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甫和《石壕吏》
文/党端婧
杜老先生
一千二百六十年前的一天早晨
我仿佛看见你在石壕村
与昨夜逾墙逃归的老人
依依惜别的苦吟
为了记录这血雨腥风的战乱
你又直奔广袤原野的纵深
读过《石壕吏》我一直在想
诗的最末一句是那样深沉
天明登征程,独与老翁别
没有了昨夜老妪的声音
她会活着回来吗
直到如今
邺城已成了遗址
那急赴河阳役的老妪
依然没有音讯
子美老人
在你的诗史画卷中
我看到兵车行、丽人行、公孙大娘舞剑器行
在你的诗歌平仄中
我听到哀江头、苦北征、三吏三别登高的风
一个有着世界美誉的盛唐王朝
在战乱发生之后的跌撞中
只能以你的笔做拐杖
疲惫地喘息着述说着走到如今
那一个个秋风落叶般的细节长镜
使我们到今天对安史之乱记忆犹新
照理说英发少年都喜欢李白的潇洒
只有到耄耋老年才会喜欢您
可从幼时到如今的我
每天早点时都在操心
竖耳细听
有没有老妪路过家门的声音
一个暮投石壕村
一个出入无完裙
一个老翁逾墙走
一个辛酸老妇人
一个诗人的永存记忆
一个记忆着诗人的永存
《石壕吏》像一尊化石
镌刻在大唐王朝的墙角根
使一切的文字瞠目结舌
这可能就是诗史的正音

一千三百六十年后的一个早晨
我有幸到成都草堂拜会于您
我才知道
是我的乡党严武把你的诗和行李
安顿在这个僻静的深荫
当年这里必定是荒郊旷野
黄四娘家就在你的近邻
您以百年多病之身
在八月秋高风怒号的无奈中
在布衾多年冷似铁的夜雨中
还在为中国知识分子做着
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呻吟
即就如此
谁承想
还有人要给你贴上
破落地主的标签
说你住着三重茅草的好房
说您不待见于当地村民
这难道算是人话
这难道就是中国的世道人心
当我用門票轻轻地敲开草堂大门
想以茶代酒向您表示我的敬意
诗壁长廊我的脚步似乎有些太急
因此听不到你的任何声息
你嫌的新诗窖的时间太短
你嫌我的诗味浓度太低
回来后我做了个奇怪的梦
仿佛我就是石壕村的老妪
千年之后
千里迢迢
来到您的成都草堂
向你报告我回来了的消息
2020.4.6
作者简介:

党端婧,微名润田,乐志斋主。喜爱文,常以读书为生命重要内容;喜欢静,信奉"静者能知当世事"。在航天四院社区任职,以为民服务,助人乐己为荣。天朗艺协副会长,陕西中老年书画协会会员。陕西先进老年教育工作者,全国先进老年教育工作者,西安市老百姓学习之星等,发表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百余篇。曾为航天四院文学协会理事,神剑文学协会陕西会员。现在为四院文学协会会员,洪庆文学协会会员,陕西汉唐文学艺术社常务理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