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些天......
——写在抗击“新冠肺炎”非常时期
作者 :金墨林(东方劲草)
这些天——
我纷繁的思绪
仿佛半空中断线的风筝
在云朵中上下翻飞,如同秋风卷落叶
又似虔诚的出家人
捧着泛黄的《了凡四训》
盘坐莆团一字一句默吟、吟出人生滋味
又如一缕青烟在头顶缭绕盘旋
盘旋出一团团乱麻式的疑云:
这可恶的病毒瘟疫
是什么时候来到人间?
从何处而来?
猖獗到何时才肯停住邪恶脚步......
这些天——
有一个不是迷信的“迷信话题”
让我反复思考一个“因果关系”
其实,因果是哲学,因果是规律
自从人类在地球上占据了主导地位
有阳光下的衣冠楚楚、谈吐文明
以及道貌岸然、文质彬彬
亦有黑夜里隐蔽的自私贪婪与残忍暴戾
人类常常以“地球霸主”地位自居
对同是地球衍生的万千物种
不屑一顾的肆意蹂躏
制造一幕幕惨相环生的杀戮场面
送上餐桌肆意饕餮
使地球上的珍稀物种濒临灭绝
尤为忧虑的是地球人文明素养渐显颓废
这才是人类的最大悲剧

这些天——
我越发迷信“人在做、天在看”的“天人感应”
因此更加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敬畏一切
我认为:万事万物避不开“因果关系”
人若悖逆苍天及“各路神仙”
它们会对人类实施更无情的反击
导致人世间少有的奇观呈现——
封城、封镇、封村、封小区……
让地球的“霸主们”也尝一尝
被限制自由乃至痛苦死亡的滋味
这不正是“人作孽、遭天谴”的
恶果之宿因?
这些天——
无数张鲜活的身影
在我脑际清晰闪现
呈现出一幅长长的生动画卷
汇合成气壮山河的交响诗篇
“吹哨人”李文亮的率真与遗憾
张定宇院长的担当与责任
钟南山院士的果敢与智慧
李兰娟院士的细腻与爱心
三军将士冲锋在前的雷励风行
神州大地数万名白衣天使“临危逆行”
默默无闻的社区工作者、志愿工作者
义务运输者、快递小哥、环卫工人等等、等等
更有那成千吨、万吨的新鲜蔬菜食品
昼夜不停,源源不断地运进武汉三镇
形成“一人有难、八方支援”的浩浩壮举

这些天——
众多的两院院士、专家教授等科研人员
将攻克“病毒疫苗”的尖端课题
从实验室迁移至疫区最前沿
从现场患者身上获取第一手数据
这里,笔者讲一个女军人科研者的事迹
一个五官秀丽、眉宇间透着坚毅智慧的
中国工程院年轻院士、德才兼备的女将军
在“病理学传染科”领域取得骄人成就的
女中豪杰,被誉为:“军中之花”的陈薇将军
先后参与了“非典”、“埃博拉”、“H7N9”等
传染病病毒研发并作出不凡业绩,年仅48岁
被“世卫组织”、“联合国维和部队总部”等
国际组织的专家高度评价
并获得一系列的荣誉......
在这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病毒的
疯狂侵袭之际
她置生死于不顾、率领她的科研团队
亲赴武汉疫区一线,连续两个多月的
艰苦鏖战,研发的“病毒疫苗”已进入
“临床试验”,初步显露成功的晨曦
走在美国,欧洲等先进国家研发前列
受到“世卫组织”等国际科研人员的高度关注
陈薇,这枝靓丽的“军中之花”
为中国军人争得殊荣
为中国人民赢得尊严
为中华民族立下了不朽功勋
在这条“看不见的战线上”,她
就是一颗浩瀚银河中的亮丽之星
这些天——
在众多抗疫群英谱里,有位“95后”的女孩形象
萦绕我的脑海,久久难以忘记
她是武汉某医院检验科的一位新兵
刚回到荆州老家与父母共度春节
当得知武汉疫情蔓延的危急信息
大年三十的“团年饭”还未散席
就急匆匆向父母告别,她要马上赶回武汉抗疫
善良忠厚的父母明知武汉有感染的风险
却仍支持鼓励女儿的果断决定
面对全省道路封闭、车辆停运的局面
父亲将修理好的旧自行车交给女儿骑行
从荆州乡下到武汉单位足有230公里
骑自行车至少需得两个昼夜
24岁的少女只身在单车上奋力骑行
仿佛矫健的雏燕、穿行在高速路面
划出一道优美别致的独特弘线
执勤的交警获悉详情劝其暂住一宿
第二天用警车送她回到工作岗位
同科室的同事见到她风尘仆仆的身影
恰好是庚子年的新年第一天
惊诧、惊愕、惊奇......
令同事们感慨不已、惊叹不已
她就是眉目明丽、名字吉祥的荆州少女——甘如意
面对央视全景式报道的画面
深深触动了我敏感的神经
我觉得她就是现实版的“菩萨观世音”
这位淳朴、善良的女孩,在她心中
救苦救难、职责在身、“我是医生”
凤凰涅槃式的飞蛾扑火,奋不顾身
其思想境界、堪比珠穆朗玛之巅
其人格品质、可与日月光影媲美
值得国人称颂、学习、致敬!!!

