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古渡之美(游记)
作者:杨水林
早就听说:位于洛阳市孟津县白合镇境内的大河古渡文化园,名花奇树很多,风景秀丽,景色迷人,是人们休闲观光的好去处。近日,笔者慕名游览了这一旅游胜地,体验到大河古渡之美。
大河古渡之美,美在名花众多,四季常开。漫步园区,你会看到大大小小的鲜花,将诺大的园区团团包围,简直成了花的世界和花的海洋。这里的观赏花卉,有日本樱花,荷兰百合、郁金香,还有牡丹、月季、玫瑰、紫薇、凌霄、海棠、银翘、薰衣草、虞美人等,名目繁多的花儿竞相绽放,一年四秀常开。春季樱花烂漫,夏季月季盛开,秋季丹桂飘香,冬季红梅傲雪。这些名优花卉五彩缤纷,姹紫嫣红,鲜艳夺目,招蜂引蝶,且娇艳欲滴,无不给游人视觉上的享受。
大河古渡之美,美在奇树迎宾,绿树成荫。园区中心的“如意湖”,呈宝葫芦状,周围以乔木、灌木、花卉、草坪为主体,将“绿”“花”“美”贯穿于园林建设的体系中,最大限度提高绿化率,以体现自然生态之美。
园区内条条道路的两边绿地,广植了高大乔木,不同道路有不同树种,以香樟、樱花、雪松、紫叶李、桂树、银杏、广玉兰等名贵树木为主。常绿灌木有红叶石楠、冬青、枸骨等,树下绿草如茵,名花绽放,多姿多彩,异常美丽。如意湖畔之南,有一棵造型独特的伞状乌桕树,其树身高大,树冠蓬勃,树叶浓密,枝条潇洒。值得称奇的是,其根部并生出一棵四季常青的石楠,紧紧抱定乌柏树身,不卑不亢,绕其向上,生机盎然,这给游客增添了无尽的遐思和遐想。
有文友诗云:“如意湖畔多诗情,踏歌园区诵雅声;乌桕石楠许终身,人间奇迹留美名;百年好合表心意,执子携老拍合影;千年修来同船渡,风雨人生共前程。”
大河古渡之美,美在湖中情趣,美在乌蓬小船。这里的如意湖水波光潋滟,浮光跃金。湖畔绿柳垂条,轻扫湖面;湖内荷叶田田,小船悠悠,加之周围的观景楼、望景亭和小桥廊道倒影于湖面,构成了一幅静影沉碧、诗情画意的美丽画卷。领略乌蓬小船的耀眼风釆,你会情不自禁地邀上三朋四友纵身登船,来体验江南水乡的情趣,感受渔歌互答之妙趣。就在伙伴们忙于拍照,留下美丽的倩影时,湖面上会突然跃出鲤鱼来助兴,博得诸位宾朋阵阵欢声笑语……是呀,当城市的喧嚣和郁闷挤满大街小巷,当整天的忙碌焦燥炙烤心灵,是美丽的如意湖,为人们开辟出一方放飞身心的空间,完成心灵回归自然的夙愿。风景这边独好,诸位宾朋感同身受。
大河古渡之美,美在野生鱼宴,美在美味佳肴。这里的全鱼宴名不虚传,享誉黄河之滨,载誉河洛城乡。“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这是唐代诗仙李白《赠崔侍郎》一诗中的经典妙句,由此让我们感知到黄河鲤鱼在诗仙心目中的真实情感。
如今,大河古渡文化园的高级厨师们把黄河鲤鱼做为尚好食材,精心烹饪出色、香、味俱全的全鱼宴,供全国各地的达官贵人、客商名流慕名前来品尝,引以为幸。
这一号称名优品牌的全鱼宴,并非绝对的高大上,也适合普通老百姓的消费水平。据园区餐厅经理程宏伟介绍:“我们安排有一般的鱼宴套餐,可供消费低的人群品尝,感受舌尖上的美味,不能让游客乘兴而来,望而生畏,望而却步。” 这充分体现了大河古渡文化园的饮食文化――创名优于平俗内,溶质化于大众中。
每当游客置身如意湖畔,落坐于水上餐厅或小木屋雅间,获得的不仅是满口生津,唇齿留香的美味,而且是高兴而来,满意而去的幸福感。对此,河南电视台新农村频道、《洛阳日报》《洛阳晚报》央视CCTV美丽中国欢乐行节目组、新华社记者都曾进行过专访或专题报道,《舌尖上的中国――洛阳大河古渡文化园之全鱼宴》被列为中原“津津有味之美食”,名燥豫西城乡。
大河古渡之美,美在古典四合院,美在名优书画展。园区内的四合院,造型别致,古色古香。厢房内的名优书画作品,堪称上乘之作。但见一排排一祯祯,琳琅满目,妙趣横生,且笔走龙蛇,气贯长虹,清新雅致,风格隽永。欣赏那一幅幅名优字画,无不让人留恋忘返,陶醉其中,且美不胜收。尤其是关于大河古渡文化园的对联,更让人品味再三,感怀多多。如:“大河古渡风景秀丽展新姿,文化艺苑环境优美品盛宴”“登斯楼览斯景心如梦幻云飞去,观其树赏其花情似蝶舞月送来”“大河有情起歌声风景这边独好,古渡尚美迎宾朋文化如此多妙”“孟津收藏历史传承文明描绘锦绣河山著华章,古渡演绎文化振兴旅游创造优美环境展宏图”“大河古渡春观奇花秋赏月风景秀丽,文化胜地夏乘凉风冬踏雪环境优美”。这些耐人品味的楹联意境,无不让人感到岁月静好,产生物我神情之妙趣。
行文至此,笔者有感而发,即兴赋诗《游大河古渡文化园》,供诸君欣赏。诗曰:“ 谁的巧手织出百花烂漫?谁的心灵引来蝴蝶翩跹?大河古渡,文化艺苑;花香鸟语,鹤翔九天;楼堂馆寓,风姿卓然;亭台桥榭,美食鱼宴;湖光倩影,绵延不断;置身园区,浮想联翩。这美丽的人间仙境哟,是八方宾朋的精神港湾。朋友,来这里耍吧,风景这边独好,大河古渡文化园,能给你放飞身心的空间,满足你回归自然的心愿。” 是为记,戊戌年金秋于海风阁。作者简介:杨水林,男,1969年8月生,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孟津县作协副主席。1989年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在省部级、国家级报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评论文章230余篇(首),计约60余万字,曾多次在省内外、国家级文学作品大赛中获奖,入选各种文学选本。2016年出版诗文选集《家国情怀》,2017年创作的歌词《中国价值观》经谱曲后,传唱到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被河南省委评为精神文明建设 “七个一 工程奖” 网络红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