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邮小路》
作者/王毅强
诵读/家明清风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故乡·鲁迅》)那么乡邮的小路呢?
1985年,妻调动市邮电局之前是在县级邮电局工作,故,我和一位乡邮员熟识。他,四十多岁,绿的制服,皱巴巴的,胶鞋,除冬天外从不穿袜子,刮风时才戴上那顶大沿帽。浑身散发出一股土味。上午投递,下午分拣。
我十分欣赏他分拣报纸的动作,如同计算机控制的机器人,那样地有节奏,又如同舞蹈演员,那样地优美。我曾赞叹:如比赛,冠军十拿九稳。他说:这都是乡邮员的基本功,还经常考核,但拿不了冠军。语气中带着憨厚。每次出班回来,他从车上摘下邮袋,底朝天,“哗”的一声,倒出来的是一堆一分、二分的硬币,并夹有雪花似的信。这时他一边悠闲的抽烟,一边一分,二分的数着硬币,然后到营业柜台买来邮票,用舌头在有背胶的邮票一舔,便一张一张地往信封上贴。我不解,问,他说:“我在这条乡邮小路上每天往返近二百里路,只有咱们一个邮局,老乡为一封信而跑这么远的路,实在是不值得。我叫他们事先把信和零钱准备好,我就顺便捎回来了。我又问,你每天数这么多硬币,贴这么多邮票,份外之事,不觉得麻烦吗?他说:我在这条乡邮小路上跑了十几年了,乡里乡亲,让你捎封信,哪能回绝呢?

多么朴实的乡情,朴实中带有理解,理解中带有真挚。十几年来,他开辟了五六个自然村的乡邮小路,从而结束了这些村庄有史以来不通邮的历史。有路骑车,无路推车,雨天扛车。烈日把他的脸染成了古铜色,风霜练就了一副铁腰板。车轮在他的额头碾出无数的褶皱,如雨的汗水无论沿哪条纹路都能流淌。当甜甜的自行车铃声叩响乡亲的期盼时,一路的艰辛化成一树的绿叶,映衬出芳芬的笑容。

又出班了,曲曲弯弯,坎坎坷坷的乡邮小路两侧是绿色的自然,路中央是绿色的鸿雁。绿色的邮袋载着大洋的波涛,高山的信念,还有那 只有在伊甸园里才能听到的悄悄语。骑着绿色的邮车去开辟那众多绿色的小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