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唯愿别来常记取,我心从此是君心
-----序郝院兰诗词集《听泉云深处》
田晓林
“听泉妹”,我一直是这样喊她,从相识的第一天就这样喊她。她也一直喊我田兄。二0一七年春,我在诗词中国河北站群里讲解诗词课程。她每次课程必到,给我鼓励、提出建议。就这样我们成了好友。
同年秋,燕赵水滴文学群的诗友经过一年的诗词课程培训,经过考核,优秀诗友要晋升研修群了。群里的诗友“诗雅”是她的好姐妹,对我说能不能直接让她进入水滴研修群,她的诗词水平较高,可以不再经过初级培训的。我说可以,因为我和她也相识了有半年时间了,也对她有了一定的了解。就这样她来到了水滴研修群,并且担任了b班点评老师。她知道研修群的诗友都是经过考核晋升过来的,所以问我考核的内容,她要参与考核,我说你都来了还考核啥啊。但她决意要考核,并且很认真的完成了全部考核内容。每期作业她都积极交作品,对班里的十二名诗友的作品也是认真点评。她的点评细致到位,得到了诗友们的高度好评与认可。
我们就这样一直很平稳地顺利地用诗词交心,一起学习,一起在时光里打磨诗意。

二0一八年五月二十三日,我应衡水诗友之邀去衡水湖采风。在车上接到了群里诗友的信息,说是“听泉妹”可能在前几天出了车祸去世了,问问我确定一下。我说她没事,这是一个谣言。我分明是看到了她昨晚在空间发的一条动态,当时已经是凌晨一点多了,所以我也就没有去打扰她,她怎么会在前几天出车祸呢?现在网络上面的假消息太多了。晚上九点钟左右,又有几个诗友发来信息问我,证实是不是消息可靠。三人成虎啊,我不由得心里紧张起来。赶紧给“听泉妹”发信息,不回复。打电话,关机。我赶紧在群里发了一条消息,问大家有没有听到她车祸的消息。过了大约半小时,诗友“天天快乐”发来消息,他咨询了阳原县交通事故处理部门,证实“听泉妹”于五月十九日晚在回家路上被一辆大型挂车撞到,车祸去世。
我听到这一确认消息,大脑一片空白。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坐在衡水湖边的我,恍恍惚惚看到湖水里映出了她的身影,我们就这样谈了很久。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到房间的,后来翻看群聊天记录才知道当时往群里发确认消息时已经是凌晨三点多钟了。天刚蒙蒙亮,“诗雅”就给我打来电话,她哭着用地方方言反复说着一句话:“田老师,你说这是怎么了,这是怎么了。”就这样她竟然和我通话了将近四十分钟。心痛的我,只能是安慰她,但语言竟是东一句西一句不知道说什么。
群里的诗友写了很多怀念“听泉妹”的诗词作品,算来有二百首之多。我把她来到“水滴”后写的三十四首诗词作品做成了美篇在网上公示,借以怀念她。

时间就这样在不声不息中到了二0一九年的农历二月二日,这一天是中国的民间传统节日“龙抬头”。我按照民俗沐浴、理发、吃面。晚上与几位好友小聚,因是知己,便也没有拘束,喝到小醉。就在这晚“听泉妹”来到了我的梦里。她和我说,能不能给她出一本诗集。我说能,我一定办。她说清明前能出版吗?我说不能,因为搜集整理、排版印刷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但我会尽快。我会赶在五月十九日祭日以前把诗集出版。
早上起来便联系诗友以及她生前的好友,开始搜集她的作品。等待回复的时间我坐在电脑前又想起了她昨晚在梦里期待的神情,以及离去的孤独的身影。此时我心里的滋味何其苦楚,只有我自己知道,眼泪便哗的一下子掉了下来。

接下来的日子,便是我真正走近她诗词情感世界的日子。二十一天的时间,我通过多渠道搜集到了她的诗词作品三百余首以及自制灯谜近百个。主要搜集来源是在她的好友“亚森”那里,“亚森”也在诗词中国河北站,网名:小冲。他把整理的作品都发给了我,是这本诗集的第一功臣。
我一边整理,一边读。有时自言自语,仿佛是在和她说话。她的作品是有灵性的、真实情感的,她以诗意的词句,描写人间冷暖的庸常,见证现代人的心灵境遇与世俗喜乐。古诗词在她这里,是真正接了地气了的,身边的人物,身边的风景,都在她的笔下得以升华,甚至让庸常的生活细节也参与到古典化的讲述中。她以善意与宽容,回望生活的日日夜夜,就为日常生活沾上了古风古韵,那些平凡的人物景物事物,竟也变得雅致起来。其实,古诗词是真的可以赋予生活以尊严感的。

她的诗境如她的人,细腻柔婉、宁静淡泊、至纯至真,如若君子之度。如《行香子·咏菊》:“脂粉轻匀,兰麝微薰,舞清影,款款腰身。秋光怜爱,添助丰神,谢风柔缓,日妍暖,月黄昏。
天涯行遍,纤尘未染,但胸中,玉魄霜魂。素怀悲悯,尤念贞纯。
伴紫衣郎,红尘客,白云身。”这首词意境高雅,凸显灵性,心纯志真。
再如:七绝《盆景梅花》“一样梅开逞玉妆,无关风雪色如霜。花农纵使勤呵护,仍羡驿桥寂寞香。”这首绝句越品越香,有一种寂寞香,一种君子香。高洁有志。
我们知道,有深度的诗,总能让人感受到内在的力量,读过之后回味无穷,诗的深度与广度是吸引读者重要之处。诗人对自然景物和生命景象的敏感,渗透着诗人的自我审美意识,是与诗人的情感状态、诗艺修炼、知觉特性紧密相连的。诗人书写的每一个意象,每一种色彩,其实都是自我心理、自我心灵色彩和音韵的外化,表明了精神的升华和诗意的升华。

诗集终于整理排版完毕,就要付梓印刷了。这次诗集印刷费用都是水滴诗社的诗友自发资助的,大家是功不可没的。行文至此,已是凌晨三点多钟了。今天正好是清明节,我一定要在今天把这篇文字写完,借以表达对“听泉妹”的怀念。说是写序,其实就是说说心里话,和大家说说,也和“听泉妹”说说。
不觉又想起她的那首七绝《别》“梨花桥上梨花雨,雨落花飞无处寻。唯愿别来常记取,我心从此是君心。”是啊,此时梨花已经开了,晶晶莹莹的,正与春风倾诉着“别”后的相思。
天快亮了,我没有睡意,想着去梨园,看一看清晨带露水的梨花。用一颗诗心,记取别后的夙愿,将所有的梨花揉成几缕无须羁绊的思绪,缠绕着我的年轮。
然后,回家睡一觉;然后,做一个梦;梦里再和“听泉妹”说说话.......
二0一九年清明节于古墨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