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欧散记之十七
红灯区咏叹
文/艾莉(成都)
在德国,性工作者是合法的,是一种职业,并且有严格的职业安全保障。德国的大城市都有红灯区。
有这样一件事,发生在一个中国小伙子身上,让人感到既诙谐又悲哀。他来自国内一所名牌大学,是出色的少年大学生,被公派到德国攻读博士学位。来到德国不久,总听人谈起红灯区,他觉得好奇,很想了解。一个周末,他偷偷地来到红灯区,站在大街上观望。突然,导师的另一个博士生——一个德国小伙子出现在红灯区门前,他看见后就惶恐万分地逃走了。回到宿舍后,他越想越害怕,越想越担忧,从此他看到那个德国学生就不自然,好像做贼被发现了一般。那人与他打招呼,他以为是人家打了小报告后的得意;人家和他交谈,他以为是向他探听虚实;人家与他讨论问题,他以为是不怀好意……打那以后,每逢见到导师,他都不敢直视,总是一副怯怯懦懦,忐忑不安的样子,总以为导师知道了他的“秘密”,嘲笑他的人品。于是他整天坐卧不安,精神恍惚,被一种“智子疑邻”的感觉困扰着。这种担惊受怕的日子过了一个月,他实在受不了了,心想:“既然导师已经知道了,何必再遮遮掩掩。他当面不提,那是等着自己坦白。干脆听天由命,反正我只是在外面看看,没有真的进去,听凭导师处理吧。”于是,寻见导师有时间,他主动来坦白。导师见他如此紧张,大吃一惊,以为他生病了,建议他马上去看医生。他不知如何是好,不得不开口说:“我去了红灯区,只是在大街上走走,没有进去……”话没说完就畏缩地低下沉重了头。导师被这个中国小伙子搞得莫名其妙,根本没听懂是怎么回事,走过来拍拍他的肩,让他平静下来再说。于是他和盘道出事情的全部经过。没等他说完,导师就哈哈大笑起来,差一点失去教授风度。导师告诉他:那是再平常不过的事,男人吗。在德国,没有谁管别人的私生活,你不用如此这般恐慌。就是真的去了,也是人之常情,只要你需要,没人干涉。导师只负责教学及相关工作,学生的私生活由自己安排。他愣了半天,终于恍然大悟。原来德国人是这样看待红灯区的呀。走出导师办公室,他释然了,轻松了。从此,他在导师面前坦然了,他在朋友面前自信了。
每每提及此事,他觉得当时自己太傻气,搞错了时间、地点和人物,此德国也。
到红灯区观西洋景,对于留学生是一件平常的事,开开眼界而已,没有人会大惊小怪的,更没有人会把它上升到作风的高度。中国人对于此事夸张的表现,很让德国人不解——原本一件普通之事,怎么在中国人那里就成了最神秘、最莫测的事呢?
文化不同,观念差异,使东西方文化中的性理念大相径庭。
2020年5月29日
艾莉,长春人,满族格格;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德国游学近十年,出版《莱茵三色》;回国后在某大学工作,出版《那年那月那些事》《踏遍青山人未老》等多部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