让我觉得此次病毒瘟疫依然不会蔓延到这块宝地、福地。不料1月31日家居区官网爆出了第一例,心里陡然有了警惕,难道真要“狼来了”?几天后随着确定病例呈几何数量增长,人们的心情也开始变得焦,汹汹疫情就像在目光能及的天际边上,厚重的乌云缓慢却势不可挡的步步压来,人们的心情开始变得压抑沉重,小区管理愈加严格细化,人人都感到了气氛的紧张。

“一级响应”在我头脑里是完全陌生的名词,此时开始恶补这方面的知识 “一级响应是国家在面临战争和重大灾难时的最高应对级别。城市要全面管控外来车辆进城,24小时待命,所有网吧、娱乐场所一律关停,所有旅游景点,公共场所除日常生活用品店外一律关闭,图书馆、博物馆、公共服务暂停服务,大学、中小学校、园幼儿园停课……”2003非典都没有启动一级响应;2008年汶川地震死了十多万人也没有启动一级响应。现全国启动了一级响应——这说明事态的严重性远远超出人们最大胆的想象。胆小的我开始害怕了。自古“民以食为天”。1月7日是农历鼠年正月十五的前一天,主食米面油倒是充足,但菜蔬、作料等副食告罄。我自认是一家之主,于是壮起“鼠胆”,拿上采购物品长单,自备三个购物袋,带上口罩出门采购。往日川流不息的大街空荡荡不见人迹,往日车满为患的广场冷冷清清。一进超市紧张气氛迎面压来,超市服务员防护衣、防护镜、口罩全副武装,没了以前的笑靥如花,取而代之的是谨小慎微的表情:“顾客之间保持距离、请把手腕露出来、请到这边测体温……”的命令语。市场内人流涌动但没有了往昔的喧嚣,在沉静中默默选择着商品,无意中熟人相遇也是无声的点点头、挥挥手就尽在不言中,几列等候付款的购物人长队沉默着从收银口一直排到对面墙壁,沉默等待中大家彼此包容、谦让、理解。此时沉默是“风流不在谈锋胜,袖手无言味最长”。正是在这沉默中的一瞬间让画面在我脑海里定格,正是在这沉默中让我感到了一种力量。灾难面前这座小城从未像今天这样在沉默中的团结、和睦。

我看到外卖小哥歉意的说:“不好意思,雪大来晚了。”取件人竟说:“辛苦您了,真是太感激!”;行人对路口志愿者说你们可要保护好自己呀;路人对嗓子喊哑了的警察说用胖大海泡水喝,警察回答不知道谁刚给我两盒金银花,也说泡水败火;有社会群众呼吁给政府基层人员减压;文化界诗词歌赋赞美医务人员的奉献;税务出台延时申报举措;水气电暖公布各项便民措施;有线电视台欠费不停机,开通收费频道……城市之间都有相似漂亮景观,大家感觉各有千秋但有雷同之感。真正感受城市魅力内涵如何,要看它应对突然事件的社会温度,要看它经济、人文、管理、民众素质的时光积淀。依此小城而推至国家民族,一个号召千街空巷、万民居家、军人赴一线、医务志愿者逆流而行……今天我们的民族是经过百余年的孱弱衰败、经过九十血与火的砥砺前行、经过七十年栉风沐雨,怀着鸦片战争之耻、马关条约之辱、南京大屠杀之恨的民族;我们用血肉之躯获得了民族独立;我们依靠坚定信仰,筚路蓝缕战胜“三座大山”让中国人民站起来;我们用一辈子人吃两辈子苦的付出,三十年造出两弹一星、八万多座水库……国民经济配套齐全的中国;是有任正非“美国那里是用一国之力打压一个民企?而是用一国之力打压我一个家庭”这样的优秀分子,我们用四十年励精图治、集五千年文明智慧,让高铁、核电、墨子卫星……走上了星辰大海的征途。

鲁迅先生在《纪念刘和珍君》中有这样一句话“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而我们今天这种沉默,如岩浆在平静的火山口下翻滚,随时可能达到临界点而喷发。可以告知鲁迅先生:我们的民族不会灭亡!中华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古代的五胡乱华、靖康之耻、崖山之战、扬州十日……近代鸦片战争、庚子赔款、九一八事变、南京屠城……自然灾害无以计数,这个民族就是在挽救民族危亡、在不断同各种灾害和困难作斗争中成长起来的。历史事实证明,越是在危难时刻,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就越发挥出中华民族中流砥柱的作用;越是在危难时刻,社会主义制度动员社会一切力量为人民服务的优越性就越突出;越是在危难时刻,中华民族就越团结、越坚强!

从“抗洪抢险,抗击冰雪”到“抗震救灾”,全国人民自强不息、众志成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次次地折射出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优秀品质,一次次深深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团结一致、无坚不摧的气势。越在危难的时刻,越能显示出这个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越是灾难深重,越能挺起一个民族不屈的脊梁。这是中华民族的特性“每临大事有静气、国难兴邦!”
2020年2月19日

王建军,天津市宝坻区人,文学爱好者,在《秦柳》发表小说《税官老耿》,杂文《婚庆变迁记》;“宝坻报”发表《读书的享受》、《交有德之朋》、《刘禹锡的人格著就【陋室铭】》;山西日报集团下属《发展导报》发表小说《陈志文待客》,杂文《我理解的武大靖》;天津市宝地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组织的征文《月是故乡明》获二等奖。小说《马局长请客》被宝坻作协纪念改开四十周年文集收录。《饭桌上的变迁》、《战斗英雄王连昌》被宝坻政协“宝坻文史集萃”收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