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剧.爱到骨子里的艺术
作者:张庆明
他是个蓟州男子汉,从事重体力劳动。打小就酷爱评剧白派和新派艺术。
小时候,每当唱起这些优美华丽的唱腔,都会受到父母狠狠地批评。吓唬他说:“男孩子不能唱这个,被人笑话,长大了,没人给说媳妇。”于是,他把这深深的爱好埋在了心底。
长大成人,成家立业了,这种爱好与日俱增,浴火在心中燃烧。他经常找没人的地方,偷偷地哼唱几段,寻找一下他温馨的记忆,品味一下评剧唱腔的优美,走进剧中人的心理。伴随着人物,时而开心,时而难过,时而欢笑,时而落泪。这时,他的内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因为他是一个感情丰富,非常感性的人。
终于,四十多岁那年,在锦绣香江的建筑工地,他正式执麦开唱,向他酷爱的评剧艺术,靠近了一大步。
原来,当地有一群中老年评剧爱好者,经常在小区活动。作为蓟州来的农民工,他和他的伙伴们在工地上,虽然一身汗水,一身灰土,劳累了一天。但是,当他听到 板胡悠扬,鼓点铿锵,顿时全身都是力量,嗓子痒痒的,浑身的血液都在沸腾。他的工友们就极力撺掇他去试试。他也是,听到这么亲切悦耳的声音,心早就飞到了那里,正中下怀,于是,他和工友们一起来到了娱乐的小广场。

听了一会儿戏,好事的哥们儿就忍不住开口啦:“老师们,让我们这位哥们儿来一段吧,他会反串白派和新派呢。”听到这话,老人们先是差异,转瞬又是惊喜。其中一位老大姐非常热情的跑过来,带着天津口音问:“是吗,这可很难的,你们是哪的人呢?”“我们是蓟州人。”“既然会唱,就来一段儿呗,大家给点掌声鼓励鼓励。”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响起。把他尴尬在那了。为什么呢,因为他这还是第一次在大家面前要跟着乐队演出。40多年了。他只在心底,只在人后偷偷的唱,把他的爱融入到他的唱腔当中,自娱自乐,自我陶醉。然而今天,突如其来要在大庭广众之下跟着乐队演唱,心里可是15个大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没谱啊。脸红了,脖子粗了,浑身都在发热。心不由自主地乱跳起来。
那大姐一看,一把拽住他的手:“兄弟,展示展示没问题的。现在呀,反串很时兴啊。’边说边拉他来到场子中间。再也推不脱了,骑虎难下啦。于是,硬着头皮,壮壮胆子,清清喉咙,先来了一段儿新派的名段。掌声排山倒海般涌来。可是因为白天的劳累,没有功夫多练复习,加之紧张,使他热汗直流,忘词,断片儿······那位大姐要热情地鼓励着:”老弟,不碍事,干了一天累活儿,都不容易啊,休息一下休息一下,再给我们来一段儿。“尴尬之极,无地自容,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他自觉灰溜溜地退到人群里。自责,羞愧一股脑涌上来,他觉得太丢人了,浑身冷汗,感觉后背上有千万把刀在戳他,丢人了丢到家了,怎么把脸都丢到了宝坻锦绣香江啊,呈什么晒呀!

这时,他的弟兄们纷纷给他打气,“不要紧的,这算个啥,谁还没有第一次,把词儿复习复习,一会儿,在唱段白派,非震了不可。“这时那位大姐又来了,拉住他的手,亲切地说:”小老弟呀,你的嗓子是真好。刚才那段儿啊,咱不算啊,你熟悉熟悉唱一段儿熟的吧。“那大姐热情的笑脸,关切的目光,融化了他灰冷的心,又勾起了他的斗志。于是他鼓足勇气说:”大姐,那我就来一段儿白派《秦香莲》见皇姑吧。”好,真棒!“那大姐拿起话筒向所有的人宣布:”下面我们再请这位蓟县的且(客人)唱一段白派《秦香莲》,大家掌声欢迎。“在大家的掌声和欢呼声中,他抖抖精神,又站在了台上。随着鼓点的响起,板胡悠扬,他献上了见皇姑这一经典唱段。
在他张嘴的一刹那,所有的观众鸦雀无声,屏息凝视,静心聆听。真是字正腔圆,韵味纯正啊。等他唱完这一段之后,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经久不息。他站在那里,第一次享受了观众的掌声,欢呼声,一股成就感油然而生,自信,随之而来。他长舒了口气,深深地为给他喝彩鼓掌的戏迷们,鞠了几躬。
那位大姐又上来了,接过话筒,激动地说:”哎呀,真是难得,真是难得呀,这么好的白派艺术,被这样一位憨厚的农民工给演绎的太好了。向农民工致敬!“这位大姐真的诙谐幽默,口才极佳。下了台,回想起唱第一段时候的尴尬场面,真的体会到,经验都是练出来的。有了这惊心动魄的第一次,往后的评剧之路,会越走越宽敞。

他的心情慢慢平静了。回想童年,初次接触评剧就是《秦香莲》。一位母亲,带着两个幼小的孩子。千里迢迢,逃荒要饭,进京寻父。那种凄凉,那种无助,那幽咽婉转的唱腔,感动的他一次又一次的落泪,自此,那唱腔深深烙印在他心里。他发誓一定要唱白派。
那个时代,农村的贫穷与落后众所周知。日子好过的人家,才有收音机。每当谁家在播放评剧的时候,他都悄悄的溜到人家的寨子根儿底下,蹲在那里侧着耳朵倾听。如果谁家的鸡鸭狗的叫了,打扰了他。他就会堵住外侧的耳朵,用里侧的耳朵来听。那个用心劲儿,就别提啦。既怕有人打搅,又怕人家半截儿关了,还怕有人看见笑话。窃听的滋味,只有他自己明白。
又过了几年,生活条件稍微好了一些,家里买了一台收音机,可是家里好几个的姐妹兄弟,都要争着抢着听广播剧听评书,哪都轮到他来听评戏啦。所以他珍惜每一次能够听评戏的机会,用心的去听、去学、去记。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家家都有了电视VCD,可以放光盘。再后来就有了手机,多功能的手机可以上快手儿,使他的白派和新派艺术得以快速进步。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媒体的先进,练习的充分,他的评剧艺术,逐渐走向成熟。如今,他在K歌里唱,在快手里唱,还和网友连麦表演对唱。如果不是爱评戏爱到骨子里,哪来的毅力,在搬运砖石的高强度工作之余,天天坚持唱下去呢?
让我们真诚的祝福他,能给喜欢他的听众,带来更多的唱段。
2020.05.16写于瑞景花园

作者、主播简介:
张庆明(劲舞秋声),天津宝坻人。生于1964年,本科学历,高级教师。业余主持人,京剧票友,多次荣获京剧彩唱大赛金银铜奖。爱好诵读,多家平台主播。有两篇散文获得市级奖并出版。多篇长诗见于各平台。比投全国诗词名家季军。多篇有奖征文获奖。撰写几十个小品,相声获得区级奖,编排辅导舞蹈音乐剧抗争荣获第二届全球环境自然日华北赛区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