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刘守忠:男、土家族、大学文化、中共党员,出生、成长于湖北恩施州巴东县清江南畔,父母及祖辈均为农民,于1983年参加本县公开招考并被录用为基层乡镇政府干部,至今仍在巴东县政府序列工作。
《天籁之音》
作者:刘守忠
哗啦哗啦哗啦......铛铛铛铛铛铛......
流水伴琴声,流水潺潺不息,
琴声悠扬婉转......
这样的天籁之音,顿使我神清气爽,
同时,也触动了我的神筋,
唤醒了我的情愫,
这是一种无法释怀的思念和情怀。
我是一个在大山里长大的孩子,
参加工作后,
一直生活在城市的钢筋丛林中,
远离了、久违了自然的恬静。
听到这样的天籁之声,
我仿佛回到了童年,
勾起了儿时的一幕一幕......儿时,
我常年穿越在青山绿水间。
高山的流水和四季一样长,
春水潺潺、夏水泱泱、
秋水绵绵、冬水长长。
无论是上学途中,还是下地干活;
无论是牧牛放羊,还是拾柴担水;
无论是采桑陌上,还是摸鱼溪沟......
听到的天籁之音,
少不了潺潺地流水声。
潺潺的流水,流过了一季又一季,
流过了一年又一年,
流过了我的童年,
流过了我的少年,
流过了我无忧无虑的青涩年华。
长时间聆听《高山流水》
般的琴曲和音韵,
不得不让我想起伯牙和子期的故事。
春秋时代,
年轻的伯牙聪颖好学,
拜高人为师,
但他总觉得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
对各种事物的感受。
老师带他来到东海的蓬莱岛上,
伯牙举目眺望,
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
海鸟翻飞,鸣声入耳;
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
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
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
那和谐动听的音乐。
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
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
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
面对清风明月,
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
琴声悠扬,渐入佳境。
忽听岸上有人叫绝。
伯牙闻声走出船来,
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
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
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
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两人约定,
明年此时此刻还在这里相会。
第二年,伯牙如期赴会,
但却久等不见子期。
于是,
伯牙就顺着上次钟子期回家的路
去寻找。
半路上,
他遇到一位老人打听子期的家,
老人正是子期的父亲。
老人告诉伯牙,
子期又要砍柴又要读书,
再加上家境贫寒,积劳成疾,
已经在半月前去世了。
子期去世时担心伯牙会在这里久等,
叮嘱老人
一定要在这一天来通知伯牙。
听到这个消息后悲痛欲绝,
他随老人来到子期的坟前,
抚琴一曲哀悼知己。
曲毕,
就在子期的坟前将琴摔碎,
并且发誓终生不再抚琴。
自此始有高山流水遇知音,
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典故。
后人称颂其事,在此筑馆纪念,
称为琴台,现琴台东对龟山,
西临月湖,
成为武汉著名古迹胜地。
近来,
我经常沉浸在高山流水的
天籁之音中。
惊回首,她清醒了我的头脑,
淡泊了我的宁静。
我现在居住的城市,
面对的是我国的第一条大江,
成天工作在办公桌上,
即使下乡、
出差或旅游,
都是用的现代交通工具,
好象远离了自然风景。
偶尔听到这样的天籁之音,
使我于繁杂事务
带来的身心疲劳得到了释放,
对我来讲,是一种享受。
释放了疲惫,
我将以更大地激情,
从事我想做的事。
天籁之音,我深深地谢谢“你”!
作者:刘守忠:主编:墨客刘恒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