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文友发来的链接里看到了《作家故事》公众号开辟了《读者·作者·编者》的新栏目,心乐之,老朽认为这样可以加强读者、作者、编者之间的联系,拉近作者、读者、编者之间的距离,《作家故事》此栏目开辟的及时,开辟的好,是广大读者畅所欲言,吐露心声的最佳平台!
前不久,与几位文友相聚小酌。一文友突然提到在某平台上看到一篇两千多字的文章,竟发现有十多处标点、错别字等错误,实在令人心烦!有个文友说,有的平台编者只顾提取那两个赞助费,哪管文中之差错!气愤之下,我便动笔写了一篇《作者.编者.责者》的小文投到某一平台,引起了读者们的不小反响。
我在文中写道:中国文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错综复杂,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错误,乃至笑话。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写文章也如此,文中出现缺点、错误在所难免,但是,我们要尽可能的少出现甚至不出现缺点、错误。标题之所以名为《作者.编者.责者》,是因为我只想与知心文友说说心里话:写作既是一件艰辛的工作,亦是一件愉悦的事儿!自己的作品一旦在纸刊、平台上发表,那种高兴劲儿谁都能体会到的!
本人学识短浅,水平不高,只是对文字的喜爱罢了。退休后,无事可做,为了打发时间,消除寂寞,常写点有关年少时的回忆文章,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仅是一般平平淡淡的记叙文而已。但在写小文时,有一种严谨的态度,认真的精神。有一平台采用我写的小稿十多篇,后来,我再发稿时,有一编者回言道:只要你发来的稿件,请放心,我们早晚都要用,我们编者们认为你写的稿件是“免检作品”!编者老师对我的夸赞,令我无法言表地感激!
看了《作家故事》公众号《读者·作者·编者》新栏目的文章后,心有感慨,因此我想:作者在写作时,一定要动脑用心,对于文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甚至每一个标点符号都要认真地“推敲”,“精雕细刻”,确认没有什么错误了再发,尽量给编者减少些麻烦。编者老师责任重大,更是辛劳,是决定用稿还是不用稿掌握大权的决定人!恳请编者老师在收到作者的文章后,伏下身来,静心静气,一句一字的真正审视一遍,该发的就发,不该发的别“滥发”,确认准确无误了再予发表,这亦是对自己、对本平台的负责!只有这样,作者认真了,编者负责了,错误没有了,责者也便“绝迹”了!诸位知心文友,老朽心直口快,吐出心中舒畅,请您宽恕我的直言吧!

作者简介
秦家安,常用笔名秦泰。号文山闲人。1946年10月出生,山东省滕州市人。大专文化,中学退休教师。在执教期间,喜欢”舞文弄墨”,常有小稿见诸各级报刊。2003年内退后,又重操旧业,笔耕不辍,投入社会活动,书写自己感悟。先后出版了《笔乐》、《贤趣》,又重新再版了《博览》之小册子。2016年五月,又出版了一本《情系晚霞》一书。决心活到老学到老,生命不息,笔耕不止
