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城 过 桥 馄 饨
原创 文/张衍杰 图/宁永泉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华夏民族数千年的文明,鲤鱼跃龙门的传说就诞生在韩城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中国是农业大国,有着悠久的农耕历史和灿烂的农耕文化,多少年岁月积淀的饮食文化——蒸食、面食、庙会、四合院。生活在韩城这块神奇黄土地上的人对面食赋予了太多的吉祥寓意,韩城馄饨即是其中的一大特色。吉祥如意、团团圆圆、幸福美满、人丁兴旺的甜蜜心愿融入馄饨中,韩城黄河岸边的古村落,给青年男女订婚讲究门当户对,订婚、结婚、过寿、满月、亲戚来往均吃馄饨。
黄河岸边的周原堡,儿女订婚要吃一种韩城馄饨,表示女方同意儿女的婚事。若是撅面招待,则婚事不成,媒人拍屁股走人了事。
周原过桥馄饨,选择上好的二茬麦面为原料,面色细白,温水和面、醒面、擀面,以刀切成四方形薄厚均匀、大小一样的小面片,小面片比平常包馄饨的面片要小三分之一,小馄饨小巧玲珑,包上刀搅碎的萝卜丝、佐料调和好,实心爱意,再经心灵手巧的主妇包好,一个一个摆在篦子上,形成一圈一圈的同心圆,用大火上笼蒸一小时,好像搭建的一座一座圆形同心桥,让二位新人通往幸福的二人世界,如同喜鹊搭喜桥让牛郎、织女七月七相会。总之,周原人把一切美好的祝愿都寄托在这普普通通的过桥馄饨中。村内的张建极老人更有联曰:(上联)二位月老牵金线,(下联)万群喜鹊搭天桥。
周原为韩城目前保存比较完整的古村落,合和张的故事流传在韩塬大地,为周原留下了一座座古香古色四合院,在其中招待贵客,将过桥馄饨放在一大瓷品中,放入漏勺以备食用。六小碗汤,八仙桌坐六人,上席两个考究的太师椅,一边一条长凳子,两个太师椅为上席,儿女亲家的座位以示敬重。摆上用哨子高汤浇作的过桥馄饨,调着当地特产小米醋,就着四碟小菜,那种香甜让人回味。两个郎才女貌的青年,心内美滋滋……娘家人爽朗的笑声,更使我相信卫梦令老先生曾言:“韩城馄饨,恰是盘古开天,混沌初开,包成女人坐姿,内边为萝卜馅,就是女人怀孕,孕育生命的意思。

作者简介:张衍杰,陕西韩城市周原四组人,韩城作协会员,热爱韩城古村落十年著有《黄河长流》书稿十五万字,爱好书法,喜欢唱歌跳舞,热爱周原民风民俗、鼓舞和奘神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