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她们,是一种美德
作者王安德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遇到了"她",当人们解读"她"时,有的人瞪着眼晴,有些人很吃惊,六十岁的人了,还心里念着"她",作为一个男人,你到底安的下心。
听到这样的话,我也很疑惑,为啥,在我花甲之年,"她"怎么走进了我的心怀。
不怕儿女笑话,不怕家人,更不嫌熟人,朋友,同学以及乡党的指责,我得将她们写出来,把我对她的敬佩活现的展望在大家面前。
一个很平常的曰子,一个似乎很平常的网络平台,让我看到了一则来自于家乡的消息,王敏芳,一个又很普通的农村妇女,成为全市人民关注的焦点人物。
在我的印象中,她出生同我一村,但不属于一个生产队,她大我一二岁,但与我并不是同学关系,她与我的初中同学结为夫妻,可惜我与她们并没有共过一点点事。
在村人的闲聊中,我得知,她们结婚后不到三年时间,因一次家庭意外事件,造成了她的丈夫,我的同学旺怀成为终身残疾。
这件事,在我的心中隐藏了四十多年,而今,又因这件事,引发了我心中的俩个"女人"。
网上发佈的消息称,王敏芳作为全市孝老爱亲韩城好人候选人,进行网络投票。
那几天,市上的每一个网络平台都在关注这件事,因为这件事的背后还有很多人们并不熟悉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则在"她"和大家的宣传中,让人们进一步地走近"她",了解她。
"她",与我相遇,因为,她是这件事发酵的"主谋",而我则是这件事的追逐者,俗话称"棒场者",观望者。
当我与"她"相遇的时候,我并不认识她,更别说了解她,而且对于她的名子我都很少听到。
网络平台上的投票活动还在激烈地进行者,虽说敏芳的票数一直遥遥领先,但突然的一瞬间,大家的心提在了半空中,后来者居上,还有人的票数大有泰山压顶之势。
"她"有些急了,一个叫祥祥的也急了,村里的党员干部更急了,人家是企业里的一名职工,在厂几十年,手机上随意一个点击,带来的效应人们可想而知,而咱们这些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农民,虽然有一股热情,但大多数的老人对手机一筹莫展,只能望机叹气。
祥祥充分挥他的"三者"行的优势,在各此的朋友圈进行再三的发动动员,而"她"充分地发挥妇女干部的优势,和党支部,村委会的干部们,包村,包队,包人,实行"三包"责任制,效果极佳,使我这个局外人,心里上渐渐得以平静,我真的敬佩"她"的能力,我更加敬佩"三者"行,当然,让我更加敬佩的还是事件的主人翁敏芳夫妇。
投票活动在大家的努力下,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我们可以舒心地歇一歇。
但是,她和祥的脚步永远都在运动之中,她们的思维也在脑中不停地运转,说她们是农民,我们有些小看她们,我只得再次为她们的行动鼓掌加油。
敏芳顺利地当选为韩城市孝老爱亲模范,她的事迹在韩原大地广为流传,影响很深。
那天,我在微信中又收到"她"的邀请,说是相约几个人,去司马小区看望慰间旺怀夫妇,我愉快地接受了邀请。
我们真的去了,也就在这一天,我与"她"真的相遇,她很有礼节的一句一个"哥哥",叫的很甜,叫的我面红耳赤,心里阵阵发慌。
中午,简易的茶桌子摆了几碟凉菜,几瓶小酒,我与她,又与祥,还有几位来客,痛快地饮了几杯,又吃了"她"亲手包的大肉饺子,我舒服极了。
这次相遇,让我对"她"的今后更加的关注和了解,我深知"她"是一位事业型的村级妇女干部,更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在家里,她是贤妻良母,在农村,她是贴近村民的好干部,她熟悉和了解村里每一户贫困户的情况,她将党的扶贫政策送到贫困户的心坎上,当三八妇女节来临的那一天,她将与姐妹们相约村委会,交流,学习,领会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市上开展的扶贫文化活动中,她和村里其他干部自编自演文艺节目,将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受到村民欢迎。
"她"是一位韩城见义勇为好人,她的事迹多次得到新闻媒体报道和宣传,当我再次在网络与"她"相遇的时候,她谦虚地说"哥哥,我是咱农民选出来的干部,我的一切就要为农民服务"。
她就是韩城市芝川镇桃李村妇女主任张利芳。
作者简介
王安德,男,1960年6月出生,大学文化,中共党员,陕西,韩城,卫东人,1980年参加公安工作,历任派出所副所长,所长,交警大队副大队长。
自由撰稿人,文学爱好者,现系韩城市作协会员。曾参与韩城市公安局史志编写工作。
几年来,先后编写《红色家庭》巜暴乱冶户川》巜白叶树梁》《201》巜过年了》等文稿,撰写的巜我的女儿是第一书记》荣获全省精准扶贫奖。有多篇文稿发表在都市头条,部分作品在陕西农村网和韩城作家,韩城文学,韩城文学园网站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