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起律诗.词就离不开韵表。平水韵是先人的总结,新韵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的。 怎样用韵一直都有争论,但是无论是新韵还是旧韵,都要以权威韵表而行,没有个规距是不行的。因为中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也就有各种文化流传下来,区域不同,民俗不同,很多方言自然也就不同。语言的发音千差万别,就形成了各种文字。

刚开始不入门的时候,就认为以普通话为标准写律诗才应该。后来慢慢了解一些才真正认识到中华古韵律的魅力所在。
谈及 用韵必须得了解中国的历史发展。
古老的中国有很多部落。公元前4千年到公元前2千年的时候神州大地出现了许多地区性文明,如在长江流域有成都平原文明、江汉文明、太湖文明,其代表性的考古学文化有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等。在黄河流域有甘青文明、中原文明、海岱文明,其代表性的考古学文化有仰韶文化、中原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马家窑文化等。在东北有燕山地区文明,其代表性的考古学文化主要是红山文化。

这么多文明的发展肯定就会地区性的语言与文字出现。
各个地区性文明都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学术界都给以高度评价,但是到后来有的文明中断了,有的文明走向低谷,只有黄河文明恰如中流砥柱,朝气蓬勃,吸纳、融合了各地区文明精华,向更高层次发展、升华。从时代来说主要是夏、商、周三代。这时的黄河文明主要凝聚在黄河中下游的大中原地区,以今天的河南省为核心,大中原地区文化即中原文化是黄河文明的中心。
黄河文化又细分多种。仰韶文化、河洛文化都是其中的一部分。华夏二字就和仰韶文化有密切的关系,在出土的彩陶上有两种花纹,一种是菊科,一种是蔷薇科。

有史学研究庙底沟(河南三门峡附近)部落图腾是玫瑰花,早在夏商周之前有其他部族称中原部族为“花族”一说。“华夏”一词的由来就与“花族”有关,《说文解字》中说:“开花,谓之华,五色谓之夏。”后经发展“华夏”开始泛指汉族。(这里面有秦始皇的功劳。后话)河洛文化后来发展成黄河文化的核心力量。黄河文化主张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与黄河文化同时发展的长江流域文化。虽然以屈原为代表的文学艺术为主要特色的长江流转文化达到了一个巅峰,但是长江流域因为地理环境农耕薄弱,盛与巫术。巫作为一种思想意识、反映出人类最初对世界看法以及巫文化对部落、氏族的生活的制约作用、调节社会关系的能力、纪录历史,指导生活和生产,对天文、数学、医学、文字、绘画、音乐、舞蹈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巫文化核心理论和对世界的认识:
表现在阴阳五行学说、旋转与运动中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限及五行相生相克理论;主张天人合一理论与天时、地利、人和观影响形成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等等、等等,所有这一切都会形成一种文化记载,文字的出现是必然。
在春秋战国时代,黄河文化、长江文化达到史前鼎盛。就有了《春秋》、《论语》、《诗经》三部经典著作。《诗经》成书于东周时期;《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经过了孔子的修订;《论语》是记载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
《诗经》
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诗经》第一篇文章就是《雎鸠》,大家都耳熟能详,但是不能忽略了《雎鸠》的历史背景。雎鸠所描述的背景要追溯到周文王时代,到武王时地盘不断扩大。在哪?有两条河流大致概括。一条是汉水流域,汉水西起陕南到汉口汇入长江。另一条往西去甘肃经过陕南进入川北叫嘉陵江,古称西汉水。

古时文字少就出现很多通假字,就是在当时读音一样,但是从字面又看不出有任何关联。就比如文王叫西伯(伯就是一个通假字,读“霸”。“春秋五霸”也称做“春秋五伯”)。
关雎
【诗经·国风·周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①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②。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③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④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⑤之。
《雎鸠》①诗中左右流之,“流”这里应当是读“扭”扭断的意思。就是淑女在河里采摘荇菜,左右扭采。
②服,这里读(迫,迫切的意思)
③采,这里读ci古音④友,这里读yi古音。采与友之所以那样读是古音,都是为了押韵。
⑤乐,读lao,闹的意思。
之是语言助词,押的是之字前面的韵。这样一读《雎鸠》就押韵了。

啰嗦了这么多,是想说中国的文字发展丰富,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及。诗词是中国国粹,是老祖宗留下来的瑰宝,我们有责任发扬光大。随着普通话的普及,韵表就有所争执,但是凡事就要有一个框框,常言说没有规距不成方圆。新韵用起来更自然、方便一些。平水韵也不能丢弃,是老祖宗留下的文字瑰宝。 《史记.世家》里记载,姬姓周人是最早的夏族。
后来秦始皇为了彰显自己的超人睿智而又给中国冠名中华。大家都知道是秦始皇统一了中国文字,对中国文字发展功不可没,然而中国文字为啥叫汉字,而不叫秦字?华夏族后来又称汉族而不称秦族那?是因为秦国虽然一统六国,但是拥国时间比较短。到汉朝拥国405年,对国人影响根深蒂固,所以秦始皇冠名的中华民族顺理成章也就成了汉族。

文字虽然统一了,但是中国太大了,地域、人文差异是对韵表影响的最大因素。 我们珍惜《诗经》,就应该保护平水韵,因为这是研究华夏文明最好的依据。是汉字活化石。
(因水平有限,整理只有皮毛,有待更多的学习收集)。请老师们多提宝贵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