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岭北麓的太白山下,有一处山清水秀的小山岗,当地人美名其曰灵龙山。初识灵龙山,是满山遍野的洋槐花,淡淡的清香传岀了讯息,招惹了蠢蠢欲动的人,向毓秀钟灵的灵龙山开拔。
灵龙山位于关中中部,眉县太白山森林公园东,是大秦岭的又一处亮点。人间四月天最美的季节,我与众文友结伴而行,顺着蜿蜒盘旋的山路,我们的车队在槐花清浅的香味里进了灵龙山。在灵龙山至高点的观景台,极目远眺,法门寺的辉煌建筑群若隐若现,八百里秦川一目了然,高低不一的建筑层,张载文化园,与乡村错落有致的旅游风景线,再现了时代日新月异的风貌。一缕缕槐花香,从厚重的大秦岭深处悄然而来,沐浴着风尘仆仆的一行人,人们欢呼在这一方纯净里,感悟着大自然的初衷。

风从山与山的交替处来,带着大山温婉的关照,绿叶呼出大量的天然氧气,滋养着来人。在灵龙山的观景台,由眉县诗词楹联协主办,眉县夕阳红老年服务有限公司协办的“采槐花颂春迎夏活动”仪式启动,随着一声发号施令,一支浩浩荡荡的采槐花队伍,扛着长勾,手握短刃角,向山梁上的碧海蓝天中进发。走进大自然,犹如走进久违的家园,每个人轻松自在,脸上洋溢着四月的春光,朝气蓬勃,时光在大自然中没有年龄的差距,归还了所有应有的童心、活力!
青葱永远是岁月的主题,一发不可收拾,覆盖了所有的参差不齐,与瘦骨嶙峋。陌上,羊肠小道伸进了大山腹地,我们在花海里抓捕着一个又一个采摘画面,野花装点着背景,芳草铺设着画意的底色,槐花将清白高高挂起,醉人的体香抛向了长空。每个回眸的人,灿烂的笑容留在大山深处,追忆与当下融为一体,幸福感油然而生。

在槐树林里,人如碧波上的蝴蝶,上下翻飞着、欢呼着,纵情松软的老林,挺拔的洋槐树,将清新脱俗的花儿捧上了天,素白染色了一面又一面坡。在丛荫下,手握长勾的几位老师,将道边的槐树拉弯了腰,招呼我们靠近采摘,一向好玩的我,抢拍着采摘的镜头,素白与葱郁映衬着人鲜亮的衣着,还有与槐花一样可人的笑脸。俯下腰身的洋槐树,任一双双大手逐个掐走了一串串含苞待放的花,叶子组成无数颗心型,一字排开井然有序,面对生命的新绿,每个人眼里闪烁着久违的光芒。我们小心翼翼地采完槐花,放手了树杆,没有了繁花的槐树挺直了腰身,用自豪感正视前方。
在山梁左侧的山坳里,垂手可得的槐花,在清风中矫情、盈动,看似一串串风铃,在枝头垂相迎,触动了我们的眉睫,扑面而来清香带着淡淡的甜,与老林清新的空气,泡软了四月的骄阳,温情脉脉地透过青叶缝隙,安抚着所有人。我们象叽叽喳喳的小鸟,穿梭在老树林,捕捉着大自然的每一个细节。搞笑的事情时有发生,一位同行美女玩得很有情调,将蒲公英用朱唇轻轻吹起,那种飘逸的感觉挺诱人,一向笨拙的我模仿着使足劲,一口气将蒲公英吹成光杆杆,在尴尬中笑了。那一笑,被姐妹们刚好抓拍到,灿烂的笑容无拘无束,与枝头槐花一样咧着嘴,我忽然明白了在阳光下绽放笑脸的滋味,挺甜,就像槐花的味道。

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每个人都是敞亮的。同行的几十号人,有多半人初次相识,走进大自然犹如走进一个家,大家相互召唤,随意拉话,一种久违的亲和,源于对大自然共同的情结。我站在崖头,将漫山遍野的素白尽收眼底,一眼望不到头的青涩,象极了年少的青春,蓬勃、奔放,不依不饶的坚持。我在青叶与花香中,聆听岁月如歌的传晿,每一个声息发自肺腑,发自生命的源头,或欢呼、或绽放,都是自然真实的一面。
在山巅之上,人放远了尘埃中的牵绊,追着槐花清甜的香味,一路而去。静谧中,我的心跳声清晰了,是老林屏住了呼吸,在聆听我的欢悦,小鸟止住了歌声,在俯视着我扑开的双翼,山谷里隐约传来的溪流声,拨动了一曲清韵,融入大自然的我,更像一朵露营的野花,无欲无求独守一方清欢。与其说是采槐花,不如说是与槐花的一场约见,一场释怀。在一树又一树槐花中,我为了寻找自己中意的花儿,一路跋涉,槐花悬起银色的光泽,显得有些张扬,那些待放的花也特悲催,被我一眼相中据为己有,装进布袋的槐花,怀惴着甜蜜的梦想,像乡村里走岀的农民工,成了进入市井的潮流。
一缕轻风不记得吹绿了多少座山,也不记槐花从何而来,它只记得槐花飘香时,大自然最美的羽翼张开了,向人间挥霍了高贵典雅,和与世无争的悠然。在铺天盖地的槐花谷,我被大自然的钟灵毓秀所震撼,在香甜与葱郁里,我成了大自然一支点缀的星花,根伸进了泥土,与数不胜数的花儿,一起芬芳,一起翩翩起舞。
欲速则不达,为了寻找相中的槐花,我触碰了山谷的清寒处。迟迟未开的槐花,正在酝酿中,对我的到来无动于衷,不免有些扫兴。幸好,善解人意的刘老师,招呼着我们走回头路去采摘,有了失意的先例,对眼下方懂得珍惜。回头路上,刘老师率先帮我们勾来槐花,大家齐动手,勾的勾,拉的拉,摘的摘,一会儿每个人的手提袋鼓了起来,心里也温暖了,闻着槐花香更甜。

收获满满的人流,沿着山路三五成群的下山,伴着歌声、呐喊声,和槐花依依不舍的香甜,告别了幽静的老林。在半山腰一个山坳一侧,陪同的向导向大家介绍了灵龙山公墓。人生的来与去,是一场注定的行程。走岀大山与回归自然,正如槐花浅淡的香,徐徐而来,轻轻而去。
一阵清风绕指柔,伴着槐花香烟紧随左右。回首,碧瑶福地自安详,槐花香漫漫,送一程,追一程。
作者简历:
李亚红 ,笔名秦岭雅。陕西宝鸡作家协会会员,眉县作家协会会员、副秘书长,眉县楹联协会理事,眉县朗诵艺术学会理事,江山文学网绿野社团社长助理及编辑,中国散文网会员,作品多见各大文学网站,与纸媒刊物,并在省市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