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体书的概念形成于宋代 ,宋高宗赵构著文《思陵翰墨志》载:士人作字,有真、行、草、隶、篆五种。至今延绵了上千年而日臻完善,经久不衰。为了将王思衍、陈允升书风深入扎实地继承下来,陈元方历经几十年的刻苦研究与临习,直追古人源头。他从象形、甲骨、金文、大篆、小篆、竹简、汉隶、泰山金刚经、王、欧、柳、颜、赵、小楷与榜书等,沿着中华汉字文化的发展轨迹一路走来,筑基传统不随时风,以自己独特的书法语言和风格,综合求索心灵书体的表现形式,独创出“塔体隶书”及“七彩书法”艺术,引领了书圣故乡新生代传承图变的热潮。笔者欣赏陈元方作品二十余年的感悟颇多,其行书包含着欧、颜与“二王”之魂,碑学之力,世南(虞世南)之韵,温润雅致,风姿独标。在兼取欧、颜及思衍、允升结体之外,陈元方在自己的书法中巧妙地融进了碑学的骨力,增强了线条的张力,使之外柔内刚,骨力内含。在他临过的上百种碑帖中,而不专宗某家,使人看不出书法的痕迹,如盐入水,虽然看不到,味道却真实存在。笔者辨析陈元方书法内蓄“二王”之魂,这是因为他的书法继承了思衍、允升书法“不激不厉”、“平和中正”的灵魂,写出了当代书法的新风貌、新高度。在古为今用层面上,他恰当地将思衍、允升书风融入了自己书法之中,这种吸收虽不见痕迹,但仔细涵泳品味,仍然可以品读出作品袅袅墨香的其来有自。

古人刘熙载在《艺概》一书中曰:“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与前人书法作品比较,陈元方的书法风格是独特而鲜明的。概括来说,既传承了前辈的书法艺术又写出了时代感,进而写出了“元方风格”,成为现代书法大家。从他在2020年建成的陈元方书法艺术馆陈列的百余幅不同书体作品,即可窥其全豹。既有写得行云流水,清气扑面,直透出浓郁的书卷气,也有古朴苍茫之佳作,折射出陈元方信手拈来、率气自然之愉悦的情致。尤其是近十多年来,陈元方遵循傅山铭言“四宁四毋”:“宁拙毋巧,宁丑勿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坚守自然直率和风骨凛然的“人书合一”之宗旨,放手写去,一派天机。陈元方先生的书法艺术日臻完美,源于他孜孜不倦地追求字外功,常年沉浸在古今诗词歌赋、四书五经的学习与感悟,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从中国书画报创刊起,连续订阅了31年,孜孜不倦地学习吸收刊载的书画理论、学术论文与优秀书画作品,不断蒙养自己的知识领域。

刘曦林先生十分赞赏元方先生的治学精神,曾说:“陈元方君得益于全方位地涉猎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他对我国的国学文化的热爱,从他的诗词中可以看出是下了大功夫的。工作之余,他走遍华夏大地,东渡扶桑,西赴欧洲,几十年来撰写了4000余首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大美临沂,爱憎分明脍炙人口的诗、词、汉俳、楹联等。并已出版了《岁月集》、《沂蒙颂歌》。1600余首诗词汉俳。”我也欣赏元方自撰的经典诗句:昼临秦汉魏晋字,夜咏唐宋明清诗;翰墨丹青永作伴,古圣今贤为我师。并配以对联“师允升帖磨青铁砚,法秦汉碑临众贤迹”悬挂案头作以自勉。
陈元方先生与宝锣门业董事长王保罗先生切磋艺术
历代大书家他们都有一个共点,那就是“以传承弘扬德与艺”为己任,字里行间追随的均是浩然正气表现在人格蕴涵中的朗朗书风。陈元方先生书风中追寻的人格蕴涵,就是要合正大气象道德礼仪之格范的格,“格,正也。”他始终认为,超越功利,是作为书德的内核与人格的基础。中国书法史上,那些大师们就是在这种崇高道德情境的陶冶下,代不乏人,涌现出了许多超常智慧的人格与伟岸灿然的精神境界,因而他们的书法也会永载史册广大发扬。

陈元方,字伯举,号山东人,三石斋居士(石门颂、石门铭、石鼓文),笔耕苑主。1954年出生于临沂。大专学历,书法研究生毕业。先后担任九三学社社员、临沂市政协十二届委员、十三届常委,九三学社临沂市委副主委。系中国书法家协会(国际)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临沂市政协书画室特邀书画家,临沂市书协、美协理事。自幼师从陈允升先生学习书法,后于1978年毕业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2002年毕业于中国书法研究院研究生班,受教于启功、欧阳中石、沈鹏、刘炳森、刘艺、权希军、王祥之等导师。多年来作品获得国内外各类展赛大奖愈百项,入录各种典籍三十余部,在十余国家与地区举办个展;出版有《陈元方书法作品集》、《岁月集》、《陈允升四体千字文》、《陈允升真篆百家姓》、《沂蒙颂歌》、《陈元方书法艺术》、《陈元方隶书作品集》、《师徒三代——王思衍、陈允升、陈元方书法作品选》等。
书法家 画家陈元方先生书画作品欣赏















京都书画艺术网
山东书画周刊
编审/徐学胜 主编/王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