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丰碑长青 11
文/三木秉凤(周凤森)
诚信之约
(11)
俗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其实一域文化也同样养教一域民心。金乡县古称东缗县,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散落在民间的积极向善的传闻逸事丰富多彩。那么什么才算是一方水土?一方水土其实就是一个地方的地域文化、传统美德、民风民俗、气候地理等与几千年民族传统文化的结合与碰撞后而形成的地方文化产物。所以一方水土与沉淀在这方水土上的文化其实是密不可分的!文化的作用是什么?文以载道,大化天下,文化的真正作用就是以文中所载之道,而大化天下民心,这就是“润物细无声”的文化软实力的体现,即用文化熏陶人心,用文化教导民心,用文化修养民心,让民心向道,让民心向理,让民心向德,从而让整个社会正气充盈,这才是文化软实力的本有作用,这个文化导航的过程就是文化教育!由于地域文化的力量与熏修,自古金乡之地民风淳朴,仁义礼智,诚信热忱,助人为乐之风长期盛行,因而这里也是全国有名的诚信之乡。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王杰就是在这方水土与文化沃野中成长起来的一名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王杰很小的时候,王廉堂就一次次给他讲述着发生在东汉时期“鸡黍之约”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范式就生活在二千年前的金乡县鸡黍镇。王廉堂受过六年传统文化的熏陶,他深感文化教育的过程就是用文化道理重复熏陶!他更知道文化中所承载的内在力量如何去发挥作用!对于发生在金乡的“鸡黍之约”故事就是教育后人的典型教材,王廉堂绝对不会放过这样的样板教育。

王廉堂每次讲到“鸡黍之约”的故事,王杰总是好奇问养父:“诚信能给人们带来什么?”王廉堂说语重心长地说:“孔子说,人无信不立!以诚相待,以信相待,这是我们立人立业的基础!”王廉堂又说:“发生在我们金乡的鸡黍之约,其实就是诚信之约!心中有了诚信,才会生出对人民的大爱!”据《后汉书.独行列传》记载,范式,字巨卿,山阳郡金乡县人。范式年轻时在太学游学,成为太学儒生,和汝南郡人张劭,字元伯是好朋友。后来两人一起告假回乡,范式对元伯说:“两年后我回京城时,顺便拜会您的父母!”元伯说:“那我每隔两年,也去拜访您的父母!”然后两人共同约定了各自到访的日期,并约定杀鸡作黍而食。当约定日期临近时,元伯就把事情告诉了母亲,让她布置酒食鸡黍等恭候范式光临。母亲说:“你们都分别两年了,千里之外约定的事情,你怎么就这么相信他呢?”元伯说:“金乡县的范巨卿诚实信用,绝对不会违背诺言!”母亲说:“如果真是这样,我就为你们酿酒做食。”到了约定之日,山阳郡的范巨卿果然应约而至。从此两人按约礼尚往来。然而若干年后,张元伯突然去逝。一天,范式迷迷糊糊中忽然梦见张劭戴着黑帽,垂着黑缨,匆匆向他走来,无限依恋地对他说:“巨卿,我染病已死,要在三天后下葬,从此永归黄泉。您如果还没忘了我,就再来见我一面!送我最后一程,我会一直等着你!”范式惊醒,梦境如真,他没有任何怀疑。于是,范式穿上丧装,驾驶马车奔赴张家。范式还未赶到,元伯的灵柩已经出发了,到了墓地,灵柩突然沉重难抬,不肯进入墓穴。元伯的母亲抚着灵柩说:“元伯儿啊,你还有什么心愿未了吗?”正在这时一辆白马素车卷尘而来,远远地哭声冲天。母亲说:“一定是范巨卿来了。”果然范巨卿一到就叩拜灵柩说:“元伯兄,您托梦给我后,我日夜兼程,来为您送葬,生死异路,我们从此永别。元伯兄,你放心走吧!以后的日子,我会依约探视君母,绝不食言!”听完此言,周围参加葬礼的乡亲无不感动的悲哭欲绝。范式与众人一起牵拉引棺的绳索,灵柩这才缓缓进入茔穴。然后范式又在坟前为元伯立碑种树,这才依依惜别张邵之母,离开那里,从此鸡黍之约成为金乡人民热情诚信的象征!对于这个故事,王杰百听不厌,而且每次听完这个故事,他都感动地流下眼泪,这个故事也让王杰幼小的灵魂在这方文化水土中经受着诚信良善的一次次洗礼。

1955年初冬,金乡县连降微细寒雨,华堌村的街道上结了一层薄薄的琉璃冰。一天,王杰在放学途中,正与同学王伟川讨论着老师讲过的算术题。突然,王伟川指着前方大叫起来,“王杰,快看,谁家失火了?”王杰抬头一看,村东头的一家房屋浓烟滚滚,房顶冒出的黑烟与低垂的乌云搅在一起,黑压压的一片,其中黑烟又恰似一根顶天柱!继续从乌云中高高升起。两人见状不顾路滑,跌跌撞撞地向村东头跑去,王杰一边跑一边大声喊着:“失火了,失火了,快来救火啊!”他们跑到失火的院子后,只看到一股股浓烟正从正屋门口及窗户缝隙中吐着火苗,劈哩叭啦的爆响声不断传出。王杰没有多想,扔下书包拿起脸盆,就一趟趟从水坑中取水灭火,他摔倒了几次,然后又爬起来继续干,甚至嗓子喊哑了也没觉知,火焰喷射着红红火苗似乎毫不畏惧!听到喊声后,前来救火的人越来越多,在街坊邻居的帮助下,大火终于扑灭了。这时,王杰才长长舒了一口气,他低头一看,自己衣服上的泥巴早已斑斑点点的,他的脸也被浓烟呛得污黑。这时,突然有位邻居对王杰说:“王杰,你脸全呛黑了,我看你不用化妆,立马上台就可以演黑脸包公了!” 众人看着黑脸的王杰也都大笑起来,从此,“黑脸包公”的绰号被村民叫了很长一段时间。

五十五年过去了,今天,英雄王杰早已离我们远去,但英雄事迹与英雄精神却从未走远,而是融入到民族精神之中,与日月同辉,与华夏共存。不管用什么载体,我们弘传着英雄事迹,学习着王杰精神,就是要用英雄文化、革命文化、红色文化再塑党魂、军魂、民魂,让诚信之约与互爱共赢回归人间。王杰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一个人离开了党和人民,那将一事无成;一个人所取得的成绩,完全归于党和人民;一个人当你完全与人民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你才能站得住。”王杰在心中永远装着革命事业,永远装着人民!这就是文化金乡所孕育出的当代英雄的伟岸灵魂!有人说,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历史的推动者!其实人民更是历史的主力军!只有取信于信,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与服务方向,我们党才能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荣辱与共,毕竟民心才是最大的政治,民声才是最大的智需,民力才是最大的依靠。

图片来自网络,旨在传递精英文化!
感谢你的分享,点赞,留言,转发!
作者简介:
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于山东潍坊,工作济南,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业余爱好者,愿与天下同仁鼎力并肩共推华夏文明回归正位,共助民族文化重立自信。
主编简介:
汤守玉,网名冰清玉洁,湖南衡阳人。作协会员,各种文学样式皆涉足,作品散见各类纸刊和网刊。现为《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十一刊》平台主编,微旬刊《大文坊》签约作家。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为弘扬中国民族文化,致力于以文化荟萃智者,广交贤人,为实现世界文化大同而努力奋斗。赢得了民众的赞同。2020年,为了发展壮大三木秉凤文化传媒,期待各界朋友的加盟与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