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时代的人民法典诞生记
文/沈学印
历史记住了这一刻——
2020年5月28日下午 北京 人民大会堂
世界记住了这一刻——
中国高票表决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通过
这是新中国历史上首个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几代立法者、法律人乃至亿万民众的梦想在此折射
可容纳万人的人民大礼堂 掌声经久 爆发热烈
亿万百姓共同迸发一个声音 民权让我们安居乐业
中国民事法律的体系现状可以从2015年回溯
从那时起就有“两步走”的规划在明确
制定民法总则 调整民事活动遵循基本原则
一般性规则等重要内容 都应有更大的创新举措
一部民法典的高票通过
不仅反映一个国家立法水平的“创新”与“整合”
它也是一场新时代科学立法 民主立法的生动实践课
开启一个国家民事法律新时代的重彩浓墨
2017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民法总则
这是中国民法典编纂顺利迈出第一步的开篇之作
2018年民法典各分编草案逐一亮相
此后的时间也不过就在一年多
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民法典各分编草案多次拆分审议
广袤的神州大地 十里不同风 百里不同俗
编纂民法典 寻求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基本共识
有多少人为此扑下身子 倾听民声 牢记忧乐
民法典的画卷上秉持“人民至上”的理念
确保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
开门立法求得社会共识的“最大公约数”
深入实际让人民法典接地气 具实效 更有力操作
保障人民权利在“民”与“法”间 彰显情怀
翻开民法典“人格权”一编格外引人注目
尽管“人格权是否独立成编”曾有过讨论激烈
决定将人格权独立为一编是民法典的显著特色

从民法到民法典一个“典”字将国家治理水平折射
这是新时代人民法典贯穿始终的精神脉络
民法典把对人身权 人格权的保护放在突出位置
有利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让人民群众获得感 幸福感 安全感 深有体会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中国之治”进入更高境界
关乎14亿人民生老病死衣食住行的“权利宣言”
在民法典的字里行间中将“人民情怀”镌刻
民法典是权利的宣言
更是国家治理的基本遵循和法律依托
中国首个民法主题公园建设在深圳进行的如荼如火
规划图上悬浮的“民法环”舒展于树影之间
民法纪年轴标记出民法发展史巍然矗立 醒目赫然
从体现交易自由到强调契约精神
从设立“特别法人”到健全现代产权制度
民法典明确民商活动 保障经济乘上高速度列车
火炉重庆 嘉陵江畔 歌乐山下
年近百岁高龄的法学家金平深有体会地说
中国民事法律的前进脚步从未停歇
新中国三次民法起草自己都亲身经历和参与过
只有经济社会发展 法治深入人心
民法典才具备条件可以成功的编订和撰写
民法是民事领域的基础和综合法律
纂修民法典体现的是国家法律和法治的奋进与不懈
欲茂其枝 必深其根
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人民法典
事异时移 法随时变
民法典是一部充分体现时代特点的人民法典
民为邦本 法系根基
民法典是一部有效反映人民意愿的人民法典
缘法求道 道立国坚 以民为本 循法而治
跃上更高境界的新中国树起的法治丰碑正巍巍世间
2020年5月29日8:18

作者简介:
沈学印 ,黑龙江伊春人,中国散文诗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中国国际文学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林业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生态文学艺术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常务理事,多家民刊名誉顾问、主编等;曾创办主编《江海文艺•东北版》、《岷州文学•绿色风》、《雅海文学•综合版》、《乌苏里江•绿色风》等10余年,出版民刊80余期。现为《知青文学专号》杂志社总编辑、编辑部主编。

主播简介:
徐红 笔名:红叶,大专学历 。 喜爱文学,诗文,参加長安区〔书香路诗社〕活动。本人热爱朗诵,热爱大自然赋予的美好,喜欢用声音传播正能量,喜欢用心在文字和声音里穿行的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