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怀念我的童年
作者||郑国需
每年六一儿童节,我都会想起我的童年生活。
我曾经在一篇传记中给自己的童年生活,命名为“苦难的童年”。
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与现实的对比,逐步推翻了我自己的命名与定义。
今天又是六一儿童节,我正式将我的童年命名为:幸福的童年。
幸福来自何方,听我慢慢道来。
我的童年,生活在六十年代,那时的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战天斗地,大干社会主义,全国人民团结得像一个人;亲如一家人。
人们之间除了思想上的自我斗私批修之外,没有彼此的仇视,没有尔虞我诈,没有欺骗,当干部的也没有贪污腐败现象。
更没有小偷抢劫之类出现。
那时家里的门是可以不关的,叫做夜不闭户;各级政府的大门是没有门卫的,是人民可以自由进出的,那时捡到别人丢失的物件,是要交公归还的,叫做路不拾遗。
那时过着人人平等的日子,你穷我也穷,你有我也有。
没有贫富差距,没有贵贱之分。
那时没有人剥削人,没有人压迫人的现象。
只有社会主义专政牛鬼蛇神,打倒地富反坏右的思想斗争。
人人是国家的主人,个个是社会主义的主人公。
就连小屁孩都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
那时没有警察,没有派出所,几个乡镇设一个区,一个区只有一名特派员,分管几个乡镇的治安问题。
几乎没有刑事案件发生。
那时的医生是救死扶伤的,那时的医院是不收费的。
那时的天空是蔚蓝色的,那时的水清澈见底,那怕是小溪上的水,也能用手舀起来喝几口。
我的童年就在这种白云悠悠的天空下生活。
我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给生产队里放牛,是一个社会主义的放牛娃,我当时心里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我所做的事,就是为生产队养好牛,让牛长得膘肥体壮,好帮助农民耕田耕地。
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去放牛,同一个生产队的放牛娃都是一样的,那时的思想比火还红。想的全是如何将牛喂养好。
大人们更是不计较劳累,不计较报酬,他们从早到晚都在田野里辛勤劳动,农忙时抢种抢收,农闲时,奔赴水利工地上,那时全国大兴水利建设,而且没有机械设备,全靠农民肩挑背扛,硬是在短短的十年中,建成了几万个大小水库,为农业丰收提供了保障。
至今仍然有一万多个水库在为农村农业服务。
那时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国家作贡献。
那个时代,充满了英雄主义教育,课本里写的全是英雄人物。
如:草原放羊小姐妹,小英雄雨来;用身体挡住敌人枪口的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革命英雄刘胡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
那时的歌曲也很好听,歌词写得有生命力,不像现在的流行歌曲,今天唱明天忘。
如:《学习雷锋好榜样》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红星照我去战斗》
《让我们荡起双桨》
《我的祖国》等等。
至今听来,仍然能让人热血沸腾,泪如泉涌。
那时上学是可以免费的。老师是不收补课费的。不像现在老师,总想从学生家长那里获取红包之类,这样的老师能教育出健康的好学生吗?
那时,在这种为国家为人民作贡献的思想教育下,青少年都能积极向上,思想要求进步,道德品质优良。
那时培养的学生,能经受苦难的考验,这就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任何时候都不过期。
我的童年就是在那种爱祖国,爱人民的的环境下度过的。
那时的我,天天都要求进步,积极向上,每天都会反省自己一次。
我的童年是在共产党的阳光雨露哺育下成长的。
天天迎着雨露阳光上学,光着脚走在田埂上,与小伙伴们,尽情地奔跑追逐,嬉戏玩耍中成长
童年,离我越来越远了。
但那美好的记忆,值得我好好珍惜。
现在的生活富裕了,孩子们的教育却存在很多问题,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需要国家引起重视。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立则国立。
怀念我的童年时光…
虽然日子过的很苦,条件没有今天的优越,但是那份发自内心的快乐,真是终生难忘的!
怀念童年,
怀念那份淳朴的天真!
2020年6月1日
作者简介:
郑国需,
热爱祖国和人民。
几十年来坚持天天写作。
写老百姓喜欢看的文学作品。
2019年在各种媒体上发表了180多首诗歌,20多篇散文,10多篇短篇小说。
在2019年全国第四届《才子》杯文学作品大赛中有二篇作品同时荣获三等奖。
在北京建国70周年诗歌朗诵会上,有三首诗被选为朗诵作品:
《共和国,您从哪里走来?》
《您从人民群众中走来》
《人民万岁》。
2019年12月26日,北京举办了“纪念毛主席诞辰126周年郑国需诗歌专场朗诵会。
2020年2月9日,北京又举办了郑国需战胜疫情,迎接春天,诗歌空中朗诵会。
视频在各大网站能查看。
电影作品:
《我们要回家》
电视连续剧文学本:
《青铜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