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张应:抗疫•读书•写作
当一场百年不遇的大瘟疫洪水一般席卷而来时,人最好的选择是把自己封闭在一个独立的空间里,不与外人接触。如此隔离自保,可不是嫌弃外人,实际上谁都是别人的外人。这时节所有的人对于外人,都应该持怀疑态度,放弃侥幸和轻信,与人保持必要的距离。在防疫问题上,万万不可大意,大意会失荆州。
人越是被封闭,越是处于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就越是需要活动。没有活动,人在封闭的空间里是待不住的,至少待不长。此时,对于自我封闭的人而言,最好的活动就是读书。读书能让那个狭小的空间变得开阔起,开阔成为无限的时间和空间。读书让人神游,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自由自在,徜徉其间。
抗疫期间,我一直在读书,随心所欲,读过好多本书。印象最深的是法国作家加缪的《鼠疫》。说来有点怪,冥冥之中似有某种预感,在我的藏书中原本没有这本书。加缪的《局外人·鼠疫》合辑本,是去年冬天在南京大学培训时买回来的。偌大的书店里古今中外文学名著浩若烟海,我为何单单看上了它?事先我并没有存心购买它,因为遇见所以买了。回来后一直忙于事务,本该一读为快的新书没读,被放到一边。
春节后,疫情最紧张的那段日子,我忽然想起手头还有一本与疫情相关的书,正好翻出来一读。不读则已,一读我便惊呆了。发烧、死亡、恐慌,隔离、封城、方舱医院,当下的诸多情况,《鼠疫》书中早已存在。某些地方的抗疫做法,似乎从书中复制,至少也是大尺度的借鉴。历史,竟是如此高清晰度的相似。书籍记录了历史,收藏了人类的经验和智慧。不读书,人哪会知道这些。我是因为读了《鼠疫》,才知道眼前所见的现实并不稀奇,人类历史上早就有过。当初,湖北武汉的相关人士,倘若读过《鼠疫》,也许封城的日期会提前,让很多人免遭瘟疫毒害。
读书离不开思考。没有思考的阅读,基本无效。思考的方式不仅是动脑,也包括动手,把自己所见、所思、所感、所悟写出来。抗疫以来,我一直以写作的方式陪伴读书,迄今写出几十篇各种类型的文字,约有八、九万字。
疫情尚未结束,后疫情时代或许是漫长的。读书,是当前最好的生活方式。书是人最好的朋友,有书人就不会孤独。人若继续把自己封闭在一个狭小的独立空间里,有书陪伴,人的世界就不是一个人的世界。
我相信疫情终将过去,生活还能回归到正常的轨道。人啊,千万别好了伤疤忘了痛,抽出更多的时间让自己跟自己单独在一起吧。自己和自己独处的空间,最好的选择是书房。在那里,人是不会孤独的,有许多书在默默地陪伴着人,等人跟它对话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