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馨周末
文/空谷幽兰/山东潍坊
今天周末,艳阳高照,惠风和畅,鸟语花香。
按照惯例,一大早就回娘家,把父亲该洗的衣物都找出来,用热水皂粉浸泡搓洗,打算去村西大河(渠河)冲洗干净。
说干就干,用平车推着三大脸盆泡洗的衣服,来到堤岸边。一眼就看到刚修的滚水桥。桥上漆涂的火红的栏杆用铁索穿联,桥下两侧分别砌有六个硕大滚圆的排水桶,都用水泥加固抹平。

河水依旧清洌,只是比过去更浅。河岸两边茂密的丛林早早砍伐,重栽清一色的白杨树,长得有臂腕粗了。哦,儿时的乐园!我们曾经在这里追逐嬉戏,摸鱼洗衣服,打水漂。在河边捉迷藏,采野花,觅野果。河水中徜徉,抬头看见"西塞山前白鹭飞";岸堤上漫步,尽情享受"阴阴夏木啭黄鹂"。

恍惚间似乎又看到母亲孱弱的身躯,在没过膝盖的水里,用扁担挑着黄烟、地瓜、大豆,颤颤微微向我走来。似乎又隐约听到母亲疲惫的叹息,淌过冰凉刺骨的寒水给父亲求药方,取中药,往来穿梭。记不清,康复后的父亲有多少次携同母亲,跨过河流,并肩风雨,扛着铧犁,春耕夏耘秋收......
滚水桥啊,让我尘封的记忆开闸,发酵、疯长!河水里流淌的是甜蜜,是忧伤,是含泪的微笑。
逝去的日子如歌,苦辣酸咸……
挽起裤腿,光着脚丫,踩!踩!踩!被罩、床单、厚棉毡,在清澈的河水里浅吟低唱。白水、黄沙、青石板,搓!搓!搓!衣物在阳光下欢欣舞动。

衣服洗好放在刚砌好的青石板上。岸边、桥上人来人往。看到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有种恍若隔世的感叹,真是"到乡翻似烂柯人。"
洗完衣服回到家,父亲迎上来说:"天已过晌了。""爸,饿了吧?"我轻声问,看到病入膏肓,步履艰难日渐消瘦的父亲,我就鼻子发酸,如鲠在喉。"不饿。"父亲倚在门口,像小时候饥饿的我们 ,扒在门口顾盼父母一样。现在父亲老了,该是我们儿女赡养反哺的时候了。
赶紧晾晒好衣服,馏上专门给父亲蒸的红豆包子。拿起碗,抓把面,打上蛋搅拌。盐渍过的青虾放在蛋糊里,热油把虾炸脆。先让父亲吃着,我再热饭清炝菠菜。
午饭后洗刷碗筷,又赶紧炒肉剁菠菜(吃后不易便秘)包水饺。包好的水饺放进冰箱里冻起来,平日吃方便。父亲还是咳嗽得厉害,但坚持不躺下,依然喝着茶,跟我说一些村里的人情世事,家长礼短,还时不时给我递过来茶水。这是周末最温馨宁静的时刻,父女倾心交流,似乎有说不完的话。
包完水饺,洗的衣服已经晒干。我整整齐齐叠放在包袱里,换上新洗的被罩床单,整理整理炕铺,抖抖土屑,扫扫灰尘,伸伸被角,炕上焕然一新。
"爸,天已不早,我再去婆婆那儿看看。""去吧。"父亲照例送到门口,"慢点开车。""回去吧,记得按时服药,好好吃饭。少操心……""唉,唉。"父亲连连答应着。
母亲离世,回家能有父亲迎送,我还是幸福的。父亲是我的天,只要他在,再苦再累心里都踏实。
每次周末回家给父亲收拾妥当,返回来的路上都如释重负,无比轻松。人到中年,行孝须及早,但求无愧于父母。

车疾驰在马路上,夕阳向我微笑,路边的白杨向我招手。带着公婆喜欢吃的疏菜和蒸好的花卷,再把二老的药品买全。每次看到风尘仆仆的我,婆婆总心疼地说:我们俩还好,能互相照顾,要多照顾孝敬亲家老哥才行。关切的话语像春风一样轻拂心田,婆婆也是亲娘,我感恩、知足、回报。其实耄耋之年的公婆,也是多病之身,他们又何尝不想我们回家?

远远看到公婆又在村口翘首等待,一种温馨弥漫心间……
简介:空谷幽兰,原名董兰香。山东潍坊人,中学教师。执着杏坛,爱生如子。喜欢读书,偶尔拾起生锈的笔,记录生活的点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