这些天——
央视现场拍摄的一组社区抗疫实景
给人留下久久难以忘却的情节
武汉市“多闻”社区的领军人物田霖书记
面对近万人的吃喝拉撒病等生活问题
需要社区去谋划、去协调、去落实到位
田书记亲历亲为,分别轻重缓急,忙个不停
亲自开车、亲自采购、亲自上门、事无巨细
将“小超市”开在了社区狭窄的办公区内
大大方便了社区居民的生活之需
一连两个月、家就在附近也未踏进家门
那些曾错怪他、冤枉他、批评他的居民
看到他每天近20个小时的忙碌身影
感动得眼含泪花、恳劝田书记多多谅解
田书记办事能力之干练、处事细微之周全
赢得社区居民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赞誉
面对记者,田霖书记直言不讳——
“封城、封路、封社区
对居民生活很不方便,吃喝拉撒病
稍不到位,就有人对我这个书记骂人发脾气
我即使有委屈也要换位思考,将心比心
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毕竟是非常时期”
多么朴实而通情达理的话语
这是武汉成千上万名基层干部的工作缩影
也是一部“多闻社区”抗疫防疫的情景剧
是的,他们才是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公仆
正是这些知名不知名的千万奉献者
用正能量的浩然正气和不惧染病的风险
构筑一座共和国亘古未有的巍峨丰碑
这些天——
举世瞩目的“火神”、“雷神”
两座奇特的圣山医院,仅用了短短10来天
以令人瞠目的建设速度
现代化的装备标准、屹立长江之滨
成为两座独特神奇的风景
被全世界誉为“史诗般奇迹”的“样品”
这不是一般意义的医院
而是“拯救生命的绿色驿站”
它将病毒侵蚀得奄奄一息的生命
转送到安全无虞得温暖港湾救急
何谓“火神”、何谓“雷神”
是当今武汉人借助2400多年前楚国的
“创世神话”,以及《易经》开天的威力
激活古老的传统文化底蕴
“火神”,可将“病毒”焚为灰烬
“雷神”,可将“病毒”霹为粉齑
这两尊神奇的“守护神”啊
将给英雄的武汉人民
一个讲述不完的神奇话题
我坚信——
这“二神”定海神针般的威名
以及被冠名“方舱”的几所“医院”
必将载入华夏新世纪文明的典籍

这些天——
无论报纸、电视等媒体
还是国务院的“抗疫发布会”
都在传播我们祖先传承下来的
中医药在抗击“新冠病毒”显现的威力
有着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中华医药
蕴藏着博大精深的“炎黄智慧”
从神农氏尝百草疗民疾肇始
到伏羲氏平衡阴阳之延续
再到扁鹊、张仲景、华佗
孙思邈,李时珍,王清任等
留芳百世的中医药巨擘及传人
建立起世界独有的中医药宏伟圣殿
这次由北京、广州、武汉等多家中医学院
及科研单位,共同研制的“清肺排毒汤”
受到感染者的青睐与追捧,不少重症患者
喝了此汤之后,病情明显减轻,甚至痊愈
“清肺排毒汤”,一下子成了抗击“新冠”的“神水”
受到世界级专家的高度关注,此时此刻
我不得不为我们中华文明的光辉照耀全球
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自豪、而欢欣
据专家讲,中医药的“润物细无声”的身体调理
对病人后期康复会起到很好的保护屏障之效力
这些天——
我想到了很多很远
总觉得言未了、意未尽
想到那些逝去的无辜生命
该向何处去诉说冤情
去讨回生命、去找回青春
那些被“病毒”掳走的人们
却不知一位居心叵测的“高人”
自诩“中国传染病研究第一权威”
在《柳叶刀》杂志邀功争名,极不负责任
一句“此病毒不会人传人......”的“轻描淡写”
导致整个城市解除了防控心理
致使省市决策者运用了错误的思维
一批接一批新冠病毒感染者倒下了
数千名逝去生命的冤魂无处安身
中国经济发展的高速列车来了个“急刹车”
其经济损失恐怕是一个“天文数字”
此时此刻,笔者不禁想请教这位“高人”:
“你论文的论点论据从何而来?
你躁动的灵魂何处安放?
你扭曲的人格何处依存?
恕我直言——
你离‘真正科学家’的称谓,尚缺一个‘德’字支撑
你离‘真正合格人’的标准,尚差一个‘品’字校正”

