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佟明开: 出身于文学世家。新闻单位退休干部,从事广播电视新闻工作40余年。集编导、釆写、摄像于一身,发表大量新闻及文学作品。酷爱散文、诗歌创作,笔耕不辍,曾获全球华人诗歌大赛优秀奖,河北省文学创作大奖赛三等奖,中国语文报范文二等奖及其他奖项。现居住石家庄市,为自由撰稿人。
晁爱平,微信笔名~骆鸿,1965年出生,党员,本科文化。现从事国防教育宣传工作。承德市作家协会会员,承德市诗词楹联协会会员,承德市朗诵协会会员。有诗歌、散文作品发表与《国防教育》、《中国民兵》、《中国军网》、《承德日报》等纸质或网络媒体。
《我的父亲母亲》
用文字表述出来的
再看看
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和信念
至今挥之不去
高大的身躯
在暖暖的被窝里
在子女面前
最大的荣幸
母亲谢鸿知,承德市人。毕业于承德市女子中专,1950年1月分配到兴隆县工作。 家父佟靖功曾认县文化馆馆长、县党史办副主任等职。系原热河省文联会员。1956年加入河北省作协并成为第一届会员。曾兼任承德地区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中短篇文学作品40多篇,长篇作品3部。1990年离休后,每天都在伏案疾书并取得突出成就。1994年10月,佟老受县里委托,用半年时间陪同来访的日本著名教育家仁木富美子女士。走访、座谈、介绍并提供了大量的兴隆党和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详实资料。仁木富美子女士回国后,撰写了《长城线上的大屠杀一一兴隆惨案》一书,引起日本民众强烈反响。从1994年开始到2003年,佟老向来访的日本国民控诉日军罪行100多场,听众达2000多人次。一些日本进步人士深受感触并连继向兴隆老区捐款捐物,帮助13所中小学建了校舍,计折合人民币400多 万元。为还,原中顾委委员李运昌老将军寻找当年"冰儿″的心愿。1982年,佟老临危受命。历时三年,踏遍兴隆革命老区半壁山川,走访1万多户、7万多人次。最终找到了,当年一位农嫂在五指山区,深夜带领八路军党政机关冲出日军重围,把孩子生在冰天雪地上。老将军当时取名为"冰儿"的46岁朱海清。还了李运昌老将军几十年牵挂之念。佟老书写的《冰儿诞生记》获原承德地区第六届金鹿奖。《我为李云昌将军寻冰儿》被《中华儿女》《新华文摘》等全国十几家报刊转载。并获《大江南北》杂志社优秀作品奖。历时五年完成的《孙永勤将军转》出版后,获河北省文史资料优秀成果一等奖。从1995年起以佟老提供的素材,并配合中央电视台、河北电视台在兴隆拍摄《千里无人区》《人圈》《孙永勤》三部纪录片,其中《孙永勤》是由河北电视台摄制播出的,并获得河北省优秀纪录片三等奖。2003年8月应邀客座中央电视台,由王志主持的《面对面》专栏,向全国人民讲述日寇在兴隆革命老区制造人圈集家并村等残暴罪行以及在华北制造千里无人区情况。2003年由中央军委、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面向全国播出的大型抗日战争史实钜献,播出兴隆人圈,以及介绍佟靖功同志用几十年搜集整理的史实资料,并称之为:掌握挖掘第一手人圈和千里无人区资料的第一人、文史专家。1951年佟靖功同志当选县级劳动模范,1956年当选县级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1995年至2003年曾受河北省委、省政府四次嘉奖。当选过市级劳动模范和承德市"十大新闻人物"。2003年至2004年,中央精神文明委曾授予"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国防教育委员会授予"全国国防教育先进个人",中共中央组织部曾授予"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现如今已90岁高龄的佟老始终笔耕不辍,每日伏案疾书,怀着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忠诚和对兴隆革命老区深厚情感,经常下乡对年轻人讲述、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在田间地头采访知情老乡,抢救、搜集、挖掘整理第一手详实资料。殚精竭虑,传承后人,用言行感染他人,并被评选为"最美兴隆人″,被誉为红色文化承传家。
主编:谷子
审稿:何兰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