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山兴隆寺七佛洞
文图/宁永泉
七佛洞在原巍东乡香源村西南山坳里的石崖上,属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兴隆寺已难觅踪迹,唯悬崖峭壁上的四石洞,在诉说着当年的辉煌。
据洞壁所刻唐、宋、明碑记及题字题刻,兴隆寺建于唐贞观八年(634年),宋崇宁元年(1102年)、宣和四年(1122年)、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均进行过重修。寺东向,自南向北凿石洞四孔。一号洞,洞壁刻有宋崇宁《七佛阁记》碑一通,洞壁四周浮雕或泥塑小佛像71尊和卧佛1尊,大力士2尊。小佛像已被毁,唯卧佛和大力士完好。2号洞,洞北壁雕刻有一碑记,碑首中雕坐以莲花须弥座的坐佛一尊,并边饰龙凤,碑座浮雕以狮、象、虎。碑文记“贞观八年四月初八日敕赐大兴隆寺七佛洞,尉迟敬德监修”。南壁雕刻有一碑记,碑首浮雕一佛和二龙戏珠,碑座雕牡丹、荷花。3、4号洞皆为空洞,唯4号口外刻有“宣和四年杨记”字样。
在文化学者解云海先生的陪同下,今日冒着炎阳,行摄七佛洞,为古代先贤的造像艺术折服,又为近代人为的破坏而痛心!归来,仍然是有迷未解:洞中大小72尊佛像,却为何叫“七佛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