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故土!父亲!
文/曲一日
“我是来自南方孝乡农村的”。这个身份,我是永远铭记在心里,那个四季分明物产丰富的孝乡梦泽乡村,是我一生的牵挂。无论我在何处,去过多少繁华的都市,我,始终记得我的根在哪里。我喜欢家乡泥土的清香,更喜欢家乡的月夜,繁星闪烁清风徐徐,蛙鸣声声。从离开家乡那天,我依在异乡翘首南望,依然想念着她,想念那里的亲朋好友,想念家乡那独一无二的气息,想念家乡的一草一木。曾经的亲密无间,而今,我距离他们却是那么的,那么的遥远。在那成片的土地里,我的祖辈们在一点一点地捡拾着属于自己的欢乐与希望。也默默无言地,把忧伤和愁苦深深的埋在土里。可是,故土,家乡,我不忍心掘开你黄软的土地,因为那里曾经种埋过太多的愁苦。我怕,我怕把它们翻出,更怕看见他们会让我流泪,悲伤。
家乡,是永不熄灭的恒星,时时照亮我的旅途,伴着我孤独的身影,夜夜进入我梦中,总是让我牵肠挂肚的想念。
离别故乡三十七年,每次回家,总觉得时间太短促,坐在车上,总感觉路太长,回到父亲身边,总有说不完的话。孤单的父亲,每次听到我要回家时,都在精打细算着时日。当我,踏上家乡的道路时,父亲总是在村口徘徊着,我也一路小跑着向他飞奔而去。“回来了。”父亲望着我满心的欢喜!相见喜悦别时难,离别的场景,不知在我漂泊的路上,已上演了多少回,每当挥手与亲人们告别时,父亲那恋恋不舍的神情,那强堆的笑容,感觉到,他不舍我的离去! 父亲养育我们一儿四女,记得七四年夏天母亲因病去世,父亲才三十九岁,我最小的妹妹不到两岁。几十年来,父亲既当爹又当妈把我们一个个养大。养大了的我们一个个地离开了他…1979年冬季,中越战争的硝烟还未散去,父亲让惟一的儿子报名参军。我经过严格的体检、政审等各项程序,顺利过关,在接到入伍通知书后,穿上绿色军装,父亲送我上车,我看着车下送行人群中的父亲微微地抬起头,双眼的泪花已经渗满眼眶,他努力控制着情绪侧过脸,用手很快抹了下双眼,此时汽车发动机开始响了,只见父亲用力地抬着头,朝车上望着我,泪水止不住的顺着脸颊默默地流了下来,父亲用手拭去脸颊的泪水,不停地向我挥手,此刻我泪眼模糊也抽泣起来,这时我的双手好像灌满了铅连挥手的力气也没有了,不多时车子开始启动……我透过朦胧的泪眼,远远地看到父亲仍然伫立在瑟瑟的寒风里。在我的记忆中,这是我唯一一次看到父亲在流泪——这是对儿子即将离开温暖怀抱的深深不舍,更是对儿子远行之后的无限牵挂。
父亲为人热情,待事认真,是非分明,性格和蔼,善良慈祥。父亲一生没有得罪过人,在我们湾及周边方圆十里的湾里无人不称赞父亲的为人处事;父亲一生佷爱干净,一件旧衣服洗的干干净净,从不留下半点污渍,见过父亲的人无不称赞其干净利落。父亲一生只知道付出,从不要求回报,没有要求过我们什么,没有给我们增添半点麻烦,自母亲病逝,父亲默默地坚持着把我们抚养成人。父亲言语不多,我们几个孩子的善良、孝顺、坚强⋯都是父亲无言身教所授。当我们都离开父亲后,父亲用他的坚忍默默承受着一个人的孤单!无怨无悔。父亲悄悄地走了,在最后的时间,我亲手为父亲更衣,我眼睁睁地看着父亲就那样离开了。在生与死的边缘,在死与生的分离处,我只看到了父亲的眼泪,我知道那是临终前的两滴眼泪,我不停的喊着父亲,直到父亲熬尽油灯枯,落下最后一口气。父亲永远地走了,带着对儿孙的牵挂永远地走了。父亲走了,1.73米左右的身躯就装在了小小的盒子里走了。父亲悄悄的走了,悲伤或许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地淡去,但我知道父亲永远不会从我的生命里走开。我将会永远记住2016年8月9日(七夕)14时20分,父亲带着对人间无限的眷恋和亲人的不舍,离开了这个世界。父亲走了,让我真正理解和感受了“生命”二字的意义。以前,当听到或看到熟悉的、不熟悉的人去世,我只是隐约地体会到一种悲哀,一种惋惜,慨叹一声“人生无常”。然而父亲,如果不是重病缠身,他应该是安享天年,长命百岁的。父亲的离去,让我真切感受生命竟是如此脆弱,面对无可挽回的失去竟是如此的无望与无力!
“月有阴睛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 秋天是伤感的季节,秋风、秋雨,还有那片片落地的黄叶。
写于2016年8月1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