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 桃 园 的 笑 声
作者王安德

游走在韩城西塬,卫东南趙村的公路俩傍,一摊摊"樱桃采摘"园的招牌让我停下游走的脚步,举目望去,大约有十几家之多。
小桌上,摆上三五个小塑料盆,里面装满了熟透的樱桃,红亮红亮的,诱发我流下了贪嘴的口水。
这里是我的家乡,熟人,朋友,同学太多,稍不留神,同学奇恩走了过来,热情地说"想吃红樱桃,我家的园子就在前边",哈,哈,生意走上田间地头。
南赵村是芝川镇辖区的一个小村,地处卫东塬上,一条乡村公路穿村而过,过去,这里的农村人思想比较守旧,始终依靠传统的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群众的温饱问题主要是靠天吃饭,改革开放初期,村里人依靠良好的地理环境,将靠近公路两傍的所有农田,栽种下了苹果,桃树等,村边的沟垅垅上栽下了大红袍花椒树,几年时间,苹果和桃子获得了连年大丰收,远销省内外,小小的村子成了远近闻名的苹果村,村民也逐渐走上了富裕之路。

然而,随着市场调节的不断发展变化,加之苹果产业在各个地方的发展壮大,产量,销售,价格困绕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一年辛辛苦苦,从施肥,灌概,修剪,到发芽,开花,疏花,打药,套袋,繁锁的精耕细作,虽然在产量上获得了高产,但偏底而不稳定的价格,并没有给下苦的农村人带来惊喜,相反,腐烂的苹果堆在田间地头,让人看了心痛,采摘回来的果实一时半会又卖不出去,群众叫苦连天。
无奈之中,具有胆量和科学意识的几家人,一夜之间让卫东人一惊,他们砍掉了陪伴十多年,曾经为他们带来"喜悦"的苹园,桃树园,同时请来了市上的农艺师和果品专家,在他们的指导下,有部分家庭改良新的品种,在技术上作起文章,又有一部分人,更加大胆,在自己的地里栽植上在当时并不"认识"的樱桃和草莓,还有人栽新品种柿子,核桃上作起了文章,一时间,卫东塬上的农村就像"疯"了一样,转变着思想,转换着产业,从而实现科学引领,科学发展。
在吴姓农民的樱桃园,当我提出"你们那时为何胆子真大"时,他笑着说"我们农民也是被逼的无路可走,你不胆大,只有死路一条",他掏出心窝子,说出了心里话"农民干活很累很脏,全家人扑在苹果园,忙来忙去,赶到收获的时候,果子烂在地里无人问,堆积如山,心痛呀!"

对于樱桃园的发展,他们很乐观"不瞒你乡党,我这三亩樱桃园,已发展了近十年时间,每年轻轻松松有三五万进帐",他笑了笑,又给我说"樱桃园好管理,下的苦少,果品成熟后,城里人来乡下游玩,走进园子又采摘,又品尝,回去买上十斤八斤的",今年五月六日,樱桃成熟,吴姓师傅和老婆呆在地里,等着顾客来,不到二十天,三万多元就到手了。
说着樱桃园,他老婆也在偷偷地笑,前几年,我和老汉也敢时毛,进城打工去了,俩个人一个月挣几千元,但咱不习惯城里的生活,浑身毛病很大,挣下的钱全都吃了药,回到乡下后,重新与土地打交道,接地气,下点苦,空气新鲜,生活自由,如今身体好多了,不吃药,不打针,天天乐哈哈的。
她,他,还有那十几户种樱桃的农民,在自己的樱桃园,开心地笑了,笑的灿烂,笑的心情舒畅。
作者简介
王安德,男,1960年6月出生,大学文化,中共党员,陕西,韩城,卫东人,1980年参加公安工作,历任派出所副所长,所长,交警大队副大队长。
自由撰稿人,文学爱好者,现系韩城市作协会员。曾参与韩城市公安局史志编写工作。
几年来,先后编写《红色家庭》巜暴乱冶户川》巜白叶树梁》《201》巜过年了》等文稿,撰写的巜我的女儿是第一书记》荣获全省精准扶贫奖。有多篇文稿发表在都市头条,部分作品在陕西农村网和韩城作家,韩城文学,韩城文学园网站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