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人笔记里有一则,记宋人苏子美豪放不羁,在岳父家住着,边读书边喝酒,一喝一斗。
下酒菜是什么呢?《汉书•张良传》。
读到张良与刺客行刺秦始皇,误中副车,他拍掌叹道:“惜乎,击之不中!”于是满饮一大杯。
读到张良感叹与刘邦相遇,他也跟着感慨,拍案道:“君臣相遇,其难如此!”再喝一大杯。
岳父老泰山也是风雅人物,听说之后大笑:“有如此下酒物,一斗不为多。”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人却可以读古人书;其趣之一,便在于读古人之读书趣。
清人张潮说:“读旧书如遇故人。”
“故人”说:在下也有诸般面目。
你年少时遇他,正是锦衫玉貌的风流客,三春花发好时节,貂裘换酒,豪宕洒脱。
多年后再重逢,他已换了眉眼妆容,粗布旧衣的落拓子,西风凋碧树,无语独凭栏。
杜甫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
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
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主上顷见征,欻然欲求伸。
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
每于百僚上,猥诵佳句新。
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
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
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
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
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
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你那时年少,读少陵,明知他“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一生困顿坎壈,沉郁顿挫,却还是大赞那句“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满心里都是致君尧舜、再淳风俗。
后来,你年岁渐长,道理懂了不少,能做的事却不多。再读这一首,才看到青冥垂翅,残羹冷炙,仿佛“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标了高亮的黄色块,瞬间生出萧条意。
你,读懂了际遇。
辛弃疾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你那时年少,读稼轩,明知他一生蒙着“归正人”的阴影,“三仕三已”,却仍倾心于那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后来,你年岁渐长,路走了不少,痕迹却没留下许多。再读这一首,蓦然觉出真正加了粗的是这句“可怜白发生”,醉里梦回,都是未竟事业。你那时年少,读东坡,明知他一生大起大落、一贬再贬,却还是钟情于“大江东去”“惊涛拍岸”和“羽扇纶巾”的“雄姿英发”。后来,你年岁渐长,随波逐浪,与世沉浮。再读这一首,才看到那站在江边的人“早生华发”,好似“人生如梦”画了重点号。你才知道“黄州惠州儋州”并不只是六个字三个地名,那是历史浓墨重彩的一页,是一个人天纵英才的一生。你那时年少,读渊明,明知他“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可还是沉醉于“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后来,你年岁渐长,梦想都散落在远方,大水汤汤,无舟可达,无路可退。再读这一首,倒是“荏苒岁月颓”更骇目,“气力渐衰损”更扎眼,“未知止泊处”更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