这些天——
既迎来清明节的霏霏细雨
又送走清明节的绵绵情思
难忘祭奠英烈与逝者的首都下半旗
举国痛悼的哀思氛围久久难以平息
昨天子夜,长航海关大楼的宏亮钟声
报道了2020年4月8日的来临
封城已76天的武汉交通开始解禁
瞬间,两江三岸的夜空升腾起礼花的缤纷
江面所有的大桥,同时亮起鲜艳的虹霓
轮船,火车,公交,同时摁响久违的鸣笛
江水漾起层层色彩斑斓的涟漪
千万江城人民兴奋得彻夜未眠
6200万湖北佬,也长长吁了一口闷气
好了,可以自由出行了
去寻觅自己的春天、老友和话题
吐一吐胸中的郁闷与秘密
啊春天,而你正移动自己的脚步
朝初夏缓缓走去
我多想好好拥抱你,而可恶的“疫情”
把我们都关了“警闭”
我只有再耐心等待你明年相聚
一睹更加光彩夺目的容颜呈现
这些天——
有人还在讨论农历“十二生肖”的排序
那个人见人厌的鼠辈,在它的本命年里
越发令人不齿于口水
2020、2020
一开局就令人心情沮丧又恐惧的年份
不管这“新冠病毒”起源何处
也不论这“病源体”源于何种物体
“庚子”这个年份,将永载人类“灾难史”史籍
因为它实属人类罕见的灾难纪元
这灾难,不亚于世界级的“核战争”
很难预料,这世上还有多少人的生命
攥在这可恶的瘟疫手里
作为地球上的“霸主”,我们人类
不得不高度警惕,不得不理智应对
不得不自我反省,不得不紧密团结
方可在这场“阻击病毒战”中赢得胜利

这些天——
我常在书房踱来踱去
大脑略感疲惫又几分欣慰
疲惫的是:我们被“关”了这么多天的“警闭”
——禁锢得令人窒息
欣慰的是:我们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
——安全而有尊严,更有社区志愿者服务到位
正当笔者准备将此篇尾声划上“休止符”时
忽闻《新闻联播》传出今天是“世界地球日”
而“地球日”的主题是:
——“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我感到惊喜,真是巧合得出奇
这个“地球日”的主题,竟与笔者撰写的本篇“要义”
简直达到高度的“不谋而合”之默契
好一个“不谋而合”、好一个“和谐共生”
但愿我能借“地球日”之动力
人类,作为地球的领军团队应自觉地
敬畏自然、了解自然、保护自然
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个神圣主题
成为人类生存并持续发展的“座右铭”记
而载入人类文明长河的史籍
这就是笔者“这些天”在这场抗疫期间
沉淀思考并“碎片化”记述的初衷之意
或许能给我身边的朋友、同事或亲戚
茶余饭后“笑评嘲议”之话题
最后,笔者借用世界大文豪拜伦一句真言
“人类往往只观赏自然,索取自然,
很少考虑与自然和谐共存。”
拜伦的这句真言,
是否值得我们人类冷静反省及回味呢?
敬请诸多良知者深思熟虑......
作者:金墨林(东方劲草)(工会工作者)
联系电话:18972998266
公元2020.4.23日完稿

――作者,金墨林(湖北随州人),笔名:东方、雅夫、若谷、公新、东方劲草。
――五十年代生人,学生、知青、工农兵学员、工人、干部。
――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开始“火柴盒”“豆腐块”的发表作品,散见于《襄阳日报》《湖北日报》《湖北青年》《中国青年》《八小时之外》《中国工运》《主力军》《诗歌报》《杂文报》《三月风》《知音》《文峰塔》《编鐘》《名城随州》《随州日报》《词刊》《随州歌声》等30余家报刊杂志发表诗歌、散文、杂文、歌词、专题片解说词、报告文学、专题调研报告等1200多篇(首)约690多万字。
――先后被选或聘为《杂文报》理事、“随州通联站站长”“襄樊作协会员”“随州作协副秘书长”“随州音协副秘书长”“曾都作协名誉主席”“中国工会学研究员”《知音》特约撰稿人等
――本人座右铭: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6年前已退休赋闲在家,看书、养花、写字,有时应约撰写点文章作品等与“夕阳”交谈,与生命对话,构思“人生余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