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对话(二)
文/王安德

清朝韩城籍诗人张廷枢曾为象山赎诗“象山千仞郁嵯峨,积翠浮风近郭多。旭日岩端连碧落,晓霞林际染青娥,战场尚说韩原胜,故垒曾传郑驷过。乘兴攀跻聊骋望,东南一发是黄河”。这首诗为家乡增添了传奇色彩。可见象山在韩城人心中的地位。
过去象山真的就是一处荒山野岭。有文人在文章写到“象山十八弯,弯弯爬上山,一弯一棵树,树树长的端”。那时人烟稀少,四面荒,凉,大人有事下山,经常可听到鬼哭狼叫的声音,吓得家家门窗紧关,不敢随意出入。
象山越说越起劲,越说越激动。如今,象山一改过去荒山野岭的面貌,盘山路直通山顶,坐车上山的梦想已成为现实。
象山里,装饰一新的牌楼、新建的宝塔走廊、亭台楼阁等建筑群闪亮登场,使象山光彩照人,心中重燃“爱”的恋想。
举目观望,晴空万里,天高云淡,视野开阔,近看,崇山峻岭,层峦叠翠,山下梯田一片片,花椒正挂果呢,村屋楼房与阳光交相辉映,黛色正美,远看,南川北塬,古城、芝川黄河渡口尽收眼底,田野、村庄星罗棋布,一笕无余。一座现代化黄河沿岸区域中心城市迅速崛起。

象山的连珠炮打的狮山哑口无言,脸面羞红,正在关健时刻,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走了过来,“别吵了,也别争了,我在这狮上脚下的北涧西村已有老人住了几辈,咳、一切都在不言中”,老者的几句话,让兄弟俩愣在那儿,好半天也不知该从何说起。
这时,又过来一位像似文人模样的中年人,向东指去。
“五星台塔、你为狮山做证,毓秀桥、澽水河、你们共同见证过狮山的艰难历程,千年古城你也站出来,伸出友情的手、凭借良心。替狮山美言几句。
站在狮山山顶,眼望脚下 一片片黄土地上,金灿灿的油菜和微微渐黄的麦穗己到了收获的季节。樱桃园、草莓园已带来”金子“的笑容。在它相邻的杜堡村,芝樱花海、花海韩城,每日几千人、赏花观田园风光,花海周边县市,吸引了八方游客,观花赏景,吃韩城美食。
望着二十里川道、望着澽水河、望着遥远的文史公园、韩城月季花海,狮山也自豪地笑了,狮山美、美的闪闪发光,它的美,带动和促进着农村、农业、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象山为狮山鼓掌,象山为狮山加油、象山为狮山歌唱。

姹紫嫣红的花朵竟相吐艳,引来了密蜂忙碌的“工作”身影,欢声笑语在繁花似锦的花海中构成了一幅幅春色满园景色图。
著名军旅作家杜鹏程静静地长眠在花海之中,《保卫延安》中激烈的战斗和枪声,以及他读书学习,艰苦工作的一生雕刻在那“功劳”墙壁上,把游人的思绪带入到波澜壮阔的战争年代。
满园春色关不住,漫山遍野尽是春。古稀老人丁继坤再次游走象山,留下了赞美的诗篇。
兄弟之争、兄弟对话,引发出韩城古老的传奇故事,歌唱着新时代、新韩城经济发展的美丽赞歌,我们是一对好朋友、好兄弟,我们将站在新起点,展望新举措,誓将韩城打造成黄河西岸政治,经济,旅游,文化区域的中心城市而共同奋斗。

作者简介
王安德,男,1960年6月出生,大学文化,中共党员,陕西,韩城,卫东人,1980年参加公安工作,历任派出所副所长,所长,交警大队副大队长。
自由撰稿人,文学爱好者,现系韩城市作协会员。曾参与韩城市公安局史志编写工作。
几年来,先后编写《红色家庭》巜暴乱冶户川》巜白叶树梁》《201》巜过年了》等文稿,撰写的巜我的女儿是第一书记》荣获全省精准扶贫奖。有多篇文稿发表在都市头条,部分作品在陕西农村网和韩城作家,韩城文学,韩城文学园网站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