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尹氏自诞生以来,就与祖国同命运、共呼吸,祖祖辈辈耕耘在中国这片广袤的热土上,装点江山,保卫国家,涌现出一代又一代的扶危脊梁。本文介绍几位尹氏脊梁,纪念他们,并努力学习他们保家卫国的高尚情操。
西周晚期,朝廷式微,猃狁xiǎn yǔn伺机内侵,在周宣王的支持下,尹吉甫率师北征,英勇抗敌,将来自北方的猃狁强敌赶出西周领地,使得关中百姓避免兵燹xiǎn,由此尹氏被称为“维周之氐dǐ”,美誉响彻诸侯,尹吉甫也被视为朝廷栋梁,也为尹氏后人踊跃保国卫家树立了永远的风范。
北宋早期,朝廷与契丹qì dān作战,屡次惨败,契丹不断南下侵扰,中原不安。危急之下,尹继伦被宋太宗派往前线,担任北面缘边都巡检使,在唐河、徐河一带,奋力杀敌,大破契丹qì dān军,挑伤敌将耶律休哥yē lǜ xiū gē。契丹军形象地称面黑的尹继伦为“黑面大王”,畏惧其英勇,往往闻风而逃。后来,尹继伦又被调往灵州、庆州,抗击扰边的党项,未竟而卒cù于边疆。正值党项在北宋边陲chuí猖獗chāng jué之际,宋太宗重用尹宪,令其率师驻守西北。尹宪足智多谋,多次领军作战,大破党项首领李继迁,使其率残部远遁dùn边塞,不敢轻易侵扰内地,还百姓太平。可以这样说,尹宪就是李继迁的克星,有他驻守西北,边塞就能得到安宁。
到了南宋末年,蒙古军大举南下,国家危机。宁都尹玉响应朝廷号召,追随文天祥入京勤王,保家卫国。从常州府保卫战中败退下来之后,他坚守五牧河,率领四百多人与上万的蒙古军昼夜苦战,部属全部壮烈牺牲。身中箭矢如刺猬的尹玉,最终因力尽被擒,宁死不降,英勇就义。此时,尹玉的族兄尹奇甫,身为德安知府,坚守孤城已达一年之久,多次打退蒙古军的进攻,虽然背上生疮,粮食不济,身体虚弱的老人依旧坚定地拄着拐杖登上城楼督战,最终遭遇流矢而殉国。在蒙古军的追击下,南宋流亡朝廷到了广东一带,东莞进士尹佐,宁死不降,舍生取义。族人尹鼎来,护送皇帝到了崖山一带,最终躲避不了蒙古军的追击,在陆秀夫抱着皇帝跳海之后,裹着宋朝旗帜跳崖殉国。与此同时,协助李芾fú坚守潭州的进士尹穀gǔ,知道城破在即,不慌不乱地为两个儿子举行成人礼,随即举家自焚,壮烈捐躯。这般潭州节义壮举,后人有诗赞曰:“举家自杀尽忠臣,仰面青天哭断云,听得北人歌里唱,潭州城是铁州城。”
明朝嘉靖jiā jìng之际,倭寇wō kòu之害愈演愈烈,朝廷委任尹凤驻守福建,又调浙江,数月身不解甲,与倭寇前后大战数百次,打退敌人多次进攻,先后解救了数百名被掳去的百姓,威名大震。大约同时,朝廷调来驻守北疆的尹秉衡,担任苏州游击,在戚继光的指挥下,在东南沿海一带英勇抗击倭寇,尤其是石砀dàng山血战,杀得倭寇余悸长存,解救千名百姓,人称“平倭骠piào骑将军”。万历年间,尹应元担任山东巡抚,部署沿海抗倭,并受朝廷之命,组织队伍,从山东半岛渡海输送粮草到朝鲜,协助明军与朝鲜军合力抗击日本侵略军,做好后勤保障事务。其后,调任浙江巡抚的尹应元,多次出海巡视,并在沿海积极构建防御设施,驱逐前来骚扰的荷兰、西班牙战舰。
这就是中华尹氏的脊梁。这些先辈,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他们的爱国精神,给我们后人树立了榜样,激励了、激励着尹氏后人继续前进!
https://mp.weixin.qq.com/s/1AqnIu-HYU8Fy0i0tUtVc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